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一样,没有公认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将心理治疗定义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
2025-02-07
在我国,许多心理咨询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在国外,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疔有着不同的称谓,但人们对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无不同,仍是有争议的。在这方面,美国学者哈恩(M.E.Hahn)1953年写道:“就我所知,极少有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对于已有的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的明确区分感到满意的……意见最一致的几点可能是:(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心理咨询师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师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师的实践又被心理咨询师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
1.采用的理论方法一致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采用的理论与方法一致,如采用精神分析动力学或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与方法。
2.工作的对象相似
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情绪问题、婚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3.工作目的相似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来访者之间的人际互动,达到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目的。
4,均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均注重帮助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之处
1.工作对象不同
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心理正常但不健康的人群以及正在康复或已经康复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与精神医学有关。
2.处理的问题不同
心理咨询着重处理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发展性问题、婚恋关系中的问题以及亲子问题等;心理治疗主要处理神经症、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心身疾病等。
3.所需时间不同
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1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则费时较长,常需数次、数十次不等,有的需要数年方可完成。
4.涉及意识的深度不同
心理咨询涉及的意识深度较浅,大多在意识层面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良性发展,或在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促进其成长;而心理治疗的一些流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目标不同
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其目标往往比较直接、明确;心理治疗的目的往往是着眼于症状改善、行为矫正并聚焦于人格结构方面。
6.工作场所不同
心理咨询多数在非医疗的情境中开展,如学校、社区、工作室、职业培训部门等;而心理治疗工作主要在医疗情境中如私人诊所等进行。
7.起源不同
咨询心理学家认为咨询心理学有4个主要起源:(1)源于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运动;(2)与20世纪初由美国大学生比尔斯(C.W.Beers)发起的心理卫生运动有关;(3)源于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中对个体差异的研究;(4)与以罗杰斯为代表的非医学的、非精神分析的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崛起有关。
和心理咨询的起源并不完全相似,心理治疗可追溯至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疗法,甚至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的催眠术的施行。
1942年,罗杰斯发表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第一次使非医学的和非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成为现实。在此之前,由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的强大影响,只有医生才能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罗杰斯的工作不仅打破了心理治疗领城中精神分析疗法一枝独秀的局面,同时第一次将心理治疗与咨询联系在一起。当时,咨询心理学在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下,主要的工作集中在进行测量与诊断方面,而在罗杰斯的影响之下,似乎仅在一夜之间,咨询和心理治疗就成了咨询心理学的主要聚焦点。
8.专业训练及所属专业组织不同
在国外,从事心理治疗的人接受专业训练的时间多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者。此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也有各自所属的不同专业学术团体。
9.称谓不同
在心理咨询(counseling)过程中,帮助者被称为咨询师(counselor),求助者被称为来访者或咨客(client)。在心理治疗(therapy)过程中,帮助者被称为治疗师(therapist),求助者被称为病人或患者(patient)。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8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什么是心理治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一样,没有公认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将心理治疗定义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
2025-02-07
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的现象称为“定势效应”。定势一词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在1889年提出,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
2025-02-07
“波纹效应”原指在两个重叠的线条形态所产生的干扰中,会生成一种波纹团的现象,现多指一呼百应的社会心理现象。波纹效应本是一种物理学现象,诸如视频波纹是来自光罩形状...
2025-02-06
自信法则,亦称杜根定律,指的是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自信的人的现象,即自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杜根认为:强者不一定是胜利...
2025-02-06
自己人效应,亦称同体效应,是指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以“自己人”的身份加以劝说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当本专业的教师向大学生介绍一种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025-02-06
延迟满足效应,亦称糖果效应,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瑞士心理学家贝特·萨勒对一群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了2块糖,如果你能...
2025-02-06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继行为活动和评价产生影响的现象。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
2025-02-06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从而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持有类似看法和评价的现象。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2025-02-06
适度效应指当信息的难度处于中等程度时,则该信息既容易引起接受者的兴趣,又能通过他们的努力得到理解。从广义上来讲,适度原则的范围相当宽泛,同时其应用历史也很长,是...
2025-02-06
小心眼的男人,是指那些思维狭窄、心胸狭隘的男性。他们常常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漠不关心。这样的男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中难以建立良好的互动,给自己和他人...
2025-02-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