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一名著名男歌手继2001年被捕后,再次因猥亵男童在包头被警方抓获。从国外明星杰克逊、教会神父,到国内个别教师、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来诸多猥亵儿童案件,引...
2025-09-14
导语:安慰物是宝宝用于使自己感到更安全、更愉悦的东西,宝宝依恋安慰物是常有的,基本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一些爸妈对这种偏执现象迷惑不解,甚至担心宝宝是不是有毛病了。其实这不是病态,是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反映。
宝宝的神经系统比较脆弱,容易发生轻度紊乱、失衡,从而导致宝宝心理紧张,感觉不安全,于是将精神的依靠寄托于安慰物或其他自慰的行为。安慰物有助于宝宝适应与妈妈分离的过程,克服焦虑,使他感到平静和松弛,有安全感;若安慰物没有了,就会紧张、烦躁,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宝宝恋物是普遍的,例如有些宝宝特别钟情于玩具小熊,像对朋友一样和小熊说悄悄话,把小熊视为家庭成员。这在大人看来实在莫名其妙,然而对于宝宝来说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宝宝很正常的心理状态。宝宝有一种不同于大人的心理特点,就是“拟人化”,具有泛灵的倾向,在他们的眼里,世间万物都是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情感的,所以宝宝特别富于想像,他们会说:“别掐花,花儿会疼的”。爸妈对此不但不需要纠正,还应该顺应宝宝,促使宝宝的想像力充分发展。
宝宝依恋安慰物倾向有不同的程度,轻度的倾向是不过于固执的、比较容易转移、不是特别依赖安慰物、不是长时间依恋同一安慰物。而重度的倾向则是非常依赖、过于执著,没有安慰物神经就特别紧张,无法正常生活。
当然,不是所有宝宝皆如此,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神经系统属强型,有的属弱型。一般来说,依恋情况比较严重的,多发生于神经系统比较弱的宝宝。
有这种情况宝宝的爸妈,不要着急,因为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而且是阶段性的,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随着宝宝的长大,神经系统会逐渐加强起来,依恋安慰物的行为会逐渐消失。一位资深人士说:我亲戚的宝宝在小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安慰物,他们都是女孩,玲玲的安慰物是绒毛熊,洋洋的是一块毛巾,安慰物陪伴了她们长大。后来洋洋的毛巾变得破烂不堪,鲜艳的颜色也没有了,玲玲的绒毛熊的绒毛已经掉光了,但她们依然视它们为宝贝,不肯换新的,一直到上小学,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发现她们的身边没有安慰物的陪伴了,才醒悟:“她长大了!”看来她们的爸妈当初没有强迫宝宝离开安慰物,没有粗暴地将他们破烂不堪的安慰物扔掉,没有认为宝宝这样做是有问题了的处理方式,是很明智的。现在玲玲已经小学毕业,学习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洋洋已上大学二年级,是学校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她们完全没有产生社会的不适应感。
心理专家意见:
针对以上情况,心理专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不要强行撤销宝宝的安慰物。这样会加剧宝宝的神经紧张,不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但要保证安慰物的清洁与安全。
不要为此给宝宝讲大道理。因为这是下意识的行为,是宝宝自己也难以控制的,与是不是明白道理基本无关,而喋喋说教反而会强化宝宝对安慰物的依恋。
若宝宝过分依恋安慰物,可以巧妙地帮助宝宝逐渐减少依恋,例如想办法转移宝宝的依恋对象,用兴趣转移法让宝宝“移情别恋”,如此一再转移依恋对象,有利于缓解依恋的执著。
有些安慰物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应尽快替换。如奶瓶、手指、家人、吃手的小猴等。
最后提醒爸妈,要透过这种表面现象把握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是只消极地顺应宝宝的需求,更要积极锻炼宝宝,促使宝宝由弱变强起来。为此,要实行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改变过度保护和过分的亲子依恋,减少宝宝的依赖性,增强宝宝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宝宝的独立性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善宝宝的恋物情结,更是有利于宝宝个性的良性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3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日前,国内一名著名男歌手继2001年被捕后,再次因猥亵男童在包头被警方抓获。从国外明星杰克逊、教会神父,到国内个别教师、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来诸多猥亵儿童案件,引...
2025-09-14
“我家有保姆哦……”“保姆”似乎也已成为现代城市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00后”这一代,被保姆照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被保姆”一代幸福吗?其实有些孩子过得并不好...
2025-09-14
作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师生恋经常会在平静的校园里激荡起阵阵涟漪。尽管类似鲁迅与许广平等师生恋终成正果的例子也不少见,但更多的师生恋则是尝尽酸甜苦辣最终不了...
2025-09-14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跟父母反着干,不听话呢?父母的唠叨、谩骂、发泄……只是给予了孩子一些垃圾信息,只让孩子知道他“做错了”但是对于孩子真正想知道的信息,如“错在什么...
2025-09-14
焦虑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坐预计到对自朝心有一种潜在的威胁或由于某种情境距人发生内心冲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不安状态。幼儿的焦虑主要是伯失去母亲的保护和爱抚自己的愿...
2025-09-14
1、既想教育孩子谦和礼让,又担心孩子吃亏。不少家长注意到了要培养孩子谦和礼让的品质,看到孩子吃独食,或者不让小朋友玩他的玩具,就教育孩子要谦和,讲孔融让梨等...
2025-09-14
导语:互联网在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创造机遇和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重重挑战。很多人,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被网络天使般的外表所迷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5月28日,青少年...
2025-09-14
有多少中小学生在玩微博?这个答案无从知晓,但想必不会很多,因为几乎所有中小学都不让带手机入校园。如果不能用手机发微博,那么以快速见长的微博,吸引力必然大幅下降。...
2025-09-14
孩子2岁,正处在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爱发脾气正是逆反的表现。2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我”字当头,正想试着反抗权威,所以往往和你对着干。你越让他往东,他就越要...
2025-09-14
晚饭后,我与8岁的儿子苗苗聊天。但这次对话却令我很吃惊——我:苗苗,爸爸问你,喜欢外婆吗?苗苗:喜欢。我:那喜欢奶奶吗?苗苗:喜欢。我:那你最喜欢谁呢?苗苗:都...
2025-09-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