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仅需要教育孩子“爱自己保护自己”这一课,还有“尊重和善待他人”这一课。自爱的同时能够爱人,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01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渣男“老爸不...
2025-11-06
01
陕西“天价月嫂”虐婴:“再闹就掐死你!”
最近,看到一则让人气愤的新闻。
陕西的田女士生了个儿子,因为没经验,打算请个月嫂帮忙照看。
以当地的物价,一个月嫂月薪就5千左右,“金牌”那种就一万二,而她开出19350元/月的高薪,将肖某请回家。
她以为这样孩子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照料,却不知自己是引狼入室。
两个月过去,孩子不仅没变得白白嫩嫩,还常常大哭,很不安稳。
等他们起了疑心,翻出监控,这一看就要命了,光是一周内,竟然就找到20多条,那高薪请来的“人才”,虐待自家幼小孩子的情景:
抱着就是猛摇猛晃、摔地上,动不动就是一巴掌,还不停地挤压……
孩子的哗哗大哭,换来的是更暴力的行径:“再闹就打你、摔你、掐死你”……
田女士和丈夫当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孩子身上还有不少旧伤。
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被如此对待,田女士心疼到无以复加,日夜以泪洗面。
目前,他们已经将证据交给警方。
可即使月嫂受到应有的惩罚,也永远无法弥补她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想不到世上竟然会有如此恶毒之人。
当妈之后,这样的新闻真的看一次,心就痛一次。
无奈的是,类似的新闻已经不只一两次。
曾经河北就有一名宝妈,发现,请来帮忙照看孩子的月嫂,居然对自己刚刚出生6天的孩子拍打、扔抛。
而且有时候遭殃的不仅是孩子,坐月子的宝妈也会摊上事。
曾有位竺女士,就因为被月嫂瞎折腾,导致身体感染,还抑郁住院了。
就像网友说的:“这就是我不敢请月嫂的原因,孩子还得自己带。”
虽然不是所有月嫂都那么不堪,但外人终究不能取代亲生父母。
而且,孩子越小,父母的陪伴越是重要。
02
“以后我有了孩子,一定要带在身边。”
近来热播剧《人世间》之中,冯玥经历,着实让人叹息。
因为一次探亲途中的意外,周蓉追随着丈夫远去,将年纪尚小的冯玥送到老家,由此开始了后者多年的寄人篱下的生活。
虽然外婆舅舅一家对自己都不差,可是与父母的分离,在冯玥幼小的心灵烙下很重的痕迹。
冯玥和父母的隔阂,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征兆。
周蓉他们好不容易回老家一趟,一家三口睡一个炕上,冯玥都特意跑去和郑娟他们那边。一篇命题作文《我的妈妈》,在周蓉眼中,通篇关于妈妈的描述,充满了“假大空”。
冯玥对父爱母爱,几乎是没有印象的,对于父母,她有着深深的怨念。
就像她和家里人大吵后,对着周楠说的:“以后我有了孩子,一定把他带在身边,不管多难。”
这是她这一路成长历程,最深的体悟。
同样的话,其实李玫瑾教授也说过:“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自己带。”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0到12岁期间,是其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的“依恋期”。
在这段时期,父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尤其是3岁之前的婴幼儿,最好有固定1~2个抚养人,而不该轮着很多人去照看。
因为当孩子与母亲连在一起脐带被切断,TA就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子宫,此时,孩子是恐惧的。
唯有父母的拥抱、抚摸和亲吻,才能让TA感受到安心,这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时期。
如果在这段时期,父母与孩子分离,那么对孩子、对亲子关系的伤害,将难以弥补。
看过一句话:许多父母看来是“无关紧要”的陪伴缺失,其实是埋在亲子关系里的雷。
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亲生的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原本那么乖巧,突然变得叛逆,怎么教都教不好?
而原因往往正是,他们不知不觉中,其实就错过了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最佳时间。
03
陪着≠陪伴,父母应怎样陪伴孩子?
著名教育家简·尼尔森说:“在孩子2~6岁时,需要保证和孩子存在10分钟的特殊时光。”
有一档名为《敞开心扉的少年》的综艺,其中有这么一个家庭。
15岁的欣妍,在9岁以前一直被寄养在祖父母家里,和父母之间的联系,只有偶尔的电话通信,过年才能见上一面。
每次开家长会,只有她身边没有爸爸妈妈,受尽同学的嘲笑和歧视,渐渐变得自卑而敏感。
在外打工的父母也并不是不爱孩子,等到他们站稳脚跟,就立即把女儿接到身边,尽可能给予补偿。
女儿想看漫展,他们在门口排了3小时买票;
哪怕不喜欢cosplay,可女儿喜欢,就给她拍照、录像……
结果,女儿还是越来越“叛逆”“不懂感恩”,夫妻俩想不通是为什么
其实,在欣妍看来,父母看似支持她的爱好,实则半点都不接受、不理解,他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给她买门票,的前提是要求她成绩要进步,自己从来都不进去;她想要他们陪她换装,他们一次都不愿意尝试。
正因这种不走心的“假性陪伴”,欣妍一直都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
单纯地陪着,并不等于陪伴。
那么,如何才是真正走心的陪伴?
首先,学会做孩子的“倾听者”。
我们的孩子总会有各种奇思妙想,或许你觉得他们幼稚、可笑。
可是在这些话语中,正好存在着:
孩子的想要分享的喜悦——“爸爸/妈妈,我画了一条恐龙”
企图交流的困惑——“爸爸/妈妈,为什么飞机会飞”
乃至是释放出来的求救信号——“爸爸/妈妈,小明常常欺负我,我不想上学了”
……
所以,尝试每天挑出至少10~30分钟,放下手机、放下所有,专心待在孩子身边,陪他们读书也好,看剧、玩游戏也好,倾听他们想说的话,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然后,就是及时给予孩子反馈。
我们都了解,游戏和短视频那么让人欲罢不能,关键就在于“即时反馈”。
如果孩子和我们说了一句话,结果迟迟没有回应,或者每次都被“等一会再说”“别吵”等敷衍,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愿意再和我们说话了。
因此,每次孩子和我们有互动,第一时间就要积极地响应他们,而不是敷衍:
“好棒啊!这条是什么恐龙呀?”
“是呢,飞机为什么会飞呢?我们一起找出答案好不好?”
“哎呀,爸爸/妈妈抱抱,让我看看有没有哪里受伤”……
陪着≠陪伴。
父母只有真正地走进孩子的世界,把心思放在和孩子互动和交流上,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04
写在最后
《奇葩说》辩手颜如晶曾说:
“孩子的人生,从1岁到20岁,我们走过来,他们比连续剧更糟糕,连续剧你不看,我们可以补,但是我们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1到20岁你不看了后,你就永远都看不了了。”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没有重播的电视剧,错过了,就永远错过。
父母或许觉得,陪伴只是一个形式,可对孩子来说,这代表着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注。
即便再苦再累,条件允许,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4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博士爸爸教14岁儿子做渣男:可以看黄片、高中多睡几个女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父母不仅需要教育孩子“爱自己保护自己”这一课,还有“尊重和善待他人”这一课。自爱的同时能够爱人,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01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渣男“老爸不...
2025-11-06
01为什么好男人,最后也会出轨?“如果没有那么荒唐的事,今天应该是我们结婚两周年。”前段时间,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周小磕自曝被渣的经历。在领证三个月后,无...
2025-11-06
018个孩子的妈,被铁链困锁的人生1月底,当大家都沉浸在快要过年的欢乐气氛中时,一则新闻牵动着千万网友的心。有视频曝光,丰县一户姓董的人家,有8个孩子的母亲,最...
2025-11-06
提到“圣母”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是教堂里的圣母雕像?还是文学意义上,所指的那些或是“一心向善,舍己为人”,或是“同情心异常泛滥”的角色?那么,你是否想过,在一...
2025-11-06
1、收敛自己,多与新同事合作新同事的到来可能会给原有的团体带来冲击,不管同事是否友好,你应该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规则。为了让自己能更容易进入状态,多帮别人忙是...
2025-11-06
“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跳槽”变得更加随意和便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个人调整工作岗位的一种普遍现象。你的跳槽究竟是何原因?当代“跳槽”一词盛行自80年代改革...
2025-11-06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跳槽是一种常见的职场现象。对求职者而言,跳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跳槽顺利抵达梦想的彼岸。每一块跳板都晃...
2025-11-06
01“发生关系后,还能做朋友吗?”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火的问题:和异性朋友发生关系后,友谊还能继续吗?不同网友,有着不同的回答。有人说,还是可以做朋友的。但...
2025-11-06
01化妆品被亲戚家孩子打碎,隔着屏幕都血压飙升前几天,看到一个让人血压升高的话题。西安一名女生上传了个视频,清晰地记录着她房间里的狼藉。当天,亲戚带着6岁的孩子...
2025-11-06
今天就是元宵节了,以往这个时候,大家都带着不得不“收心”的无奈开始复工。但今年长假后的重振旗鼓,似乎比往年要更容易。因为这个春节,对我们来说,没有比冬奥更提劲儿...
2025-11-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