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将老人比作孩子,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人年纪大了,性格就会像小孩,时不时闹个别扭,希望引起别人的特别关照。因而不得已,子女也只能像哄小孩一样哄着老人才...
2025-07-30
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话太多,整天唠唠叨叨说三道四,反反复复没完没了。老年人为何会变得喋喋不休呢?
首先,唠叨是老年人排除孤独感的一种手段。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心理要获得健康,需要各种环境因素的丰富刺激。如果缺乏这种刺激,人就会变得呆板而神经过敏。
老年人从工作或劳动岗位退下来后,就会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一些“不顶用”的事情上。譬如热衷于回首往事,因而喋喋不休。晚辈下班回到家之后,老人就会尽情倾诉心中郁积之言。
子女独立后不少事情不再听命于父母,本能的心理防卫功能会使老人坚持己见与习惯,不赞成小辈的意见和看法。或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别无所求,而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转而对下一代过分关心。
其次,老人需要通过话语的不断反复,来达到心理活动和客观环境的平衡。老年人由于大脑的退化和机能障碍,明显地引起感觉能力降低。老年人感知能力降低之后,这种心理活动的反馈就失灵了。
如看不清东西,就自言自语地督促自己集中注意力努力张望;听力减退,自己说的话连自己也没有听到,就会重复再说,力求使自己听到;看到别人开口,自己却听不清,就会产生焦虑,再三催问。
记忆力减退,更是老年人反复唠叨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短时记忆能力的障碍。老年人往往对眼前即事迅速遗忘,看文章,听讲话,必须重复几遍才能搞清楚;自己刚刚讲过的话,立刻又忘了,还以为自己根本没讲过,这样势必重复同样的话语。
总之,喋喋不休是老人们心理、生理功能退化的表现。作为晚辈,应该宽容,多给予关心和尊重。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69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子女们,老人不能被哄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人们经常将老人比作孩子,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人年纪大了,性格就会像小孩,时不时闹个别扭,希望引起别人的特别关照。因而不得已,子女也只能像哄小孩一样哄着老人才...
2025-07-30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不少“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统计显示,城市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只占56.9%,农村老年人的这...
2025-07-30
针对一些老人爱买药的现象,不少有此经历的市民都有同感:自己说得入情入理,为什么父母就是不听劝?对此,心理咨询师说,老人这么做,和受冷落有关。不停买药源于心理暗示...
2025-07-30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通常不是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等因素决定的。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幸福和满意的心境,是一种感受和体会,带有鲜明的主观性。同样...
2025-07-30
刘女士大学毕业即进入外企工作,她的年轻和高薪一向被人羡慕。10多年后的今天,她的心情开始沉重,不得不为自己的前景担忧。她想到国有企业或机关谋份稳定的工作,可是,...
2025-07-30
据报道,9月12日,家住广州荔湾区芦荻街一中年男人挥刀砍杀自己的两个儿子,13岁的大儿子被砍伤后逃出家门向街坊求救,而8岁的小儿子则命丧父亲刀下。据说,行凶的父...
2025-07-30
一些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的高学历者,常常在没有任何病理变化,也没有任何器质性改变的前提下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
2025-07-30
美国最新研究表明,经常担心失去工作要比真正失业对一个人的身心造成的危害更大。这项研究将发表在9月份的《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为了研究工作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所带...
2025-07-30
朋友女儿1岁多了。他告诉我,虽然自己不喜欢读书,但每天他都会强迫自己坚持看书,目的是让年幼的女儿看到爸爸在读书,女儿也会喜欢上看书,喜欢学习。在感叹做父母不易的...
2025-07-30
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日前发现,10岁到11岁青少年对自身体形的不满可造成心理压力,同时诱发不良饮食习惯以及自信心缺乏等问题。据合众国际社28日报道,研究人员在对...
2025-07-3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