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明,患“孤独症”的儿童近年来越来越多,走出“孤独”还靠亲情美国电影《雨人》描述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手足情。在我们中国的城市虽然是充满温情的城市,但对于身患自...
2025-08-30
许多关于教人如何做父母的心理学丛书,几乎本本都提到亲子之间该如何沟通,虽然这可帮助为人父母者认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但在施行上,好象总无法达到预先设想的效果。
其实亲子之间的沟通不应被视为一种理论的实践,也不仅限于言语上的表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表现出来的,除了文字的传递之外,它包含的方式很多,包括表情、手势、姿态、声调等等,在此强调:良好的沟通是以上各种方式的综合灵活运用,光靠言语是有限的。
1.和孩子说话
沟通的目的不外乎为要增进亲子之间彼此的了解、默契的培养,但是,随着沟通的时机及孩子当时的状况,沟通内容的深度需随之调整,同时不要和日常的活动有所脱节。
以下是由浅到深的沟通内容及应注意的事项:
a.寒暄、客套
例如:“吃饱了没?”“天气变凉了,多穿件衣服喔!”这是日常生活中不应缺少的基本关怀,千万不可忽视。
b.报告或转述
例如:‘今天晚餐吃鱼。’‘爸爸希望你先把功课作完。’报告或转述,必须要真实,夸大或不实的陈述,是无法得到孩子的信任的。
c.陈述意见、看法或决定
例如:“这件衣服不够暖,换一件吧!”“先把功课作完,才能去玩。”当父母要给孩子建议或决定时,孩子可能认为这是出于父母的直觉,父母不妨将思考的过程与子女分享,让孩子也了解原因,学习判断事物的道理。
d.分享感受和情绪
例如:“我今天心情很好。”“昨天你做的事真把我给气坏了。”
在传统中式的家庭很难做到这一点,但这却是增进亲子间感情很重要的一环,放胆去做吧!让家庭能够充满爱。
结论
最后要提的是,无论是何种方式的沟通,对孩子都要坦诚,让自己有一颗虔诚细腻的心,能倾听,且愿意去了解,不要为了求快速的果效而只注意到子女外在的问题,要能真正的了解子女内心的感受,这也是帮助子女和其它人建立美好关系的重要因素。
2.作孩子的好朋友
孩子需要朋友,才能发展健全的人格,他不仅需要年龄相同的朋友,也需要能够提供他正面影响的朋友,帮助他迈向成熟。
照理说,父母应该是孩子最亲密的大朋友,但由于当今的社会型态,父母亲大都拥有自己的职业,亲子相处的时间过于短少,使得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父母成为最不了解孩子的人。
由于相处时间短少,有些父母会产生亏欠心理,任由孩子予取予求,即使留意到孩子有不良的习惯,也不加以纠正,使孩子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导致日后问题的产生;相反的,有些父母难得接触孩子,所以一有机会,就忙于行使父母的职权,但由于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反而引起孩子的反弹,造成亲子关系间的紧张。
成为孩子的知己
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妈妈,也希望自己能做称职的父母,但却往往忽略了许多基本的要件,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a.了解孩子是十分敏感的
孩子的敏锐程度,可以知道你是否是出自于真心亦或是虚应了事,一个表情、赞美、或眼神,都可让孩子察觉出父母对他的看法,所以父母亲要注意,用真诚的爱来面对孩子。
b.孩子也有自尊
孩子也是一个有灵魂、有思考的个体,当别人羞辱他、拿他取乐时,他是知道的,所以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不要在人前数落孩子的不是,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秘密时,父母也要作一位称职的倾听者及保护者,不要将孩子的秘密公开与人讨论,否则将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c.不要欺骗孩子
父母常为要得到孩子的合作,许下一些不太可能实现的诺言,这会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不要一方面教孩子不要作放羊的孩子,一方面又大喊:‘狼来了!’
d.不要作比较
许多父母由于求好心切,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好让孩子懂得发奋图强,其实这只会造成反效果,使孩子承受极大的压力与打击。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在神的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世俗的标准却使许多孩子个别的特质遭到抹煞,就连亲生的父母亲也无法给予正面的影响与保护,这不是很可悲吗?相信您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现在的不如人并不代表他日后的成就也不如人。
陪伴孩子
a.跟孩子一快做闲事
要跟孩子搭起友谊的桥梁,就是和他一块做他喜欢做的事,一方面可借机了解孩子,另一方面,可帮助孩子在父母身上建立安全感及认同感,让他知道,你和他是同一国的,还有最重要的是,这是亲子之间的甜蜜相处时刻,千万不要因忙碌的工作而忽略和孩子一同欢乐的时光,倘若不好好把握,时光是不会倒转的。
b.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有时听一些孩子说话时,真的很惊讶他们竟有如此棒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说这么长、这么久,这对于怯惧于讲台操练的我,真是一大讽刺。我们应该庆幸,当孩子能自然而然的自我表达时,表示他对周遭环境感到安全。父母亲应当看重孩子的自我表达,藉由父母亲的反应,孩子可知道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怀的。
3.与孩子协谈
其实谈话的主导在孩童本身,成人只是帮助孩童发展独立,让孩童自由发挥谈话的内容、速度以及最后的决定,这样的方式,也可让孩童从中得到适当的发泄。
协谈时应注意的事项
a.和孩童对谈的成人也要仅记:1)积极的关心;2)真诚;3)同理的了解。
b.协谈时要避免的事项:1)劝告;2)解决方法;3)说教。
c.协谈时的方法:1)积极倾听;2)反映感觉;3)澄清;4)促进自我检讨。
协谈的技术
a.建立积极关系(给予正面的刺激,如赞美、微笑或其它奖赏)。
b.接纳孩童真实的一面(优点或缺点)。
c.容许孩童自由表达其感觉。
d.成人可适时以言语或动作去揣摩孩童的感觉,让孩童知道,您了解他的感受。
e.在解决问题上,帮助孩童自己去判断、去决择。
f.切记不要太快给予孩童指导。
要有耐心,不会受其它时间的限制,让孩童知道,此刻你是完全属于他的。导引孩童面对现实的问题,让孩童经历到自己也能像心目中的成人一样作决定。
与孩童对谈时需要克服的困难
a.隐藏的真意
跟孩童交谈时,常会将真话隐藏于没有多大意义的假话当中。有一回,我同几位同工在安排教会圣诞节将演出的儿童画剧,有一位小朋友十分在意他的角色,他一会儿说剧本不好,一会儿反应他所分配到的角色他不满意,但就我所了解,这位小朋友十分在乎自己的表现,他担心自己不够出色,也担心自己会演不好,希望自己就是那位重要的主角。
其实,当时的我们应适时告诉他,剧本再烂都没关系,大伙儿的表现不好也没关系,只要我们现在开始努力,每一位同学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都是最佳的演员。没有成功与失败的分别,只要有去做,就是及格的,也是最好的。
尽量让孩童感觉是身在一个安全且不会受侵扰的环境中,这样他就不需要以具有试探性的说话内容来得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b.白费唇舌的谈话
当您跟孩童认真的谈话时,常会有一种挫折:他到底听懂了没有。
许多孩童很难静下心来听大人在说什么,尤其是当他们心有旁骛的时候。我记得自己小时也是如此,当我在专心画图时,母亲在厨房喊我过去,为要我帮她拿一个碟子,并且问我:‘中午要吃什么?’我气愤的回答:‘我不吃了!’但我后来没有这么做,因为我真的饿了。
许多时候,成人和孩童的对话是呈现理智断线的情况,但请不要难过,不是我们说的不好,乃是儿童的接受程度有限。我们不要抱以太大的期望来面对与儿童的对谈,也不要用太多旁敲侧击的例子来教导,最好把自己也变的很幼稚,了解他所能懂的说话方式,这样他和你说话时比较不会产生压力和厌烦的反应。
c.注意沟通的密码
密码对了,提款就直接且容易了,同样的,要能和孩童沟通也需要密码,虽然每位孩童的密码不全相同,但有两项是必须注意的:
(1)保留孩童的自尊心。
(2)了解的陈述要先于劝告或指示的陈述。
当一个孩童在学校遭受处罚之后,回到家中,对他母亲说:‘我今天被老师打了。’我们不必急着追问原因,因为他此刻需要有人知道他的感觉,在强烈情绪困扰中的孩子,是不会听任何人的劝告或纠正的,我们只需要将他内心的感觉陈述出来,让他感受到有人能了解他,甚至于,当孩童未完全透露出他的体验时,成人也有办法去了解他的感受。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98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孤独小“雨人”谁能叩开他心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统计表明,患“孤独症”的儿童近年来越来越多,走出“孤独”还靠亲情美国电影《雨人》描述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手足情。在我们中国的城市虽然是充满温情的城市,但对于身患自...
2025-08-30
孩子最初的微笑到底意味着什么?宝宝哭了,只是由于类似饥饿这类情况下的本能反应吗?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婴儿不具备表情与真正意义上的情绪。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
2025-08-30
以下的一些做法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如下: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
2025-08-30
没有什么动作比拥抱更能单纯而直接地传达情感了!通过拥抱,孩子可以充分享受依偎在大人身边的温暖,这样的温暖记忆将会伴随他一生的成长。如果父母能从小就与孩子养成亲密...
2025-08-30
一位4岁男童,不聋不哑、智力基本正常,但4岁了还未开口说过一句话。经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专家会诊后发现,由于孩子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受气”,患上了情感孤独...
2025-08-30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孩子,见生人就哭,不敢自己去做事,处处需要大人陪着,我们平时称这种孩子是胆小怯懦。这是什么原因呢?1、孩子的生活圈子过于小。有些孩子平素...
2025-08-30
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吝啬鼓励,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鼓励能令孩子建立自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吝啬鼓励,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鼓励能令孩子建...
2025-08-30
案例二倾家荡产要让儿走出孤独刘先生看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眼神中透露出怜爱:“他是我的孩子,放弃,我做不到”。日前,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病房,贝贝的父亲刘先...
2025-08-30
0-3岁的宝宝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和表现也各不相同。不同年龄段宝贝分类焦虑有所不同:0-3个月的宝贝处于没有差异的依恋发展...
2025-08-30
相信所有妈妈得子时的心情都一样:好象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幸福了。又想,朋友们同时做了妈妈,孩子们将来就要一起上学,如果别人的孩子考第一,我的孩子第二,那可不行!于是...
2025-08-3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