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大多数都存在人际关系差,自我觉知歪曲和应激反应不当等问题。毫无疑问是很多因素交互的结果,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早期的依恋影响,创伤体验,心境...
2025-03-21
孩提时代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成人们往往会认为只有小的时候“打好基础”,成年之后才能够有更出色的人生。
这种看法大致上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指的其实就是这种道理。
然而,在几乎所有的社会当中,人们对于个体的行为规范都总是有所“规定”的。这种“规定”并不是白纸黑字存在的明文法条,也不是什么不能违背的道德准绳,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的行为在维系着的精神力量。
比如说对于未成年人,或者说是对于孩子而言,成年人总是会认为,“好孩子”是有一个模板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最常见的模板就是所谓“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们善于从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寻找自己孩子所不具备、自己又十分希冀的优秀品质,以不断作比较来“折磨”自己的孩子。
然而,这样的想法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这种做法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比如在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当中,人们发现:有一些孩子可能拥有成年人看来的“怪癖”,但是这些“怪癖”其实恰巧是他们成功的钥匙,尤其是这3个怪癖:
1.常独自出神
2.喜欢翻屋子、拆东西
3.“小伙伴们”很多
那么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这三个“怪癖”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有出息?
首先,在成年人眼中,未成年人尤其是孩子,似乎就必须应该是活泼的、充满精力的。
于是当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常常在独处的时候做出发呆状,或者望远方出神时,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是“不正常”的,别人家那些上蹿下跳、整日闲不下来孩子的模样成为自己最为渴望的。
其实这种“发呆”行为并不全是走神和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有时候是孩子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当中,开始自主思考的一种表现。
孩子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充满活力才正常,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会早早的就展开自主思考的行为。仅仅在自己所处的世界当中徜徉是远远不够的。
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孩子而言,周围的世界是新鲜的、充满未知的,所以往日里的活力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融入新奇的世界之中。但只有在接触之后有时间去专门地思考与了解,才有可能获得一些提升。
研究也表明,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往往会有着更加出众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然,作为家长,你应该确保当孩子在独处时是在思考而不是真的在发呆。
其次,被孩子翻动的“底朝天”的房间、被拆的七零八落的家具甚至电器、被弄乱的环境……相信这些景象都算得上是家长的“梦魇”了。
很多家长都会很难以接受这种情况,因为这一方面会增加家长的额外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也会让周边的环境变乱、让心情变差。
正如玛丽·道格拉斯在著作《洁净与危险》当中想要讨论的:秩序、整洁能够为成年人提供一种安全感,而污秽、禁忌则与之对立,在人们看来会具备一种类似于反常甚至是危险的意味。
当然,这些是因为成年人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建立了一套秩序,并且在秩序之上形成了固定的行为与规则。
但是对于未成年人以及儿童而言,这种秩序是并不存在的,相反,他们之所以做出翻东西、拆物件的行为,目的就是探索规则、解构秩序。
所以从目的上来看,这些愿意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将身边的世界探索清楚的孩子,其实是有比较强了解周边世界的动力的。
从能力上来看,研究表明,这样的孩子们相对于其他不愿动手的孩子而言,会有着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他们周边的环境并不会妨碍他们的思维去宇宙当中遨游。
许多有创造力的人:爱因斯坦、马克·吐温、梵高等房间当中都是十分杂乱无章的。
所以当你作为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喜欢将房间搞乱、拆分各种东西,那么在适当的教育之后,其实不妨有针对性的去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而不是一上来就严厉批评,之后严禁他们这样做。
最后,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一般都将同辈群体作为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社会组织,这一群体几乎仅次于家庭和亲属,是个体成长的重要载体。
所以对于孩子而言,如果其能够结交一些同龄人,或者是在学校当中与同学们良好的相处,那么家长其实是比较开心的: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然而存在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几乎跟所有同龄人都是“一见钟情”,遇到的小伙伴马上就能够建立友谊;在学校和几乎所有同学都关系亲密,还常常将小伙伴们领到家里玩。
作为成年人来看,这样的情况会让孩子看上去像是一个小“老好人”,年纪轻轻就有十分旺盛的人脉,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在处理关系时迷失或者是遭到他人的欺凌。
实则不然,这种情况反映了孩子情商较高的事实。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与人相处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与数量有限的小伙伴们相处尚且都是会遇到冲突甚至矛盾的,更不必说与众多同龄人都相处得来了。
这样的现象其实表明,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并没有任何障碍,他们能够在小小年纪就处理好身边的众多同辈关系,而不会因为一些会发生在成年人世界当中的问题而遭遇困境。
所以作为家长,切忌以成年人的观念去衡量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有自己的色彩,能够在自己摸索的过程当中形成固有的一套方法。
综上所述,孩提时代的各种经历固然是十分关键的,甚至有的经历对于人的一生都是十分影响的。
但是当你发现孩子身上的某些“怪癖”时,也不必急着纠正,因为这有可能恰恰是其过人之处。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61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动力学治疗如何帮助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许多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大多数都存在人际关系差,自我觉知歪曲和应激反应不当等问题。毫无疑问是很多因素交互的结果,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早期的依恋影响,创伤体验,心境...
2025-03-21
我们的思想可以欺骗自己,但身体不会说谎,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提醒我们要去真实地面对自己真正的需求。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香港的女士,婚后育有一儿一女,而...
2025-03-21
让身体的智慧疗愈我们美国著名的精神神经免疫学的科学家甘蒂丝.柏特提供了一个科学上的研究突破,她发现那些包含情绪的分子分布在人体全身,而不只是像传统老派的科学家以...
2025-03-21
如何让身体的智慧自动疗愈我们呢?练习:透过肢体与声音得到平衡:1、找一个让你觉得有安全感、能够独处、不会被打扰的地方。2、你可以选择放一些让你能够进入你内在的音...
2025-03-21
Q:老师我和这个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他却不肯开车接我是不是他有问题?聊天记录如下:男:你怎么安排女:好男:你坐到碧水花城站下车在那附近吃吧你想吃什么女:不来高铁...
2025-03-21
说到催眠,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画面可能都是:一个人在躺椅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催眠师手中摆动的怀表,几秒后这个人只能听到催眠师的说话声,并绝对顺从且遵照催眠师...
2025-03-21
新年,我想送你一份礼物站在农历新年虎虎生威的期盼中回望过去,一切宛若一场梦境。洪水、疫情、台风、暴雨、火山爆发,让这场梦境充满了不安。我们期盼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2025-03-21
回首过往,我们不禁感慨,又走过了一轮春夏秋冬,又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我们忍不住为流走的岁月、逝去的青春、衰老的容颜而哀婉叹息。此时,悲伤席卷而来,这一年,我们...
2025-03-21
1,自恋人格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的特点是“以自...
2025-03-21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
2025-03-2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