心理专家表示,女性一生中有几个时间段易患心理疾病,作为儿女或者家人应该多加注意。从临床观察来看,老年女性在遭遇丧偶等重大人生变故,或者长期空巢无人陪伴的时候,容...
2025-07-20
许多患有易怒症的人,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勃然大怒。常常,他们也手足无措。面对他们的愤怒,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的我们,总是想出一些DIY的“补救”办法。可惜,事与愿违。这些措施往往只会让他们痛苦更久,伤害更深。我们不是在扑灭怒火,而是在往伤口上撒盐。不信,看看以下常见错误:
1.证明自己的无辜:“可我没那么做,亲爱的,我向老天爷发誓。”这类反应,只会被TA误解为“你在狡辩”或者“说TA在撒谎”,非但起不到“降温”效果,还常常“火上浇油”。其实,问题并不在于“我的无辜”,TA不需要我内疚,也不需要辩解。而在于TA生气了,而且很痛苦。我们应该去设法缓解痛苦,而不是让TA加重病症。
2.给TA下达指令:“克制一点,亲爱的。冷静下来,控制好自己。现在就停下。”然而,TA不会服从指令,TA要的,是掌控的权利。我们妄图“帮助”TA的努力付诸东流。还不如控制好我们自己,调整好自己。TA不是唯一受伤的人。如果我们不学会照管好自己的心情,谁会呢?
3.替TA收拾残局:看到TA不负责的行为,我们会出于好意,为TA承担后果。这种做法,TA也会认为你在控制TA。TA会跟我们拼了。所以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还是管管好自己的全责,清楚所需承担的合理责任。
4.预言未来:当“现在”的生活受制于人时,我们会用“未来”帮助自己逃离痛苦。编造的未来解决办法有“如果你再不停下,小心我XXX”,“我要离开你”或者“我要叫警察了”。这些话只会被TA断定为威胁、恐吓以及我们为自己的受伤而提出过分的补偿。TA不会在意这些话。但TA的伤会更痛。与其用未来要挟,还不如只论当下。
5.寻求逻辑:我们也总犯着这样的错误——企图用逻辑来解决感情问题:“拜托你理智一点,亲爱的,用用你的脑子。”用逻辑来寻求理智的帮助,我们这个天真的想法就是个错觉。以为所有的人都像史波克先生一样,一直用逻辑思考,给了他充分的证据信息后,他甚至会被说服。这种错觉的受害者,总是花很多时间举证,解释清楚观点,可往往徒劳无功。记得,不要以为把逻辑强加给TA,就能改变TA的心情。TA那时是不会用逻辑思考的。
6.“理解”的骗局:我们的错误在于尝试着让TA“看到理性”,或者“理解”这个情况的真实现状,理解“TA做法的错误。”而这些努力,在TA听来则是①尝试用我们老于世故的,不相干的逻辑来控制TA;②试图让做法“正确”的TA承认错误;③尝试让TA低头认错;④尝试让TA意识到或者看起来很蠢。
7.否定TA生气的合理性:“你没有权利对我生气,毕竟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生气并不是宪法规定的一项“权力”,它就是一种情感。所以上面这句话多么可笑。而且,当你否定生气这件事,也就是说,你在质疑TA。TA就会理解为——你对TA有意见。那么,TA真的受伤了。或许,仅仅因为“你把我的饮料弄洒了”这样一件小事就大动肝火,对我们有些不太公平。但请记得,这些小事其实是过去一肚子无处爆发的怒火的导火线。我们不必跟TA争论这满腔累积的怒火“是不是够格爆发。”
8.用一种轻飘飘的口吻:“伙计,你满脸涨红的时候真好笑。”这句回答并不会赶走愤怒。因为这意味着,TA生气是件搞笑的事,而且暗示着你并没有把TA或者TA的生气当回事。对TA而言,TA的愤怒是痛苦的,而且需要别人认真对待。我们不能火上浇油。虽然合适的玩笑话,有时能消消火气。但在这个场合,可不适用。
从没学会如何正确解决别人愤怒情绪的我们,能想到的是这些出于善意的反应。当然,这样做并没有错。但是,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生活中会有这样一处情感伤口,我们就应该像学习医疗急救一样,学习情绪急救,来好好应付这些紧急情况。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58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哪些时间段易患心理疾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心理专家表示,女性一生中有几个时间段易患心理疾病,作为儿女或者家人应该多加注意。从临床观察来看,老年女性在遭遇丧偶等重大人生变故,或者长期空巢无人陪伴的时候,容...
2025-07-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曾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警言也让后人开始研究性格,发现它确实会影响我们的兴趣爱好、职业选择、交友类型等。近日,英国《...
2025-07-20
一、省察过去的伤痕首先,我们应当学习不再把手指指向别人,认为都是别人害我们变成今天的境况。心灵治疗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自我省察”,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
2025-07-20
第一个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现在的心情,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悔恨也是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可望而...
2025-07-20
美国有两位专门研究乐观的心理学家,帮大家整理出几个乐观的技巧,方法简单而且效果神速,能让你立刻变得乐观起来。很心动吧?就让我们赶快来学这种“六十秒速乐法”吧。1...
2025-07-20
年轻人老刷微博,信息依赖在外企工作的孙小姐忍不住时刻刷微博,总担心漏掉最新的信息,因此失眠、食欲下降;平时总觉得手机响,一旦忘带手机就坐立不安,感觉错过重要的事...
2025-07-20
“完美主义是一种流行病”,美国心理学双月刊《今日心理学》上这样说。诚然,加快的社会节奏让人更加精益求精,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却会弄巧成拙,让人焦虑沮丧而又难登成功之...
2025-07-20
疾病发病之前都会有一些前兆,抑郁症也不例外。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不少人被抑郁症所困扰,导致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会让抑郁者结束自己的生命。今天小编就为...
2025-07-20
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有关人的生物节律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
2025-07-20
性格改变。“突然间像变了个人”,这是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描述。如果一个人在某段时间性情大变,疑心重重,胡乱推理和判断,认为身边人都跟自己过不去,走在...
2025-07-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