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将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且巨大的链式反应。蝴蝶效应发现背景1963年的一次试验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用...
2025-02-07
近因效应,也称为“新颖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多种刺激连续出现时,后来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1957年,心理学家洛钦斯做了这样的实验,分别向两组被试者介绍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对甲组先介绍这个人的外倾特点,然后介绍内倾特点;对乙组则相反,先介绍内倾特点,后介绍外倾特点。最后考察这两组被试者留下的印象。结果与首因效应相同。洛钦斯把上述实验方式加以改变,在向两组被试者介绍完第一部分后,插入其他作业,如做一些数字演算、听历史故事之类不相干的事,之后再介绍第二部分。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组的被试者,都是第二部分的材料留下的印象深刻,“近因效应”明显。1964年,心理学家梅约和克劳克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认知结构简单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一)学校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近因效应”。比如,教师对学生说:“学好这门课,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尽管这门课比较难学。”换一种说法是:“尽管这门课比较难,但你们总能学好的。”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只因语句排列的位置顺序不同,给学生的印象就完全不同。前者给学生留下消极的印象;后者则相反,给学生一种乐观积极的印象。学生在复习功课时同样可以利用好“近因效应”。假如你背了100个单词,最后背的20个往往比之前的单词记得更加牢固;如果你做10道数学题,那么末尾部分的题目肯定比先前的题目印象深刻。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为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而感到烦恼,根据“近因效应”,因为对时间距离更近的记忆材料,人的大脑记得更清楚;而对更往前的内容有所淡忘,所以在学习中经常复习前面的内容相当重要。
(二)婚恋家庭
在婚姻关系中,往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让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同时把之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甚至闹到要离婚。在这种事情中“近因效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对于另一半的刻板印象大多停留在刚刚那个不满意的事情上,而之前对方所有的好,似乎都抛到九霄云外了。此时此刻,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双方先冷静下来,找出刚刚冲突的出发点,然后再好好地沟通,分别想想对方曾经的好。“近因效应”提醒我们,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候,尽量从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方,多想想对方长时间来给自己带来的温暖与关爱,尽量不要被近期某一件负面的事情点燃情绪,这样才会比较客观和中立一些。对方也会更多地感觉到我们的善意,这样整体的家庭氛围才会更加和谐。
(三)人际交往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两个人本来相处的很好,甲对乙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某人犯了一个错误,人们便改变了对这个人的一贯看法。这些都是“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也就是说,“近因效应”容易引起“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利用“近因效应”,在和朋友交流时,如果一定要说消极的话,最好不要放到最后说。在最后留一个“光明的尾巴”,给人的感觉才比较好。因为最后的声音容易“余音绕梁”,给人更深的印象。一般来说,与熟人相处时,近因效应起着较大作用。
(四)单位工作
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这在职场上非常重要。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告诉考生可以走了,可当考生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对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其实,考官做出这么一种设置,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察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此前面试中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首因效应,改变我们在领导或同事心目中的印象。
启示1:评价少点“近因化”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一句话、一件事而推翻多年的和气,忽略了以往信息中的价值成分,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完整、公正地看待问题。这说明因“近因效应”影响,我们有时会通过最后的印象去评价人或事,实际上这是不客观的,甚至会产生偏见。因此,我们在评判一个人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个人方方面面的表现,做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不能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去片面地、盲目地评价他人。
启示2:生活多点“压轴戏”
我们知道,“压轴戏”是舞台表演安排在最后的、也是最精彩的节目,整个舞台的演出都会因这最后一刻的精彩而走向高潮,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际交往也如此,在和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老熟人相处时,做到始终如一、体贴细腻、珍惜友谊、常怀感激,让对方每次想起上次的见面时都能回忆起较好的感觉,从而更好地保持彼此的友谊。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8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将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且巨大的链式反应。蝴蝶效应发现背景1963年的一次试验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用...
2025-02-07
刺猬效应是指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刺伤的现象,亦称心理距离效应。“刺猬效应”源自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
2025-02-07
比伦定律是指你若不曾有过失败的时刻,那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比伦定律是由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比伦提出,他将“失败乃成功之母”总结为:“失败也是一种...
2025-02-07
鲶鱼效应是指采用某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或个人活跃起来,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
2025-02-07
态度效应指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以怎样的态度回应你。态度效应来源于心理学和动物学专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
2025-02-07
情感反应是指咨询师把来访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感受通过概括和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来访者。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的区别在于,内容反应是对来访者表达的内容信息进行反馈...
2025-02-07
根据哈钦斯(Hutchins)和科尔·沃特(Cole-Vaught)的观点,澄清法要求来访者对于“含糊、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叙述。澄清反应通常以疑...
2025-02-07
具体化(concreteness)是指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准确表达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在咨询中,来访者讲述的内容往往不能完整地表...
2025-02-07
鼓励技术是指咨询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等方式鼓励来访者继续自我探索和改变的技术。比如当来访者讲完一段话,咨询师一边点头一边说:“嗯”“哦”“是这样”或回应来访者:“...
2025-02-07
传统的心理治疗,促成来访者改变的主要手段就是咨询关系。在精神分析的治疗里,来访者的移情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没有移情就没有治疗。”而移情的...
2025-02-0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