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长不大的人:没饭吃了,到爸妈家吃;没钱花了,找爸妈要;衣服脏了,打包回去让爸妈洗;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首先就想让爸妈解决;而且他们多半还喜...
2025-04-30
导语:大家都有受伤的经验,不管怎样的伤口,都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愈合。人生难免会因与人相处时产生的冲突、摩擦,而内心受到伤害,如果那些伤害继续存在,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医治,日后会有很多后遗症。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伤害、如何心理疗伤,才能更有力量重新站起来?
一、省察过去的伤痕
大家都有受伤的经验,不管怎样的伤口,都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愈合。人生难免会因与人相处时产生的冲突、摩擦,而内心受到伤害,如果那些伤害继续存在,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医治,日后会有很多后遗症。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伤害、如何疗伤,才能更有力量重新站起来?
首先,我们应当学习不再把手指指向别人,认为都是别人害我们变成今天的境况。心灵医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自我省察”,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并用现在的眼光去检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使一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有关。
有位住在旧金山的老先生,几十年前来美国时,就认为这里不是他的家,尽管后来在美国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却还一直怀念故乡的水多甜、梨多大、人多好,直到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有机会回到老家,才发现家乡并非想像中那么美好。经历这些事情后,再回到旧金山,他的心里终于安定下来。
因此,人要学习用现在的、较成熟的、更客观的立场审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的父亲曾对你很绝情,试着用新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了解原来父亲也是不得已的,或是他只不过是不小心讲了一句话,对你的伤害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的深。除非你能重新探索,否则很难从中跳脱出来。纵使父亲对你的伤害是有意的,心灵探索与医治也能减轻伤害,帮助你接受别人的缺点,学习设身处地,看到父亲那样做的理由,进而饶恕他。
孩子的承受力不够,遭遇一些事情时,有时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但我们若能以成人的眼光追溯当时的情况,伤口也就没那么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回顾心理历程很重要。
二、原生家庭的三个影响因素
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对于原生家庭至少要有下列一些基本的了解。
1.家中排行 每个人在成长中多少都会留下某些印记,就是所谓的“心理按钮”。对身为“老么”的人而言,在家里他没有决定权,如要凸显自己,讲话就得特别大声。一个总是害怕得不到注意而提高声量的孩子,日后在人际关系上最敏感的,就是别人是否能尊重他的意见。一旦觉得被忽视,就容易情绪过激,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2.成长背景 一个从小看母亲总是用眼泪操纵父亲的小孩,长大后当他看见妻子掉眼泪时,立刻大发脾气,而不是去安慰她,因为那一刹那间,儿时的影像仿佛又重演,他的潜意识里,认定妻子就像母亲要控制父亲一样,其实这个妻子很无辜,她只是不小心触犯了丈夫的心理按钮。生活中有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把过去和现在混淆,以为过去的事情又再度发生了,其实,在你身边的人只是碰巧触发了你的心理按钮。
3.内在誓言 每个人的心理按钮各不相同,有人怕不公平,有人则怕被冤枉,但也有人行事风格深受“内在誓言”的影响。“内在誓言”也可说是成长经验中的座右铭,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些理念,成为我们人生的最高指导原则。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内在誓言”有其历史性的功能,曾在过去人生某个阶段中保护我们不致受到太大的伤害。
内在誓言有很多种,例如,“男人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要存私房钱”,从小历经逃难或贫困生活,看见父母总是很努力工作,于是学会“人生就是要打拼”,甚至变成“工作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工作”。这样的人成年后即使生活富裕,也无法让自己与家人稍微轻松一些,生活多些享受。
三、自我防卫的三种型态
人际互动时,有三种自我防卫的型态。
第一种是“讨好型”(Move towardpeople),以“讨好人”来保护自己。这种人总是笑嘻嘻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甜言蜜语,主动上前和人握手、打招呼,用“只要我乖,人就爱我”的内在誓言,希望天下所有人都爱他。但若是一直采用同一种方式面对问题而没有弹性时,就会出现状况。每个人应该不断成长,学习用更成熟的心态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二种是“攻击型”(Move againstpeople),在人还没有指责他之前,先凶狠的指责别人,与每个人保持距离。用这种方法可以隐藏自己的软弱,不轻易被人刺伤,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因为他内心其实很需要爱,却用攻击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三种是“隔离型”(Move away frompeople),既不攻击也不讨好别人,只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保持遥远距离,冷眼旁观。有的人是“电脑型”,凡事用逻辑分析,过度运用理性,以隔离感情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和别人互动,也不把心事告诉别人,似乎离群索居,很难与人深交。有的人是“小丑型”,虽然表面上嘻皮笑脸,却从不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可以把你逗得哈哈笑,可是根本不分享心事。如此一来,虽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但享受不到与人心灵相契的喜乐。
四、写情绪日记能更了解自己
除了觉察自己的内在誓言,了解上述基本的心理防卫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多看书,多听有关人际、心理的演讲,也可借情绪日记与生命线分析,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及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尝试写“情绪日记”,仔细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你有情绪过激的反应,把这类事情记录下来,对于自己的成长、心理复建很有帮助。
G先生带着亲戚去购物时,看到一个小男孩一直在哭,亲戚很自然地要去安抚那个男孩,G先生突然大声说:“小心一点,不要碰那个小孩?选”“为什么?芽”“因为他的父母可能会觉得你在诱拐他。”这个亲戚不解,觉得:“有这么严重吗?芽”这是个情绪过激的反应。G先生回家后开始回想,为什么在事发当时情绪一下子紧绷起来?芽原来他小时候父母常不在家,他独自哭泣时从来没有人理会他,现在看到有个小孩和他从前一样,却有人要安抚他,心中便冒起一股无名火。当G先生意识到这一点时,才慢慢开始学习不怪罪别人触发他的心理按钮,而专注于自我的成长、自省与改变。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过去一些痛苦的经历,一味地压抑自己受伤的情绪,反而会变成这些情绪的奴仆,受其控制。极力压抑、否认这些情绪,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场合,以更大的强度爆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常常自省,学习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我们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正是我们重新学习的最好机会,这个即时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反而该趁机努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借着情绪日记,可以帮助我们省察、思考。
在复建的过程中,很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些正面的情绪经验,虽然曾经受伤,但今天起要开创好的一面。如果干净的水里滴进一滴墨水,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一直加进干净的清水,使墨水淡化到看不见的程度。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建立爱的关系,使伤痕得到医治,并要努力学习创造各种正面的经验,例如,尝试做些从未做过的事、品尝新奇的食物、听不一样的音乐、和不同的人交往等,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依然如此。教会和一些相关机构经常举办各种成长性的团体及益智性的活动,也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93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揭秘:成人幼稚化催势明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长不大的人:没饭吃了,到爸妈家吃;没钱花了,找爸妈要;衣服脏了,打包回去让爸妈洗;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首先就想让爸妈解决;而且他们多半还喜...
2025-04-30
1.害怕无家可归很多女人担心自己会落得无家可归,但是应该记住,未来能拥有多少钱财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应该靠自己的努力。 2.担心无力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作为...
2025-04-30
人们一直认为,生活于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女性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应当“表现得像个男人”。然而,据国外媒体最新报道,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
2025-04-30
小如是个漂亮女孩子,单身时追求者甚多,最终她选择了巧舌如簧的大李,因为他每次总能说得小如心里甜丝丝的,觉得自己特别受重视。可婚后小如发现,丈夫很少再称赞自己的容...
2025-04-30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健康情绪的关键。很多人读过诺曼·文森特·皮尔的《积极思考》以及宣扬“吸引力法则”的《秘密》,这些“积极”的书看上去似...
2025-04-30
有人说,女人一但过了二十五,就得开始学会保养了,可是像我这样的懒女人,好像一直就是简单的洗脸护肤,连彩妆是什么样的也不懂得。当自己在论坛上学习化妆时发现,这些女...
2025-04-29
世界各地都流传着狠心后爹后娘虐待前房子女的故事:除了《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还有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大卫惨遭继父默德斯通百般虐待;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
2025-04-29
中国妻子有哪些劣性心理?从丈夫角度来看: 逼夫成“龙”; 忽视性爱;不修边幅; 随意泄露隐私;体贴不入微;不顾丈夫尊严; 多疑、骄横; 爱攀比好虚荣;缺乏主妇意...
2025-04-29
“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消失了,意识也消失了。而实际上,那时候还有一个特别清醒的意识,就是感觉人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李昆是一位教师,这是她第...
2025-04-29
年龄的增长使我们有很多抱怨,不过新的发现或许可以帮助抵消那些烦恼:心理学家们说,性格看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变越好。有些专家认为,性格由遗传程序控制,到一定年龄...
2025-04-2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