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父母变老的现实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通常不情愿接受这个现实,不希望那个曾经依靠的对象变成了需要依靠我们的人。但是,当父母的衰老来临时,我们和他们的角色正在不知...
2025-08-07
如今的年轻父母对子女不再有长辈那种 " 棍棒之下出孝子 " 的陈旧观念,靠体罚孩子而达到家教目的的做法,已被大多数父母放弃。但是,一些年轻父母因望子成龙心切,或有意、或无意,采取讽刺、挖苦、揭短等手段,使孩子在精神上造成了程度不同的伤害,我们姑且称之为 " 精神虐待 " 。
虐待的具体表现
一是对孩子实施精神控制。一些家长为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考到高分,在家中除了学校布置的大量的家庭作业外,不是请家庭教师,就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复习题让孩子做。孩子的精神世界,被家长用习题填得满满的,没有一点时间用来想自己的事,孩子对此是苦不堪言。 " 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是玩,最烦恼的事情是学习压力 "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中,多数接受调查的孩子对问卷上仅有的两道自由回答题作出以上回答。
二是警告、恐吓。家长对孩子讲得最多的话不外乎是: " 这次考不好,就不给你买玩具 " ; " 你不好好学习,就休想到公园去玩 " 。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有的孩子的学习动力变成了只是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有的孩子提到学习就感到焦虑不安。 " 考试不及格 " 、" 考砸了 " 等词汇象黑压压的乌鸦整天盘旋在孩子的脑海。
三是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一些家长为刺激孩子加油学习,故意用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长处相比,甚至在大众场合,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缺点冷嘲热讽,认为这样孩子就会因害羞而把学习抓上去。
四是不让孩子与别的小伙伴结伴。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最重要的交流对象是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儿童只有在同伴交往中,才能学会抑制内心的侵犯活动,控制适当的行为,以及学会在必要时如何适当地坚持自己的权利和愿望,可一些家长却无视这一点,认为孩子与别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浪费时间不说,还会玩散了心,影响学习。在节假日,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许外出,使孩子没有机会与伙伴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家长为什么在精神上虐待孩子
一是高期望值,使父母对孩子要求越来越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高期待已成为困扰我国年轻父母的主要心理情绪。上海市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是 100 %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最恼火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 80 %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脑力劳动者。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如此之高,是造成对孩子精神虐待的心理动因。当他们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他们要求的那样高时,当他们看到孩子没有按照他们设计的模式发展时,他们着急了,于是不择手段对孩子实施精神钳制。
二是心理知识贫乏,家长并不了解孩子。一些家长视孩子为没有感情、没有个人意识、没有独立思维的 " 小孩儿 " ,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的言行,孩子必须按照父母设定的程序去言、去行,稍越雷池半步,就会大声对孩子说 " 不 " 。孩子的一点点空余时间都被家长剥夺,他们与父母交谈,也是高高地抬着头 " 汇报思想 " 式的;他们要接受父母对考分的一次次质问,对坏成绩的一次次 " 声讨 " 。
" 精神虐待 " 下的孩子难成才
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伤害,可能比肉体上受虐待的儿童更大。这一切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将是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其实,孩子心理问题已成为我们难以回避的话题:上海市一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约有 20 %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各种心理障碍中,神经症状的比例最大,占 42 %。辽宁 1.7 万中学生心理素质检测表明:心理异常的比率达 35 %,心理疾病的比率达 5.3 %。 反映在学生行为上表现为 " 厌学、出走、自杀、早恋、打架、骂人等。孩子的心理问题,无不可以上溯到家长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压力上。
孩子的精神负担重,自行活动时间少,不与小伙伴交往,缺乏天真活泼的环境,就会导致不爱说话、不合群、孤僻、冷漠、缺乏适应能力、腼腆怯生。孩子的精神受钳制,没有自己的思想空间,没时间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造,就会使孩子创造的花蕾过早地凋谢。
同时,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及时鼓励,经常受到讽刺、挖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用其他变异的手段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的需要,既有害社会,也有害于个人。
试想,缺乏自尊、自信,缺乏创造性,不合群、性格孤僻、胆小的孩子能健康成才吗?
家长要以正确的心态教育子女
管教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是一门学问,它还应该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最关键的是必须先具备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一是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切莫要怒不择言。
二是学习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言语与他们交流,切莫高高在上,随意训斥。
三是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身体语言以促进亲子关系;用以身作则去强调和坚持某些基本的人生准则,比用语言向孩子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切莫禁止孩子不做的,自己在我行我素地做,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却不做。
四是学习如何在孩子学习上出现偏差时,为孩子指出一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切莫一味指责。
五是学习接纳孩子,尽管犯了错误,仍严守 " 只对事不对人 " 的原则,让孩子知道家门永远为他而开,切莫说:" 你真笨 " 、" 朽木不可雕 " 、" 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 。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76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我们如何面对父母老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接受父母变老的现实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通常不情愿接受这个现实,不希望那个曾经依靠的对象变成了需要依靠我们的人。但是,当父母的衰老来临时,我们和他们的角色正在不知...
2025-08-07
人只要一出生,都有渴望跟外界互动沟通的意愿,所以社会性发展不能谈什么时候开始,而是与生俱来,然后我们如何去促进它。因为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就...
2025-08-07
导读:由于三岁前的宝宝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想发展自我但能力不足、又加上人我概念还不清楚,是宝宝发脾气最主要的原因。1)给予宝宝适当的规范,心平气和的制止三岁以...
2025-08-07
一边要做家务,一边还要照顾宝宝,爸妈们是不是经常觉得筋疲力尽?何不让宝宝也参与到家务中来,带他边玩边做,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和秩序感呢?让家务活变身亲子游...
2025-08-07
性是生命有机体的基本功能,生命是不可遏制的。回想我们自己年青轻的时候,青春期的冲动,恰恰是我们自身勃勃生命力的表现。而伴随着这种冲动的,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心理成熟...
2025-08-06
心理学以为,一个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来源于教育——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来源于妈妈的教育、父亲的教育,来源于幼年的教育﹑人格的培养,而不来源于知识的培养、...
2025-08-06
语言的力量很神奇,一个人也许会因为一句话而积极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话而失去自信。在生活中与孩子说话,有些话对他有帮助,有些话最好不要说。有这样4句话,对他有帮助...
2025-08-06
在很多家庭中,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把真正的感觉告诉父母,不管是自我中心的想法,或者是过去的经验认为跟父母说是没有用和不安全的,而且通常只会换来忽视、嘲笑或指责等负面...
2025-08-06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刹那,我们就开始关注它所受的刺激了。现在很多产科大夫都会建议产妇们尽量能够自然生产,那是因为自然生下的小孩离开子宫后,可以在产道中受到挤压、刺激...
2025-08-06
导读:菲菲已经5岁10个月了,漂亮可爱,但是我感觉她比别的小孩幼稚。她非常想跟小朋友玩,按她的身高应该是领导者,可她总是追随者。Q:菲菲已经5岁10个月了,漂亮...
2025-08-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