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6岁到14岁儿童的恐惧心理比10年前已经有所减轻。儿童们现在最害怕的并不是遇到妖魔鬼怪,而是担心父母或兄弟姐妹遭遇暴力或者生活上发生其...
2025-06-02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至今仍未能完全为人们所认识, 在其被蒙上一层神秘而恐怖的面纱之后, 会在部分人中谈“震”色变。在地震时和地震后,由于人们对地震都持恐惧心理, 因而一些人常常将一些非地震的声响误认为又地震了, 出现跳楼并造成更严重的意外伤害。
一、如何消除地震恐慌心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至今仍未能完全为人们所认识, 在其被蒙上一层神秘而恐怖的面纱之后, 会在部分人中谈“震”色变。在地震时和地震后,由于人们对地震都持恐惧心理, 因而一些人常常将一些非地震的声响误认为又地震了, 出现跳楼并造成更严重的意外伤害。
1、地震恐慌的表现
处于地震事件中的人,可出现一系列焦虑和恐怖的躯体及精神方面的症状。躯体症状表现为心跳加快、咽喉窒息感或干燥感、运动性不安、颤抖、出冷汗、尿频及腹泻, 还可出现相应疾病的模仿症状, 并伴有焦虑不安、无助感等。
上述症状可促使受惊者本能地产生求助行为, 如打电话、逃避、寻求保护等各种方式传播给亲朋好友。严重者可产生应激性反应, 表现为发呆、茫然、不知所措等精神运动性抑制, 还可诱发或加重某些精神疾病, 如“激活”了过去的心理冲突而产生神经症。一般在上述事件平息后, 症状很快消失。
2、地震恐慌的传播
地震恐慌的传播要素有三个方面: 传播源是传播恐慌事件的受恐慌者; 传播途径是受恐慌者通过口头转告、道听途说、电话等通信手段; 易感人群为存在性格缺陷( 如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过分依赖他人、敏感等) 以及有神经症病史、情绪低落、体弱多病的人。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也影响人们对地震恐慌事件的感受与反应。
3、如何消除地震恐慌心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 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普及地震知识、震害知识、避震知识、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知识等, 提高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
在地震重点区,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 增强自救和互救的能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减少人员伤亡, 消除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有效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
同时, 强化自我保护, 形成一个“人自为战”、“家自为战”的保障体系, 筑牢人们的心理防线, 大大减弱对地震的恐惧心理,做到遇震不慌, 临震不惧。群众对地震传闻的识别能力提高了, 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滋生地震风波的土壤, 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几种灾后的自我心理治疗方法
1、消除思绪法
由于压力反应是一种生理与情绪方面的交互作用,让心灵休息一下,将会有助于放松身体。消除思绪是其他心理放松方法的基础,其原理非常简单,只要心中专注于一个平静的字眼、想法或画面,你就可能产生高度松弛的感觉。常做清除思绪练习,可以帮助改善心情,平衡灾后生活中的压力。
步骤:
(1)找一个舒适的环境,尽可能避开烦心的事物、噪音及干扰。
(2)以最舒服的方式轻松地坐下或躺下来,松开任何紧绷的衣物,脱掉鞋子。
(3)闭上眼睛,慢慢深呼吸。心中专注于一个平静的字眼、想法或画面,尽量持续5~10分钟。
(4)刚开始时,容易有其他思绪进入您的脑中,这时不要紧张或灰心,继续放松深呼吸,然后慢慢再试一次。
(5)做完以上练习之后,伸展一下身体,用力呼气。
2、肌肉放松法
有些人可能不容易达到放松的效果,一直很紧张,试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首先,要绷紧肌肉,并注意这时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突然放松力量,并注意有什么样的感觉;最后,仔细比较这两种感觉有什么不同。建议在安静、放松的气氛之下进行练习,可以坐着或躺着进行,每次练习只需要花15分钟。
步骤: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20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调查:儿童最恐惧的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6岁到14岁儿童的恐惧心理比10年前已经有所减轻。儿童们现在最害怕的并不是遇到妖魔鬼怪,而是担心父母或兄弟姐妹遭遇暴力或者生活上发生其...
2025-06-02
“微博潮”来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被卷入这股潮流中,每天忙着“织围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继手机短信和QQ,微博已成为时下学生们使用最多的交流方式。对此,有关教...
2025-06-02
在商场上,谁也猜不到谁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商场如战场,处处都是陷阱机关。因此。在与人相处中,尤其是对摸不清底细的人。切记要做到不可轻信他人。俗话...
2025-06-02
近来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西方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开始从东方哲学里找出路,找新的生长点,比如禅学。我没学过禅,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可以把禅看成是一种人生哲理...
2025-06-02
男人们太累了,应该设立男人节”,据说超过八成的网友希望将8月3日设为男人节,而依据则是:在参与网络调查的6021人中有80.24%的网友选择了“男人们太累了,应...
2025-06-02
《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近日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心理满意。而经济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
2025-06-02
现在好像人人都觉得自己累,网络上调查也显示,觉得“累”的人,比例高达97%。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当官的还是老百姓,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朋友一见面都会抱怨几句,“活得...
2025-06-02
北京3月15日电北京时间21时30分,驻东京记者在与后方电话连线时介绍,在深入重灾区采访三天后,日本地震前方报道组于当地时间17时抵达东京。三天后回到东京,记者...
2025-06-02
人总是喜欢拿东西作比较,你比我多,我比你好,什么都喜欢比一番,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又或者为自己寻找生活的支点。但在感情上的攀比,却往往只会让人犹如从高处坠下般,摔得...
2025-06-02
又到周末,看着窗外暖暖的阳光,是不是好想抛开繁重的工作,享受下大自然的爱抚?许多公司为员工提供了这样的福利——集体春游。但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这个让很多人艳羡的...
2025-06-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