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
2025-09-05
孩子的心灵更需要关爱
恬恬就读的是临汾钢铁集团的子弟学校,无论师资水平还是学校环境,在当地都是不错的。学校平时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3年级起就开设电脑和外语课,还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997年,学校就制定了“减轻学生负担”的规章,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解答学生的疑惑。恬恬的同学也反映,如今老师布置的作业比以前少多了。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只要花半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不过一个多小时,作业负担并不重。
那么,恬恬绝笔中所谓的作业太多、压力太大,又从何谈起呢?对记者的疑惑,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秦金亮教授“一语惊醒梦中人”。他分析道,近年来,声势较大的“减负”和素质教育,使作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已明显减少。但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如影随形,当今社会上各种名目的考试更越来越多。社会竞争的压力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在孩子们精神上形成的压力,现在看来则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孩子心头的这些压力,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秦教授说。
如果把书包太重、作业太多等一些能够明显衡量的学习负担带来的压力,称为“显性压力”的话,那么,在这些“显性压力”相对减轻的背景下,那些最容易为人忽视的“隐性压力”就一下子凸现出来,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上挥之不去,愈显沉重。
在临钢小学采访,一提起升学和前途,这些10来岁孩子们的脸上立时浮现出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严肃。男生小裴沉重地说:“我家长对我特好,也没有逼着我学习。可同学们都说,考不上大学,将来只能卖菜、扫大街。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可不能让他们失望。如果考不上大学,以后该怎么办呢?”
为了考上当地一所有名的“平阳中学”,他们都在暗暗较着劲儿。几乎异口同声,孩子们表达着相同的期待:“要考上这样的学校,上大学的把握就大了。”一些孩子还反映,他们的家长也经常这样提醒:看你考不上“平阳”,到时怎么上大学?
这可是一群连小学都还没有毕业的孩子啊,上大学对他们还那么遥远。可是,隐隐泛起的压力,却无处不在地挤压着他们幼嫩的心灵。
社会传导机制将“隐性压力”成倍放大
老韩最近颇有些心神不宁。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他,刚从上海、浙江等地检查工作回来,又要总结又要汇报,一个多月里根本顾不上马上就要上初中的儿子,心里急得慌。学校什么时间招生?给孩子选择上哪一所中学,心里就没个底儿,能不着急吗?
他说,在北京,小学生上中学共有8种选择。这些选择不仅考验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考验着学生家长的经济实力、社会关系、教育态度。“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好点儿的中学,但上好学校不仅仅取决于成绩,还取决于过硬的关系和不菲的赞助费,又不能错过了招生时间。”
说到儿子,一脸堆笑的老韩更显无奈:“做父母的压力这么大,孩子怎么可能没有感觉?再说,孩子们之间对上什么学校也会互相比较。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哪个家长不是为孩子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对此也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尽管生活、学习环境远远好于他们的父辈,但你能说,他们是快乐的一代吗?尽管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但总是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隐性压力’在蔓延滋长,让孩子们根本就快乐不起来。”
他说,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一些家长往往把自己对社会压力的理解和感受,不自觉地贯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而忽视了孩子对这些压力的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一味地希望孩子超过自己,或者对孩子的成长预期过高,时间一长,必然在孩子心中隐隐地形成一种压力。而孩子们之间也往往会交流这些由父母和社会其他方面传递来的压力,并不自觉地互相渲染。久而久之,这种也许很正常的竞争压力,通过社会传导机制层层传递,也就层层递增、放大,以至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们承受了很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社会竞争压力。
在北京、上海的一些中小学校采访,记者也能时刻感受到这种“隐性压力”的存在。不同的是,大城市的孩子考虑更多的是能不能上名牌中学、名牌大学。
上海中学在上海是一所有着130多年历史的重点中学。上海的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只要考进这里,上大学就基本没问题。即便如此,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还是十分忧虑地说:“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很大。进门前,担心孩子能不能考上我们中学;进门后,他们又要担心孩子能不能考上复旦、交大。总是有一种担心和压力,如影随形。学校没有什么办法能缓解他们的这些担心和压力。”
这些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着学生的作业负担,很多学校也确实在教育方法上作了很大改进,书包轻了、作业少了。但是,很多家长却“紧张”起来了。特别是一些自身读书不多、如今处境不好的家长,几乎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了,家长安排的作业却多了,再加上练琴、画画、书法、舞蹈等所谓的“素质教育”内容,学生的压力事实上丝毫没有减少。太原旅游学校的武红艳老师说,升学要考,练琴要考、画画要考、舞蹈要考……应试教育要考,素质教育也要考,总之拗不过一个考字,结果很多家庭“平时忙着请家教,周末陪着上学校”,为的就是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多一份决胜的筹码。
在这样一个考试氛围浓郁的社会里,人到中年的家长们尚且要拿起书本,准备应试。他们的孩子又岂能置身事外?临钢小学5年级的小段同学,甚至说出一句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话:“现在上大学都不一定能找上工作,得考研究生,当硕士、博士。”
还孩子们轻松快乐的时光
田莹是北京市光明小学专职心理老师。目前,国内配备专职心理老师的小学还为数不多,田老师的角色因此也显得很特殊。说到孩子,她讲了一个故事——
去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女同学在我的信箱里留了一张没有署名的字条:“田老师,下午放学能等我一会儿吗?我想跟你谈谈……”下午放学后,这位高年级女同学果然来到我的办公室。小姑娘很可爱,可她总是皱着眉头说很苦恼。原来,她的家长除了要求她以后要考上好学校外,平时很少过问她的学习情况,弄得她心理压力很大。小姑娘说:“小时候爸爸妈妈还经常陪我玩,给我讲故事,怎么我长大了,他们就不管我了?难道除了考上好大学,就没有别的吗?我不知道怎么跟爸爸妈妈说。可真要说起来,我又不知道能说什么。长大了真是累。”
长大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可这个10来岁的小姑娘却觉得累。我想,问题肯定出在孩子家长身上。当天晚上,我就打电话跟家长沟通,孩子的爸爸接到我的电话时,十分诧异地反问,她能有什么压力呢……
小姑娘的爸爸妈妈是很出色的人,工作单位也不错,平时工作很忙。但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十分简单:像自己一样上重点大学,然后出国。这孩子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不错,因此他们平时也就不太操心女儿的学习。
田莹感叹地说:“我们的父母,要么关心孩子太细,几乎想给孩子包办一切;要么太粗,把高高的标杆设定后,只要结果不问过程。其实,教育应该是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对每一个孩子,父母和老师最好能像对朋友那样,从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跟孩子沟通,教会孩子跟别人沟通,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社会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不可能没有压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今天的孩子却承受了很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压力,社会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的渠道也十分缺乏。田莹认为,与通过减少作业量等办法直接缓解“显性压力”不同,要缓解孩子心头的“隐性压力”,主要还是通过家长、学校等方面与孩子们多向的直接沟通。孩子不仅是孩子,更是我们的朋友,要关心孩子的人格发展,让孩子在轻松、快乐、健康中度过自己的花季人生。
孙云晓研究员也提醒家长们:不要在孩子面前过于夸大生活的艰难和压力。其实,孩子长大了,心理成熟了,所谓的压力和艰难也许就不那么可怕了。“比如,临钢小学的一些孩子对遥远的高考那么恐惧,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家长和社会根据当前的高考形势作出的判断,可是,等这些孩子长大了,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形势了。而这些孩子再经过几年的教育和成长,高考对他们恐怕根本不在话下”。那么,今天尚显稚嫩的心灵,凭什么要对发展变化的高考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呢?
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比什么都重要。还我们的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时光吧!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05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青春期中学生十种心理矛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
2025-09-05
XXX,男,26岁,大学文化,工作两年,恋母6年,刚读大学时一次洗澡无意中窥见母亲的裸体引起性兴奋,伴随着手淫,此后常寻找机会偷窥母亲洗澡,后被母亲发现,母亲仅...
2025-09-05
那一瞬间,小乔治也似乎知道发生了什么,拼命地在劫匪怀里挣扎哭喊,而他的母亲,已经被保安强迫疏导到外边。空荡荡的大堂里,只剩下小乔治和那个凶悍的劫匪。闻讯赶来的警...
2025-09-05
当孩子感到压力时,他们可能出现以下7种怪异的表现:1、哭泣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饥饿或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孩子试着将所有见到的一切装进心里,试...
2025-09-05
前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四川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心理专家孙学礼教授。据他讲,任何形式的灾难都会对儿童心理直接造成伤害。记者:受灾儿童和孤儿与普通受伤儿童有何不同?孙学...
2025-09-05
据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吴世煌教授介绍,就当前的心理咨询来看,一些中小学生有轻生念头或报复心理,虽然不能将其确定为某一种病症,但已经反映出这些孩子在心理和行...
2025-09-05
自卑心理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
2025-09-05
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一些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足球赛,都会使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感到疲劳。不过,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
2025-09-05
一说“小升初”女生头头是道说到派位和择校,就读于海珠区某省一级小学的六年级女生子君头头是道。“派位简单,不用考试,但不知道会去什么样的中学。所以我还是想择校。唉...
2025-09-05
性开放女大学生正是青春女大学生也有性权力,现在国家教育部不再对大学生是否结婚问题进行约束。那么再对女大学生正常的生理需要戴上“性开放”的帽子,是否有些强求?也有...
2025-09-0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