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巴纳姆效应的发现背景该效应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名叫肖曼·巴纳...
2025-02-06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半途”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说的是君子要遵循中庸之道行事,不能半途而废。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事越想做得好,越是做不好。也就是说,当目标太高、太宏伟,主体就会由于感到难以实现而变得紧张,就会不由自主地发抖,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目标性恐惧”,其直接后果是经常使人产生中途放弃的念头,这就是“半途效应”。人们总结前人的事例发现,导致半途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得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因此选择目标时不宜过轻也不宜过重,恰到好处最合适;二是个人意志力的坚定性,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因此要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精神。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力的磨炼。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学校教育
在学习方面同样也存在着半途效应。比如:现在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低龄儿童不能较长时间专注于学习,这时家长会不自觉地说教,指责孩子,“你怎么回事”“能不能认真点”“不要动来动去要好好的认真写字啊”“你看看现在几点啦”……反复几次后,有些情绪激动的家长甚至会动手打孩子,最后都是在不愉快的氛围中收场,其实这些都属于半途效应。家长的很多期盼,在孩子看来都是比较难完成的。如何避免半途效应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呢?可以采用“大目标、小步子”,也可以转换成另外一个通俗点的概念——目标分解。比如孩子不能长时间安静专注地学习,最多只能安静5分钟,那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把原来要求孩子做40分钟的时间调整为15分钟,并约定好,在这15分钟内除规定的任何事都不能做。依此,不断巩固,孩子就能安静地从最初的5分钟延长到15分钟,然后再依次递增。人们常说一个动作坚持21天就变成了习惯,所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意志力。首先,要和孩子商量,一起定个学习目标;其次,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最后,培养孩子学会掌握和运用适合的学习方法。
(二)婚恋家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个男人都会遇到令自己心动的女孩儿,但在男女婚恋中,半途效应也起到了一定的危害。例如:在追求女性的过程中,男性如果被女孩子拒绝了一次后,有一部分男人可能就会“知难而退”,没有勇气再继续追求下去。如果你的意志力不够强,被拒绝之后可能就直接放弃,不想再继续,越是不坚定就越容易产生半途效应。可是,追求女孩子这个过程真的很难吗?被女孩子拒绝一次两次,或许这只是她对你的考验,考验你对她的感情是否坚定,是否愿意陪她一起品尽酸甜苦辣的人生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愿意去做,相信就一定能成功,不可半途而废。
(三)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半途效应也是常见的。比如朋友间关系很好,但因某件事或某句话闹得不开心后就断绝来往。我们常说,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但要注意的是,多听,更要多想,不能轻信别人的评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的评论。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诋毁你的朋友,或者说朋友的坏话等情况时,是该积极配合,还是怒目而视?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最应该保持的态度就是不要轻信。无论对方说什么,都应该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下,判断别人语言的真实性,不要让自己的心理被别人操纵。最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判断说话人的目的和辨析眼前的客观事实,当发现对方别有用心地欺骗你的时候,不必与他力争,更不必怒目而视,只要做好自己,不轻易被人鼓动,相信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判断力,就不会出现半途效应,你们的友谊也会更长久。
(四)单位工作
跳槽在职场中频频出现。同事之间相处不愉快跳槽,薪资不满意跳槽,环境不喜欢也跳槽,离公司距离稍远点不能克服还是想跳槽……跳槽是什么?总以为山的另一面是平坦舒适的草原?辛辛苦苦走过去才发现,山的另一面是一座更高的山。或者说,频繁跳槽会让新单位在接纳自己的时候有所保留,一个人只有付出大于得到,才能让老板真正看到他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这个人更多的机会和支持,让他帮助自己创造更多的利润。所以要记住,无论什么情况,你现在对工作的一切努力,都决定了你将来如何填写你的简历,递交给你的下一任老板。因此,工作的过程中,切不可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启示一:持之以恒莫中断
纵观历史演进、世间万象,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干事创业一定要有一股马不停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韧劲。泰山半山腰有一段平路被称为“快活三里”,游客爬山至此,爬累了,喜欢在此歇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过多停留,因为久歇无久力,再上“十八盘”就会感到困难。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能停下脚步,徜徉在“快活三里”而失去登上泰山之顶“一览众山小”的追求。
启示二:干好小事成大业
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抑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今天,你或者挑不起一百斤的担子,但你可以挑三十斤,这就行。只有你每天挑,月月练,总有一天,一百斤担子压在你肩上,你能健步如飞。恽代英说的深入——立志需用集义功夫。余谓集义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奋斗工夫也。在小处不能不犯错误者,其在大处犯差错必矣。因此,我们要学会把大目标细化成每天的具体行动;完成后,成功的喜悦就会一点一滴地浸润我们的生命,为我们前行的步伐增添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7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巴纳姆效应的生活例子、应用和启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巴纳姆效应的发现背景该效应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名叫肖曼·巴纳...
2025-02-06
责任分散效应亦称旁观者效应,是指在完成某项任务中,如果是单独面对,那么个体责任感会很强。相反,如果是群体面对,那么群体中的个体责任感会降低的现象。责任分散效应的...
2025-02-06
时钟效应,又称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确切的时间,但当拥有两只表时,反而会对时间准确性判断失去信心的现象。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
2025-02-06
巴纳姆效应名词解释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是指人们普遍倾向于接受模糊且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个人描述或表述。这种现象源于人们对于自我认同的需求,以及对于...
2025-02-06
南风效应又称“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沟通、相处方式可以让人觉得轻松舒适,产生较为良好的正面效应。南风效应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
2025-02-06
因专家身份而带来宣讲内容权威性增加、可信度、可接受性提高的现象叫名人效应。俄国心理学家符·施巴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进修班学生分成四组,请一位副教授分别向...
2025-02-06
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这与“拆屋效应”相似,即先提出较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的要求,比...
2025-02-06
框架效应是指对于同样的结果,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加以表达,会影响人们决策判断的现象。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过一个经典的思维框架例子,假设一种疾病可能会造成...
2025-02-06
互惠效应是指你付出别人所需要的,别人也会给予你所需要的,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感到自己理应给予对等回报的心理现象。康奈尔大学教授丹尼斯雷根做过这样两组实验:...
2025-02-06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演讲很让人感动,准备捐款。...
2025-02-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