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学说属于听觉的位置学说。位置学说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音调引起耳蜗中基底膜不同部分的振动;高音使耳蜗底部的基底膜振动,低音使耳蜗顶部的基底膜振动。也就是说,音频...
2025-01-23
共振系统也叫语音共鸣器。言语发音器官的第二部分。与发声系统、动力系统共同构成言语发音器官。它由两个主要环节组成:一是口共振器(即口腔共鸣器);二是喉共振器(即咽喉共鸣器)。声带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不很响,也没有语音的音色,它很象低微的唧唧声或嗡嗡声。声音在两个共振器——口腔和咽喉腔内变强起来,并形成语音的音色。根据研究,在发每一个语音时,不论是元音或辅音,两个共振器都具有一定的容量和形状。因此,在复合音的成分中,可以有时加强这一些陪音,有时加强另一些陪音,因而形成语音的音色。以上两个共振器的作用是,口腔共振器确定语音的某些永久属性,咽喉共振器则是逐渐改变语音的响度。在发某些音时(特别是“M”音),鼻共振器(即鼻咽共鸣器)也参加,产生鼻音。不过,鼻共振器的形状不变化,容量是固定的。因此,它没有独立的意义,只是给上述两个共振器环节加上或去掉补充性共振。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3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什么是共振学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共振学说属于听觉的位置学说。位置学说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音调引起耳蜗中基底膜不同部分的振动;高音使耳蜗底部的基底膜振动,低音使耳蜗顶部的基底膜振动。也就是说,音频...
2025-01-23
共同要素说是关于学习的迁移和迁移效果取决于两种情景中所具有的共同要素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和伍德沃思(R....
2025-01-23
再造想象,有意想象之一。以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划分根据。是指依据词(言语、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表、图解、图形、符号、模型、标记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
2025-01-23
机械识记,识记之一。同意义识记相对。是指依据识记对象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通过多次反复进行的识记。死记硬背就是一种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对于各种无...
2025-01-23
什么是空白效应?“空白效应”本身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
2025-01-23
机能心理学派是十九世纪末叶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它是为对抗铁钦纳的构造派心理学而建立起来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和...
2025-01-23
成就动机,动机之一,属衍生性动机范围。是一种推动人去从事、完成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内部力量。成就动机常常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来,虽...
2025-01-23
有意回忆,回忆种类之一。同无意回忆相对。是指有预定的目的、自觉地引起的回忆。有意回忆有时发生得很容易,不需要显著的努力,例如有意回忆一首唱得很熟的歌曲就很容易。...
2025-01-23
有意识记,识记之一。同无意识记相对。是指有预定的要求和目的,经过主动努力,或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的识记。复习准备考试、背诵数学公式等,就是有意识记。学习系统的科...
2025-01-23
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不是冷漠无情,无动于衷,而是有着显明态度与内心体验,充满着感情色彩。人们这种对现实环境和事物所产生的态度与内心体验称为情感。人们在感知事物时,...
2025-01-2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