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拖延症患者更具创造力?拖延症怎么治好

2025-07-23 心理健康
【摘要】:拖延症一直以来都是为大家所诟病的。但近日,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研究发现,有拖延症的患者更具有创造力。他提出:我们一开始想出的点子往往是最传统的点子,而拖延却使一个

拖延症一直以来都是为大家所诟病的。但近日,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研究发现,有拖延症的患者更具有创造力。他提出:我们一开始想出的点子往往是最传统的点子,而拖延却使一个人的思维漂浮不定,从而使思考更具创造力。

这一结论的提出,为像小编这样的重度拖延症患者偷懒找到了完美的解释:我拖延,我思考,我创新。话虽如此,但又有多少人了解拖延症的成因呢?

拖延的成因很多,根据近年国外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一是特质论。研究者把拖延视为个性特质的反映,受个体尽责性、特质焦虑、懒惰、低自我效能感等个性根源影响;

二是动机论。研究者认为期望水平、恐惧失败、完美主义定向、自我妨碍和自律需求都会影响到个体的拖延行为;

三是调节论。研究者将拖延视为行为自我调节的失败,是个体不能很好地协调个性、动机、认知与情境因素的结果。

除了拖延症更具创造力外,拖延也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

拖延症看似原因多多,不过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总结起来,拖延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而焦虑大多来自要作出一个决定或开始一项任务。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犯罪感,以及个人效率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行为。一般来说,一定程度的拖延行为属于正常,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生理失调的表现。

美国德宝大学心理学家约瑟夫·R·法拉利的观点则是,拖拉是一种病症,但能根治。他认为喜欢把该做的事尽量往后拖的人为慢性拖拉症患者。他把慢性拖拉症分成“激进型”和“逃避型”,前者有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后者通常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而迟迟不肯动手,或害怕成功后受到别人的关注。

上文所指的拖延症仅是针对轻微拖延患者所言,如果拖延症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还是要及时干预的,应对重度拖延症,我们可以:

1.切断干扰源,让自己更加专注;

2.避免多任务操作,合理分配才能简单高效;

3.不要过于追求完美,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起点;

4.设定完成时间,强迫自己不分心;

5.学会分解任务,勇于做出尝试。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61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男性友谊可缓解压力 精神压力大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