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20日经过专家的指点和全家一致地努力,小雪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还不能做到落落大方,但是见到生人已经很坦然了。在大人的鼓励下,...
2025-08-28
幼儿的心灵是一个令成人迷惑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事物或现象,孩子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害怕。但是绝大多数孩子能够很快地摆脱恐惧并长大成人,这真是一个奇迹——这是幼儿拥有理性、潜力和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能力的明证。 胆小害怕对孩子有保护作用 胆小
幼儿的心灵是一个令成人迷惑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事物或现象,孩子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害怕。但是绝大多数孩子能够很快地摆脱恐惧并长大成人,这真是一个奇迹——这是幼儿拥有理性、潜力和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能力的明证。
胆小害怕对孩子有保护作用
胆小害怕说明幼儿对新事物的体验比较敏感,观察得比较细腻,这些虽然妨碍了他接纳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可是,胆小和害怕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安全、更慎重和更有益的方式协调他与外界之间的关系。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害怕
胆小害怕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情绪体验。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的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有七种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
0-6个月: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个月-1岁: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岁: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排便;
2-5岁:害怕黑暗、孤独,想像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检验孩子是否正常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
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
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
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4、经历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否则,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惧怕的持续时间 超过三四个星期,以致于丧失某种能力,伴随明显的症状——心律过速,头晕眼花,恶心和失禁等,这需要到儿童医院就诊。
妈妈胆小不会遗传,会“传染”
经验表明,女性比男性的胆子小,研究也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有更多的害怕。可并非天生如此。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借助于皮肤电反应来客观地测量紧张情绪下的男性和女性差异,结果发现,男女在测定数据上的差异并不大,而在情绪表象上的差异很大,女性显得比男性更紧张、更害怕,更忧虑。
显然,这种表象与数据之间的分化是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相信女性是胆怯的,也允许女性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情绪真相,她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的情绪,成为女性特有的行为倾向。男性则相反,我们的文化不鼓励甚至否定男性表露自己的情感,理想的男性是不被情绪控制的,富有理性的人,从小到大,男性都受到这种社会教化,即男子汉大丈夫不为情所动,男儿有泪不轻弹。
这就说明了,妈妈胆小是被鼓励的,甚至是被爸爸欣赏的,妈妈毫无顾虑地表现出胆小的样子,经由孩子们的面容、学习和模仿,成为他们行为倾向的一部分,尤其是女孩子们,她们就更乐于同化妈妈的性别特征了。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97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女儿,不再害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2000年10月20日经过专家的指点和全家一致地努力,小雪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还不能做到落落大方,但是见到生人已经很坦然了。在大人的鼓励下,...
2025-08-28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行为,困扰着家长。下面这位母亲的育儿日记,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她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害羞的性格弱点的。2000年9月...
2025-08-28
你的自我感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如何看待你。在很多人前不发言,怕被人说自己笨,其实你低估了自己的承受力;当你过分注意你想要得到的东西,脑子里就会有很多理由你...
2025-08-28
孤独症的病因不明,一般在3岁之前可以发现。阿斯伯格医生提醒人们应该注意,这种病症会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个个案,像托米一家,三个孩子都患有孤独症。何谓孤独症?孤独症也...
2025-08-28
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心直口快、不违心说话办事的人,不易患精神病,也不容易患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痊愈得也快。性格有相对的稳定性,体现着人的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
2025-08-28
我3岁啦!妈妈说,要让我上幼儿园,多认识些新朋友。我很纳闷,在网上我不是有很多好伙伴吗?妈妈爸爸那么好,干嘛非得让我离开家呢?但是,妈妈说,幼儿园很有趣,我一定...
2025-08-28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入园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各个教室走走、玩玩,和老师拉拉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这样可以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能提高他的安全...
2025-08-28
孩子一过3岁,就特别渴望与同伴交往,不愿一个人在家独自玩,这说明幼儿已经从个体活动发展到需要有交往的集体生活了。幼儿园就是幼儿的集体所在,但是对孩子来说,从家庭...
2025-08-28
解读星星的孩子文/雨薇鸣谢/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一位读者给编辑部来电话:“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各方面都很正常,但是只要一回到家,他就总是保持沉默,根本不愿...
2025-08-28
每次和宝宝分开,宝宝的的脸总是胀得通红、泪汪汪不想妈妈离开。“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宝宝求你留下来时的绝望足以把你的心撕成一块块碎片……...
2025-08-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