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礼仪教育亲密接触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
2025-08-07
6月20日是第100个父亲节,在家庭关系中母亲过于“强势”会伤害父子感情
■ 讲述
替父亲心酸自已也不幸福
●冥灵,女 35岁,企业宣传
“爷爷奶奶比较重视男孩儿,我出生以后他们就有些不开心,但是父亲对我很好,他并不觉得男孩儿和女孩儿有什么区别。我十岁时,家里顶不住爷爷奶奶的压力,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大家都很期待给我添个弟弟,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我又多了个妹妹。爷爷奶奶对妈妈的数落越来越多,妈妈经常抱着我们姐妹两个哭,还总是说爸爸没出息不像个男人,我们姐妹两个看父亲的眼光也渐渐开始发生变化。后来我结了婚,从这个家庭里脱离了出来。但是每次我回去的时候,看到母亲和妹妹看父亲的那种眼神就觉得很心酸,自己对父亲也觉得很愧疚……而且在现在的家庭里我也觉得不幸福,看自己的丈夫的时候也会有一种觉得很泄气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
想亲近父亲
内心又很抗拒
●天马,男26岁,自由职业者
“小时候妈妈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因为爸爸总是在外面不怎么回家。有时候爸爸很晚都不回家,妈妈就会带着我去找爸爸。她经常对我说要保护她,我也会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努力去扮演一个保护者的角色。而且母亲跟父亲吵架的时候也不避讳我,我有时候甚至觉得她是骂给我听的。后来情况慢慢好转,他们吵架也少了。但我和爸爸之间的距离仍然没有拉近,有时候想要亲近他但内心又往往会抗拒。有人说父亲和儿子之间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但我总感觉不对,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 对话
“不对劲”,是家庭关系模式出了问题
新京报:冥灵和天马都觉得不对劲,你觉得究竟是谁出了问题?
卢悦(北大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师):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因为家庭关系中的事情是循环因果,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他们都是关系模式出了问题,而非某人出了问题。
很显然,在案例一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无力保护自己家庭而被疏离的父亲,一个无力承担压力变得更脆弱把自己的孩子拉到身边做“垫背”的母亲;一个从小就被迫承担起家庭巨大压力,成为父母保护者的当事人。
案例二中,则是一个疏离的父亲,一个把儿子变成丈夫的母亲;一个从小就丧失了做孩子权利,而不得不成人化的当事人。
不要对孩子说要保护妈妈
新京报:是不是当孩子承担了成人的角色,也就意味着伤害的开始?
卢悦:有两面性,这个孩子一方面会变得非常出色,尤其在所谓的“责任感”方面,因为这是他从小就被训练的;另一方面他的确深受其害,当位置站错了,他做的所有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他的参与让应该做事的人失去了位置,这种错位将会成为他一生的情结。婚姻危机中的母亲就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什么都好,结果她抓到了孩子,她希望孩子能拯救她,希望孩子干脆就取代丈夫的位置,甚至是自己的父亲的位置,这样她就可以不用面对问题了。
新京报:母亲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说,要保护妈妈,其实是不对的?
卢悦:当然不对,他是个小孩子,怎么可能保护妈妈呢?保护妈妈的应该是爸爸,或者其他大人。家长不应该回避自己的教育和保护功能。
新京报:不止是冥灵和天马,很多人的母亲都有意或无意地向孩子抱怨、指责过配偶,这会造成什么影响?
卢悦:朋友之间发发牢骚是可以的,可是你发牢骚的对象除了是你的孩子,还是你所埋怨的对象的孩子,这个孩子就必须要面临一种分裂,他必须选择站队,也就是说,他必须在心理上完成一次对另一方的背叛,让孩子讨厌自己的另一方父母是件很残酷的事情。
孩子不是你的朋友,和孩子保持边界
新京报:不过,很多育儿专家曾提出过,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
卢悦:朋友的“朋”字是对称的,也就是说,朋友之间的责任义务关系是对称的,但你和孩子的权利义务相等吗?我想育儿专家想强调的是友善地、友爱地对待孩子。
孩子会成为我们的精神资源,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必须承担和他们无关的压力和痛苦。家长永远要记住一件事,孩子不是成人,他们也不是你的朋友,当然如果当他们已经是成人了,你当然可以以成人之道对待他们,可是在他们还小的时候,他们理解的世界,和你所理解的世界是不同的。
很多成人都不会找7岁的小孩子做朋友,因为他们心智未开,世界不同,没有交集,可是很多人就是会把自己的7岁孩子当朋友、知己,甚至救星。
新京报:有位读者曾给我们来信说,她的孩子说长大以后不爱她,要爱自己的孩子,反复问过几次,孩子都非常笃定。这位读者认为自己教育失败,你怎么看?
卢悦:这不是她教育失败,而是她人生的失败,因为她想和自己的孩子谈恋爱,让孩子成为她的归宿,这就很有可能造成扭曲。相反她的孩子要爱自己的孩子,要和她保持距离,我认为她的教育还算成功,因为她的孩子起码知道了和她保持边界。
在有些影视作品中,当夫妻不合时母亲往往会让孩子站在自己这边共同对抗自己的丈夫;现实生活中,母亲们在受到委屈时也常常会向孩子抱怨,指责孩子的父亲或者爷爷奶奶。这些司空见惯的细节,却常常会造成孩子一生的心理阴影,让他们在面对自己父亲时,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父子、母子、夫妻这三种关系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母亲要独立处理与丈夫的关系,不要“绑架”孩子,不要破坏家庭的三角平衡。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76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与礼仪教育亲密接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与礼仪教育亲密接触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
2025-08-07
一般从1-2岁开始,宝贝就会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2、3岁的宝贝开始询问与性别相关的词汇。1.以恰当的方式让宝贝了解男女的区别一般从1-...
2025-08-07
不要被孩子的脾气所要挟孩子往往用发脾气来要挟父母,以达到他的目的。如果父母让步,无条件满足孩子,这实际上是纵容了孩子发脾气的不良行为。长此以往,孩子的脾气就有可...
2025-08-07
如果孩子对家长充满着敬意和爱戴,那么家长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父亲和母亲在孩子面前争吵或在争吵中互相揭短,这已经是不少家庭中的常见情景。有一对夫妻经常在孩子面前...
2025-08-07
单亲妈妈的9条禁语:我容易吗?通常来讲,单亲妈妈都会更辛苦更艰难,但是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地忘记;有些艰难,需要默默地咬紧牙关去承受。这...
2025-08-07
当父母领孩子去做客,或是同事亲友领孩子来访,小孩子在一起玩非常高兴,但常会发生争抢玩具这类不愉快的事,尤其是2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常常不打招呼,就抱走对...
2025-08-07
自闭症的孩子,也许目前没有任何医药可以有效治愈他们的“自闭”,作为特殊教育老师却可以经由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社交、理解能力,从而给予...
2025-08-07
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于是,更多的教育难题摆在了家长的面前。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于是,更多的教育难题摆在了家长的面前。“人...
2025-08-07
就一个孩子而言,对许多许多方面的理解和盲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容易对一个盲人做出比较明智的希望与激励的办法,但对孩子却总是不能。最近一段时间来,发现自己从内心里对...
2025-08-07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
2025-08-0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