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什么是记忆恢复现象?

2025-01-23 心理健康
【摘要】:记忆恢复现象,是指识记之后的一至三天,记忆的效果比刚刚识记后的效果还要好的现象。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时间间隔越久遗忘越多,但英国心理学家巴拉德(P.B.Bal

记忆恢复现象,是指识记之后的一至三天,记忆的效果比刚刚识记后的效果还要好的现象。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时间间隔越久遗忘越多,但英国心理学家巴拉德(P.B.Ballard)1913年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许多儿童在识记一两天乃至三天之后,记忆诗歌和故事的内容比刚刚识记之后的记忆效果还要好,这种现象也不是由于在间隔时间内复习或学习其他材料所致(这些在实验中都已加以控制)。巴拉德把这种现象称为“记忆恢复”。有人则称之为“记忆回涨”或“记忆增长”。许多人重复这类实验得到同样的结果,在学习较难的材料和学习程度要求较低时,这种现象更易看到,但在成人方面却未曾发现这种现象。

关于这种现象的成因,迄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在识记较复杂的材料时,儿童有关的大脑皮质即使没有发生真正疲劳,也要进入一定程度的保护性抑制状态。另一方面按照负诱导规律,熟记之后即产生抑制,抑制在两三天后解除,识记效果才全部表现出来。但有人认为,这种抑制不可能维持这么长时间,而是由于儿童一下子难以掌握较复杂的材料,因此在识记后,继续在脑中“寻思”、“回味”这些材料,从而产生记忆恢复现象。但近来又有人发现,在动作方面也会发生这种现象,可见,这种现象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3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什么是记忆持久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