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愤老的差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或者说,差别在于自我的表达方式:我们更圆滑、世故、表里不一,后者则更坦率、直接、表里如一。就愤老来说,他们或许曾经圆滑过、...
2025-08-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总有一些人败下阵来,再加上自身性格、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就会产生怯懦和很强的自卑感,极易导致紧张不安、烦躁、焦虑或抑郁,为达到心理平衡,他们往往采用了过度的防卫手段,将对自身的不满投射到别人身上,把“我讨厌自己”转嫁成“别人讨厌我 ”,从而形成工作、生活中的“心理过度防卫”。譬如刚参加工作的沙小姐,在工作中遇到许多困扰,总害怕别人说她“笨”,每时每刻都在提防别人的言行,因而甚感自卑和烦恼。这就是一种“过度心理防卫”机制产生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自我认识与本身的实际情况愈接近,所表现的自我防卫行为愈少,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反之则不然。对于过度防卫者,别人一次两次可以接受,时间一长就会避而远之。而过度防卫者则认为是别人看不起他,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而再一次伤害他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使人际关系陷入僵化,导致了自己社会适应不良。在人生的旅途上,并非都是铺满鲜花的坦途,若一蹶不振,情绪低沉,心情抑郁,精神反常,心理上防卫过度,长期处于沮丧、懊悔、消沉、苦闷、忧伤的状态,不但影响工作情绪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害于身心健康。
要防止心理防卫过度,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是要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能力,客观地评价他人,全面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正确处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2、根据自身环境和具体情况,不好高骛远,确立一个符合自己的目标,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做一些自己满意的事,以求平衡。
3、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应以诚相待,避免形成过强的嫉妒心理,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请教,努力克服自卑、怯懦的不良情感。
4、自我解嘲,就是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不良情绪时,为了消除或减轻内心的苦闷和烦恼,有意丑化得不到的东西,以此进行自我安慰,求得心理平衡,以防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如同寓言中所说的那只狐狸,曾经挖空心思、千方百计要得到高墙上那串葡萄,可是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于是便转身边走边安慰自己:“ 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在得不到甜葡萄的情况下,只得吃酸柠檬却硬说柠檬是甜的,有意美化得到的东西。这种心理防卫方式,可以帮助自己松动一下既定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目标,使自己失望、不满的情绪得到平衡和缓解,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81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愤老”心态与怀旧情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我们和愤老的差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或者说,差别在于自我的表达方式:我们更圆滑、世故、表里不一,后者则更坦率、直接、表里如一。就愤老来说,他们或许曾经圆滑过、...
2025-08-12
成功的道路上,人脉比知识更重要。发展人际关系应当是你优先级最高的事。保留精华,以下是从《不要一个人吃饭(NeverEatAlone)》一书书中总结的20条技巧。...
2025-08-12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影响我们心情、状态、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因素。想一想在人际关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情况:1、有人持续地不...
2025-08-12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人际关系很好,朋友很多;有的人则人际关系不良,朋友很少或根本没有朋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少量先天的影响因素外,和人们后天的生活习惯及性格...
2025-08-12
学会下面的十五条原则就你让你轻松的进行人的心理沟通,想了解的人可以来看看一、讲出来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
2025-08-12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
2025-08-12
人在职场,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1.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
2025-08-12
人和人打交道时拥有好情绪非常重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情绪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与人交往时所表露出来的情绪,将好的...
2025-08-12
和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要如何在一开始谈话的几分钟内,了解这个人?如何和对方拉近距离?如何找到对方喜爱的话题?如何让对方愿意开口?这都得依靠细心而入微的观察力,谈...
2025-08-12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哎,人未老心老了”或“这么大了还这么幼稚”,这说明了“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相符。“心理年龄”的高低,和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2025-08-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