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在给人们带来休闲和娱乐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对身心还在发育的孩子们尤其如此。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今天的孩子已经被电视包围了,他们接触电...
2025-07-04
临床案例鸣鸣是个3岁的小男孩。他出生后总在夜里啼哭,没有经验的妈咪经常找不出的原因,心里一着慌,就往鸣鸣的小嘴里塞个橡皮奶头。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鸣鸣马上就不哭闹了,很快安静入睡,可谁知却养成吮手指的坏习惯。
后来,妈咪担心鸣鸣日后戒不了吮手指的坏习惯,再哭闹就不让他吸吮橡皮奶嘴了。可这一来,鸣鸣干脆把大拇指放进小嘴里吮。现在,每晚入睡前或半夜醒来,鸣鸣都要吮自己的大拇指,甚至发展到白天也这样。大拇指被鸣鸣吸得发白、肿胀,看着让妈咪既心疼又着急。可当妈咪硬要他把大拇指从小嘴里取出时,鸣鸣就会哭闹个不休,直到重新再把大拇指塞进小嘴里方肯罢休。没办法,妈咪只好带着鸣鸣来找。
点评案例儿童中吮手指的孩子不少见。上海市一项调查表明,3岁孩子吸吮手指者达7.1%,5岁孩子吸吮手指者达13.1%。美国心理学家一项调查显示,6-12岁的儿童经常吸吮手指者为12%。人的行为有些是不学就会的,这些行为是人的本能行为,吸吮就是其中之一。
刚出生的婴儿会吸吮,除了吸吮母亲的乳头之外,还吸吮他们的嘴唇所能接触到的几乎一切东西。因此,婴儿吸吮手指是十分正常的行为,绝大多数婴儿都会这样做,但这种行为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一般来说,到了2-3岁后吸吮手指的行为会明显减少,但仍有一部分孩子在饥饿、寂寞无聊、焦虑不安、疼痛或身体不舒服时仍会吮吸手指。
偶然发现这种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仍以吮吸手指来取乐,说明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这种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结果导致,经常甲沟发炎、指尖变形、牙缝闭合不全等,还会使儿童处于抑制状态,致使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活动迟钝、反应不灵敏等。
吮手指的4大原因 1.喂养方式不当当孩子感到饥饿时,往往以吸吮手指作为抑制饥饿的一种方式。因此,孩子如果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吮吸手指的行为。
2.睡眠习惯不良让没有睡意的孩子躺于床上待睡,在这个待睡过程中孩子容易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或抓住被角或枕巾含在嘴里玩,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的睡眠习惯。
3.选择玩具不当婴幼儿探究外界的主要方法是用嘴,在体验到棒状、条状的玩具放在嘴里与手指放在嘴里有类似作用时,丢开玩具之后孩子就会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4.周围环境单调有的孩子吸吮手指是由于周围环境太单调,如没有玩具,没有大人陪伴一起做游戏等,于是他们就把吸吮手指作为一种自我娱乐的方式。 纠治吮手指的5大策略
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
对有饮食、睡眠方面不良习惯的儿童,父母应注意按符合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孩子因饥饿而哭闹时,要及时喂奶或给予喜欢的食物,不可因各种理由来忽视孩子的生理需求;
孩子睡眠时,不要让他们过早躺在床上待睡,应让孩子在困倦或该休息时再躺在床上,争取一上床就能睡着;注意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玩具,各种声、光、电俱全的玩具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在整体功能上要比棒状或条状的玩具好。父母应从百忙的工作和家务中抽出时间,多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多陪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多带孩子到户外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使生活充实。
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
进行矫正时父母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及动作要轻柔,不可大声呵斥、恐吓、打骂,在矫正行为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以使不良行为消退,良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如果孩子到了4、5岁仍有这种不良的行为,告诉孩子:“小宝宝才会吸吮手指,大孩子根本不这样,你已经长大了,你要赶紧改正。”通过这种方式可使4、5岁的孩子靠自己意志力来克服这种不良行为。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要耐心告诫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会引起手指肿胀、疼痛,会使牙齿变形,还容易把脏的东西带入口内,引起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传染病。对于因吸吮行为遭受小朋友讥笑而产生焦虑和害羞的孩子,家长要鼓励他们改掉不良行为,在小朋友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千万不可在众人面前呵斥,以免损伤自尊心,削弱改掉不良行为的信心。
3.采取厌恶治疗
针对吸吮时间较长、经改变教养习惯但仍不能消除者,可采用厌恶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用局部涂抹酸味剂或苦味剂的方法,酸味剂可采用食用醋、柠檬汁,苦味剂可采用黄连素液、猪苦胆(猪胆囊)浸泡液等涂在手指或口唇上。不主张在孩子的手指上涂辣椒粉之类的做法,这样会使孩子在无意中揉眼、摸脸时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一般情况下,经过厌恶治疗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克服这类不良吸吮行为,不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4.进行行为矫正
5.处理继发医学问题
对长期吸吮造成牙齿咬合不良的儿童,要带到口腔科医师或牙科医师处进行矫正。如果是吸吮造成的寄生虫感染,应到有关寄生虫门诊或防疫部门进行驱虫治疗。
小链接——国外专家谈孩子吸吮手指美国育儿专家斯波克医生认为:“吮吸拇指本身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快乐、不顺心或者缺少爱。事实上,大多数吸吮拇指的孩子都非常快乐,不会吮吸拇指的反而是那些严重缺乏爱的孩子。”
斯波克医生进一步指出:“有的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玩,而是在吮吸拇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就要问问自己,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来安慰安慰孩子,使孩子不再需要自我安慰。也有的孩子由于见不到能和自己一起玩的孩子,或没有足够的东西可让他玩,觉得无聊而吮吸拇指
。还有的孩子因在围栏里玩得太久而感到不耐烦,也开始吮吸拇指。如果母亲总是阻止1岁半的孩子去做一些让他着迷的事情,而不是把他的兴趣引到他可玩的玩具上去,他就可能整天吮吸拇指或和母亲过不去。有的孩子虽然有可一起玩的伙伴,但可能因太胆怯而不敢参加到活动中去。当他看别的孩子玩耍时,自己就在边上吮吸拇指看着。举这些例子的目的仅是想说明一点,即如果你想做点什么来使孩子克服过度吮吸拇指的行为,那就是要让你的孩子对他的生活能更加满意。”
出诊专家/翁晖亮
专家简介翁晖亮
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现任上海博爱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医师,兼任上海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医学专家会诊中心专家。长期从事儿童医学心理咨询临床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曾发表《怎样使您的孩子心理更健康》等专著及论文和译文50多篇,8次在上海电视台担任嘉宾主持儿童心理节目。现每周六下午、每周一上午在上海博爱医院出专家门诊,预约电话:021-64315170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45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宝宝太早沉迷电视,危害身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电视在给人们带来休闲和娱乐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对身心还在发育的孩子们尤其如此。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今天的孩子已经被电视包围了,他们接触电...
2025-07-04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机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
2025-07-04
1、梦到自己被鬼抓走你可能是社交企图心强,或是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喝彩关怀,才透过鬼这种东西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尤其你在潜意识中一定会认为,你被鬼抓走,所有的人都应该...
2025-07-04
来自美国儿科学会的最新生长曲线,向我们揭示了如何正确利用体重、身高、头围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答关于孩子体重的一些列问题。最近天天妈妈遇到了很烦心的事,天天现在3...
2025-07-04
对于环境污染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我们都在尽最大努力去避免所面临的各种污染,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源污染,但生活中有一种污染却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情绪污染。...
2025-07-04
有妄想症的人必然有幻觉,但并非由幻觉的每个人都会有妄想症,只是他们会比较危险。可能每个人生活中都可能出现过错觉,比如耳边有人在呼喊你的名字,好像看见某个人从你面...
2025-07-04
在2000年刚提出“假日综合症”这个概念的时候,并没有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很多质疑纷纷而来。近年来,很多媒体都会在长假前后热炒关于假日健康的问题,目前出现了很...
2025-07-04
现代人常常有许多不同烦恼,然而互相独立的生活方式又让他们习惯把烦闷堆在心里,而不是向朋友或亲人倾诉出来。以中医养生的角度看,把事情堆积在心里、尤其是堆积负面的情...
2025-07-04
有时候,病不是外界给予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由里及外自找来的麻烦,比如说疑病症。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身体,每天记得做好防范措施,那么你的精神状况一般可以和身体状态一样...
2025-07-04
曾经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精神疾病时代正在到来”的时代,我们可以由此感知精神疾病对现代人的伤害之深,其中最严重的一种精神疾病当属精神分裂。不要以为精神分裂离我们...
2025-07-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