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灵格的《爱的序位》大量的排列案例让人震撼,但即使没有参加排列,也可以从他的一些主要观点中获得巨大收益,书中的主要观点如下:1、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首要条件是一颗...
2025-09-15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的。无论是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还是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都能感受到父母与子女因分离而撕扯的痛。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徐帆演绎了一位经典的中国式妈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就是这样一个整天陀螺一样转的女人,对待自己女儿也是事无巨细的关心、照料,要女儿和自己睡,要女儿表演钢琴,要知道女儿的一切,要私看女儿的手机等等,过度的靠近让刚回家没多久的女儿落荒而逃。
很多人一定也曾经领略过这样让人窒息、想要逃离的关爱。以“为你好”为初衷,来随意地对待你,侵入你,理所当然的以为你的就是我的,我想怎么对你就怎么对你。
很多来心理咨询的孩子们对父母都有个共同的不满,就是父母管自己太多了,不理解自己,没法沟通;而父母对孩子的不满是自己什么都替孩子做了,他怎么还是不能把学习搞好呢?还动不动就发脾气或不理自己了?于是父母和孩子都觉得自己很辛苦,很委屈。
01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我们先来看看父母,更多的是妈妈们为何这样有意无意地控制孩子的。我们从动力学角度来看看。
1、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是父母对自己没有实现的一个补偿。我没做到的,一定要让孩子做到。所以会逼着孩子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
2、父母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将来就会过上糟糕的生活,因为爱孩子所以这是自己承受不了的,也因为爱面子所以这也是自己承受不了的,因为孩子的不成功也意味着自己做父母是多么的失败。
3、创伤的代际传递。自己的父母当年就是这样对自己的,所以自己做父母了自然会习惯性地照葫芦画瓢。
4、父母有没处理的早年的分离创伤,孩子的成长可能会被父母看作是对自己的抛弃,所以会不自觉地做出阻碍孩子成长的事情。
02
那么孩子们是什么情况呢?我们也从动力学角度来看看。
1、青春期是一个摆荡在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对自己对世界进行思考,比如我是谁?别人怎么看我?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对于这个世界的存在意义是什么?等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小时候父母告诉自己的那些。父母们会觉得孩子想的太多了,然后去压制,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意志,回避听从权威的屈辱感,潜意识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努力。父母的强调本身,也有可能会反向形成,比如父母有时候觉得孩子反抗的没有道理,完全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2、青春期孩子情绪的特点是不稳定,跟生理上的荷尔蒙分泌有关,也跟思维方式有关,他们时而情绪高涨,时而情绪低落。父母们很难接受以前听话的孩子变得这么难以把握,加上父母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大,无法容纳孩子的情绪,那么冲突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以致于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青春期是形成人格的重要时期,我们常常会看到讨好型人格的成年人,这些人大多数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叛逆,只有顺从,甚至带着面具生活,满足父母的意愿,压抑自己的意愿。有些孩子上了大学就不好好学习了,因为他们完成了父母的愿望了,然后就找不到自己了。
其实家长越可以放手、越可以忍耐住对孩子成绩的焦虑,就越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去探索,去找到自己的答案。青少年在这样的探索中,他们也是痛苦的,他们需要有空间能让心智发展,心智发展了适应环境的能力才会增强,心理能力提高了,应对困难的能力才会提高,学习也就不会那么难了。而父母的信任恰恰能够给到孩子这样的空间。
对孩子的信任是健康的冒险,父母会担心,我这样放手真的可以吗?我们可以这样想,不放手最终的结果也一定不是你想要的,所以为什么不试试放手呢?当然我们也不是一味的什么都不管,该立的规矩还是要立的,要给予孩子有规则的自由,让孩子可以出去,自己探索。
03
青春期也是处理父母与孩子分离的最佳时期。
首先,父母要接受孩子长大了的事实,既然长大了,那么他就应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他就会离开父母的羽翼,自己尝试。所以要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选择。
其次,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其实只是借由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间,他是独立的个体。那么你就不可以随意的对待他。你要爱他,但不能让爱成为枷锁。
再次,把专注在孩子身上的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一些,放下自己的焦虑,把所有的担心,用祝福代替。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相对于父母做什么来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更重要。
蛋壳从里面打开是成长,父母不要做那个坚硬的壳阻碍孩子的成长。成长意味着分离。面对分离,父母有很多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孩子也是有焦虑的,因为要独立面对不熟悉的世界,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父母对孩子要做到理解,倾听,共情。虽然不那么容易,但是当你这样去做了,孩子是能够感受到你的努力的。
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的过程。没有人喜欢分离,但这是孩子长大必经的历程,是世上最美的分离--今日的渐行渐远,亦是明日更好的重逢。
作者简介:
吕丽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6201人入驻年限10.8年预约咨询私聊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5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海灵格传授的49个疗愈技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海灵格的《爱的序位》大量的排列案例让人震撼,但即使没有参加排列,也可以从他的一些主要观点中获得巨大收益,书中的主要观点如下:1、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首要条件是一颗...
2025-09-15
在生命中,谁的爱越多,谁的智慧就越多,谁的能量就越多。和能量高的人在一起,一切都会迎向美好而改变。一位智者曾说:人生的一切得失祸福,只不过是生命能量根据能量守恒...
2025-09-15
0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待地提出:“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玩一会儿。”你在厨房做饭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米饭蒸上就过去,好吗?...
2025-09-15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对《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在答复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对青少年...
2025-09-15
当我内心足够强大你指责我,我感觉到你的受伤你讨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认可你超理智,我体会你的脆弱和害怕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当我内心足够强大我不再防卫所有能...
2025-09-15
盲人摸象里,有人摸着象脚,说象的身体像树干;有人摸着象鼻,说象的身体像水管;有人摸着象牙,说象的身体像玉一样润泽。谁都没有错,只是以偏概全而已。人与人之间也是如...
2025-09-15
现代的生活,我们为了工作、赚钱、健康、伴侣、孩子等等问题焦虑着。这意味着,当大脑有一点空闲的时候,它似乎常常用焦虑来填满。当你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焦虑是有用的。...
2025-09-15
心理咨询,药物治疗,自我调节?如果你对抑郁症治疗方法的繁多感到迷茫,以下是帮助你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的方法。01找到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当你抑郁的时候,你会觉...
2025-09-15
你了解焦虑症吗?在热点事件和科普下,抑郁症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越来越被大众熟知了。但是,一个跟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一样严重、人人都可能患上、甚至比抑郁症更普遍的...
2025-09-15
“马虎”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其实,中小学阶段孩子成绩不好很多都是“马虎”惹的祸,怎么样才能改掉孩子马虎、不专心的坏习惯呢?今天就孩子们普遍存在的坏习惯给出解决办法...
2025-09-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