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儿童心理专家最近在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感恐惧的是家长会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1、“傻瓜、没用的东西。”2、“你简直是个废物。”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2025-09-08
如今的年轻父母对子女不再有长辈那种 " 棍棒之下出孝子 " 的陈旧观念,靠体罚孩子而达到家教目的的做法,已被大多数父母放弃。但是,一些年轻父母因望子成龙心切,或有意、或无意,采取讽刺、挖苦、揭短等手段,使孩子在精神上造成了程度不同的伤害,我们姑且称之为 " 精神虐待 " 。
虐待的具体表现
一是对孩子实施精神控制。一些家长为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考到高分,在家中除了学校布置的大量的家庭作业外,不是请家庭教师,就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复习题让孩子做。孩子的精神世界,被家长用习题填得满满的,没有一点时间用来想自己的事,孩子对此是苦不堪言。 " 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是玩,最烦恼的事情是学习压力 "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中,多数接受调查的孩子对问卷上仅有的两道自由回答题作出以上回答。
二是警告、恐吓。家长对孩子讲得最多的话不外乎是: " 这次考不好,就不给你买玩具 " ; " 你不好好学习,就休想到公园去玩 " 。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有的孩子的学习动力变成了只是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有的孩子提到学习就感到焦虑不安。 " 考试不及格 " 、" 考砸了 " 等词汇象黑压压的乌鸦整天盘旋在孩子的脑海。
三是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一些家长为刺激孩子加油学习,故意用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长处相比,甚至在大众场合,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缺点冷嘲热讽,认为这样孩子就会因害羞而把学习抓上去。
四是不让孩子与别的小伙伴结伴。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最重要的交流对象是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儿童只有在同伴交往中,才能学会抑制内心的侵犯活动,控制适当的行为,以及学会在必要时如何适当地坚持自己的权利和愿望,可一些家长却无视这一点,认为孩子与别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浪费时间不说,还会玩散了心,影响学习。在节假日,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许外出,使孩子没有机会与伙伴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家长为什么在精神上虐待孩子
一是高期望值,使父母对孩子要求越来越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高期待已成为困扰我国年轻父母的主要心理情绪。上海市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是 100 %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最恼火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 80 %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脑力劳动者。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如此之高,是造成对孩子精神虐待的心理动因。当他们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他们要求的那样高时,当他们看到孩子没有按照他们设计的模式发展时,他们着急了,于是不择手段对孩子实施精神钳制。
二是心理知识贫乏,家长并不了解孩子。一些家长视孩子为没有感情、没有个人意识、没有独立思维的 " 小孩儿 " ,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的言行,孩子必须按照父母设定的程序去言、去行,稍越雷池半步,就会大声对孩子说 " 不 " 。孩子的一点点空余时间都被家长剥夺,他们与父母交谈,也是高高地抬着头 " 汇报思想 " 式的;他们要接受父母对考分的一次次质问,对坏成绩的一次次 " 声讨 " 。
" 精神虐待 " 下的孩子难成才
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伤害,可能比肉体上受虐待的儿童更大。这一切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将是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其实,孩子心理问题已成为我们难以回避的话题:上海市一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约有 20 %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各种心理障碍中,神经症状的比例最大,占 42 %。辽宁 1.7 万中学生心理素质检测表明:心理异常的比率达 35 %,心理疾病的比率达 5.3 %。 反映在学生行为上表现为 " 厌学、出走、自杀、早恋、打架、骂人等。孩子的心理问题,无不可以上溯到家长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压力上。
孩子的精神负担重,自行活动时间少,不与小伙伴交往,缺乏天真活泼的环境,就会导致不爱说话、不合群、孤僻、冷漠、缺乏适应能力、腼腆怯生。孩子的精神受钳制,没有自己的思想空间,没时间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造,就会使孩子创造的花蕾过早地凋谢。
同时,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及时鼓励,经常受到讽刺、挖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用其他变异的手段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的需要,既有害社会,也有害于个人。
试想,缺乏自尊、自信,缺乏创造性,不合群、性格孤僻、胆小的孩子能健康成才吗?
家长要以正确的心态教育子女
管教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是一门学问,它还应该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最关键的是必须先具备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一是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切莫要怒不择言。
二是学习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言语与他们交流,切莫高高在上,随意训斥。
三是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身体语言以促进亲子关系;用以身作则去强调和坚持某些基本的人生准则,比用语言向孩子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切莫禁止孩子不做的,自己在我行我素地做,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却不做。
四是学习如何在孩子学习上出现偏差时,为孩子指出一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切莫一味指责。
五是学习接纳孩子,尽管犯了错误,仍严守 " 只对事不对人 " 的原则,让孩子知道家门永远为他而开,切莫说:" 你真笨 " 、" 朽木不可雕 " 、" 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07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孩子最怕听的10句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一些儿童心理专家最近在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感恐惧的是家长会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1、“傻瓜、没用的东西。”2、“你简直是个废物。”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2025-09-08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品学双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差,是因为学习上存在障碍,而学习障碍的产生,往往是因其自身存在的自卑心理所致。矫正自卑心理,帮助其...
2025-09-08
在90后逐日茁壮成长的今天,80后也逐渐走入社会的主流人群。但是这一代娇生惯养多年的独生子女们,他们虽然在生理和行为上日趋成熟,在心理上却还远远不足以担当他们必...
2025-09-08
在这个注重外表的社会里,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已成为每个女性一生的追求,而独立的女性已经越来越多,年轻女性对于生活总是大胆地追求,不过女性始终有自己的心理关口,面...
2025-09-08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爱活动,甚至调皮,对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例如,过度地好动,就是多动症的隐患。有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老...
2025-09-07
在学校,喜欢“扮酷”的孩子们习惯懒散地坐在位子上,要么趴在桌子上,要么半弓着腰。而且他们只要求自己的学习成绩达到中等即可。只有那些坐在前排腰杆挺得笔直的“书呆子...
2025-09-07
心理学以为,一个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来源于教育——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来源于妈妈的教育、父亲的教育,来源于幼年的教育﹑人格的培养,而不来源于知识的培养、...
2025-09-07
一.两岁前是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人在出生以后,虽然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人体,但许多器官特别是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像某些动物,一生下来就会走路,自行...
2025-09-07
经过高考奋力拼搏的大学生,个个带着理想、希望,满怀信心进入大学殿堂。但是,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他们感到极度的不适应,有的哭过,有的想家...
2025-09-07
拖延这个毛病,有时候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很多人都有过把该干的工作拖到最后,最后期限要到了才加班加点赶工完成的情况。甚至有时候因为时间的压力,人变得更敏捷、更专注...
2025-09-0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