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2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拖延和冲动两种性格是受同一种遗传基因影响的,拖延症可能是冲动的演化副产物。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
2025-07-22
近几年来,手机成为很多年轻人随时都离不开的交流、拍照工具之一。翻看大部分年轻人的手机相册,相信都存有不少的自拍照片,另外,我们也发现,当前在微博、QQ空间、人人网、微信等社交媒体中,自拍照片的发布量很大。而且自拍的主力军是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主,他们自拍的形式有很多种,发自拍照的频率也很高。随着自拍的流行,在我们身边也涌现出各种美颜软件以及自拍神器……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热衷于自拍呢?热爱自拍的心理正常吗?
前不久,有消息称,“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已将‘自拍成瘾’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即精神病学中的强迫症,主要症状是每天不停自拍,将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专家陈星则表示:“热爱自拍和很多兴趣爱好一样,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喜欢自己,欣赏自己都是好的,但是不能过度,像一些国外媒体说的,自拍过度会引发心理疾病,会有这样的可能,但我们身边的很多自拍爱好者,只是为了拍照留念,不算是病态。”
求赞求关注是正常心理需求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专家陈星说,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要。小孩为让大人关注自己,故意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中学生为了吸引异性及同学们的关注会穿着奇装异服,在求偶阶段的青年男女更是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故意打扮自己。到了老年,父母又为了让儿女关注自己故意耍小脾气。网民把自拍照片发布到网上,目的就是引起别人的关注。
人们照镜子也好,拍照片也好,自我认识的过程本身又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在观赏过程中就有一种自我满足和强化。而每个人都有的本能窥视欲,又使这些自拍照片在网上大有市场,反过来又大大刺激了这些自拍者兴奋性,让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接着,为得到更多的关注,自拍者又会和其他人的进行比较,这样的几重刺激就让他们更加热衷于此。
炫耀式分享者多为表演性性格
把自己正常的生活状态通过自拍方式分享到社交网络上,让大家来关注,来沟通互动,这当然是无可厚非。但也存在一部分人,把自己生活中较好的一面,甚至是少部分奢侈生活场景拿来炫耀,并且高频率出现,这就难免让看的人觉得异样。
最近,网上相传一种说法:借自拍来炫耀者,可能显示出内心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也就是心理脆弱的表现。
“炫耀式分享者多为表演性性格,倒也不是说是由心理脆弱引起,但他的性格肯定有些缺陷,过分自我中心,爱表演,往往以一种清高的姿态视人,这种性格的人很难与人相处融洽。”陈星分析道。
自拍成瘾需要综合干预治疗
“爱自拍”没问题,但是出现社会功能损害,不能正常上学、上班、生活等极端情况,就是自拍上了瘾,是一种心理障碍的病态表现。
对此,陈星说:“不单是自拍,游戏、赌博等其他方面也一样,先天性格因素,会决定一个人是否容易沉迷某样事物,也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每个人各有好坏。”另外,陈星还表示,一旦涉及此类极端心理疾病,都需要综合干预治疗。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心理疏导;第二,药物治疗。其中,心理疏导包括引导患者对其自身有正确的社会地位评价、观念认知,以及平和乐观心态。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61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拖延症的人更容易冲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2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拖延和冲动两种性格是受同一种遗传基因影响的,拖延症可能是冲动的演化副产物。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
2025-07-22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事件往往会引起社会关注,其实青少年自杀率远低于老年人。6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率最高,这与全球情况一样。主要有四种原因:躯体疾病增多;退休后角色...
2025-07-22
当满头的青丝变成花白,当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当神采奕奕变成气力衰弱,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感慨:“人老了,不中用了哎!”于是乎,这种强烈的衰老感让许许多多的老年...
2025-07-22
对于发脾气,男人和女人不同。女人的脾气总是温柔很多,来得快也去得快,男人则不同,脾气来了总是那么的轰轰烈烈,如排山倒海般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025-07-22
其实男人也是有生理期的。所以,如果男人在毫无缘由的情况之下突然对你漠不关心,不理不睬的话,不要以为男人在外面有了其他的女人而胡思乱想,很有可能只是他的生理期到了...
2025-07-22
性取向是“持久性的对一个或两个性别产生的情感、浪漫和性吸引。”由此可见,在这个定义中没有提及性行为。所以,性取向和性行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人们通常所说的同性恋...
2025-07-22
如果时间久了,忘了一些事情,别担心。据《细胞》杂志近日报道,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人们遗忘一些事情,可能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进化过程中,大部分人...
2025-07-22
生气时,先问问自己“此气该不该生”有人专门对生气作过研究,结论令人吃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气,大多是不该生的气。以下不妨略举数端:1、他人无意或在不得已的...
2025-07-22
所有的健康人士都不会去跑马拉松,或参加铁人三项全能运动竞赛,更不会在周末的早上忽然变成运动狂人。相反,他们从事的是有规律、低强度的身体活动,这通常是他们生活的一...
2025-07-22
多吃海鱼能防抑郁,不过这仅仅对女性有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近日刊文指出,每周至少吃两次海产品的女性,患抑郁的风险就会降低25%,但吃鱼对男人没有明显的帮助。澳...
2025-07-2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