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体验着自己被激发情绪,又不用劳心劳力去救命,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名导演波兰斯基在1965年拍了《冷血惊魂》,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看过最恐怖...
2025-11-05
佛山2岁的女童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过,18名路人没有施予援手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10月18日,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有人建议通过立法惩罚“见死不救”,对此,有人持谨慎态度。(人民网、《广州日报》10月19日)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一场大讨论,即“纽约Kitty案”。1964年3月的一天,凌晨3点,酒吧女经理Kitty在回家的路上被刺死,整个行凶过程持续了半小时,有多达38人听见了她的呼救声,还有人从公寓的窗口目睹她被刺杀的过程,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她,甚至没人及时报警。事件经《纽约时报》报道后,许多评论人士、学者等认为,这种“见死不救”是现代城市人冷漠和麻木的表现。也有法学家和法官在考虑,是不是要对见死不救施以重罚。
但是,与公众对这38人一边倒的责难不同的是,一位名为约翰·达利的心理学家认为,“见死不救”应有合理的解释,于是,他开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索其中的根源。他认为,这首先源于一种旁观者效应。按常理,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旁观者越多,受害人得到救助的机会也越多,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当一个旁观者行色匆匆地经过一个路口时,一例交通事故突然发生了,这时候,在旁观者众的情况下,他会预期别人会采取积极的干预行为,于是,他选择继续赶路。这就是旁观者效应。
达利将这种现象定义为“责任扩散”。即当只有一个旁观者时,他会意识到他负有100%的救济责任,这种心理责任感会促使他立刻采取相应的行动,至少会去报警。但是,当有100个旁观者时,他所负的责任就只有1%,其所承担的心理救济责任就大大减少。为此,达利还做了一个实验,即观察不同旁观者人数的情况下, 旁观者对突发性事件的反应。结果发现,对于突发性事件,旁观者人数越多,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反而减少,反应的时间也更长。
2岁的女童先后被两辆车碾过,18名路人没有施予援手,这看似人情冷淡的结果,但我想,这里面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值得思考的。在一个庞大的社会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千差万别,他们的行为会自觉以自身的社会角色为出发点。这种社会心理学的分析结果虽然令人沮丧,但却也告诉我们,对于普通社会公众的“见死不救”行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
“见死不救”不是法言法语,在法理上,对应的概念是“不作为”。所谓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够实行某种行为,却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对于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如果行为人不履行,当事人应该负法律责任。因此,应从不作为行为的主体出发,区别对待“见死不救”。
第一种,是负特定义务的公职人员,比如警察,他们对公民生命的漠视,本身就是一种赎职,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第二种是不负特定义务的国家公职人员,比如公务员,他们“能救而不救”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公信力,应该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第三,专业救助机构如医院、医护人员等,救死扶伤是其天职,他们的“见死不救”行为,也应负法律责任;第四,是普通的社会公众,他们作为旁观者,未能及时施以援手,确实令人感叹世态炎凉,但是,正如社会心理学家所分析的结果,他们冷漠的反应往往是各种因素的作用结果,也因此,通过法律的干预来改变是不现实也不正当的。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3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恐怖片如何激发你的快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体验着自己被激发情绪,又不用劳心劳力去救命,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名导演波兰斯基在1965年拍了《冷血惊魂》,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看过最恐怖...
2025-11-05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长辈们总是耳提面命地提醒我们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尽管如此,大多数人的站相都是千姿百态的。而通过人们在无意间的站姿,我们也可以一窥其中的心...
2025-11-05
“社会惰化”是普遍现象,集体主义文化也不例外“三个和尚没水吃”乃人性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结果大同小异。其实,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社会心理学实验中,在现实生...
2025-11-05
从吸烟姿态看男人性格想了解老公及身边男士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吗?只要你仔细观察总是有些地方能够找到你想要那种性格男人,比如他们的吸烟姿态可告诉你。用水浇灭香烟解...
2025-11-05
双手抱胸:生人勿近的防御型这种人往往事业未或刚起步,对于未来有希望有信心,但并没有万事皆在掌握之中的确定感。这种姿势暗示自我保护、鼓励和支持,并没有攻击性。双手...
2025-11-05
还记得童话故事里那个木偶匹诺曹吗?想要知道他有没有说谎,只要看他的鼻子就可以了。因为每当匹诺曹说谎时,他的鼻子便会越变越长。你知道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通...
2025-11-05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我不知道除了吓死人之外,测谎器还能有什么用。”测谎器是一种记录人体多种生理指标数据的仪器,能记录心跳、血压、呼吸和皮肤电阻抗等。用测谎器测...
2025-11-05
现在的年轻人不管结没结婚,都喜欢戴戒指。因为戒指不再是婚姻的象征。它可以是一个饰品,可以代表财富或者地位,可以助你提升运气……当然,从你戴戒指的习惯,我们也可以...
2025-11-05
适度嫉妒有助于人类在进化中生存我们有很多负面情绪——紧张的时候感到焦虑;失败的时候感到悲伤;看到别人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感到嫉妒。这些负面情绪令人不快甚至痛...
2025-11-05
“莫扎特效应”很弱很短暂,提升不了IQ所谓莫扎特效应,是法国已故耳鼻喉医生阿尔佛莱德·A·汤马蒂斯创造的名词,他声称3岁以下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促进大脑发育。1...
2025-11-0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