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新式减压方法——发呆

2025-07-06 心理健康
【摘要】: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开会的时候,聊天的时候,自己会有一段时间愣神,耳朵明明听着别人讲话,脑子却一片空白,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在发呆。上海心理学会理事冯永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开会的时候,聊天的时候,自己会有一段时间愣神,耳朵明明听着别人讲话,脑子却一片空白,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在发呆。上海心理学会理事冯永熙表示,发呆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调节,偶尔发呆无伤大雅,还有利于健康。

冯教授解释说,发呆是一种专注的无意识。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对大脑来说,是很好的休息。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会突然不愿意思考,使自己停滞在一个安静的氛围里,忘记一切。会发呆的人,觉得发呆是一种享受,因为发呆的时候可以放开所有,不再有烦恼和忧愁,整个空间都属于自己的。因此,在发呆的时候,人是轻松、快乐的。

冯教授说,发呆能创造纯净的自我空间,安静的冥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组织器官输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对于减少焦虑有着明显的作用。

发呆成了一种时髦

据了解,在某些年轻人中间,“发呆”成了一种时尚,特别是一些处在紧张工作节奏下的白领,很喜欢到某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发呆。在上海某网络公司担任主管的江先生每年都会躲到一个地方发呆。他说自己经常会跑到海边的一个度假村,关掉手机,和外界断绝联系。每个清晨和黄昏,他就这么一个人坐在海边,对着大海发呆,似乎什么都在想,又似乎什么都没想,茫茫然地任大脑处于“意识流”状态。他很享受这样的时光,似乎能扫除所有的烦恼。几天之后,他就会收拾心情,以全新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冯教授告诉记者,像张先生这样的状态属于有意识的发呆,即迫使自己活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跟外界快节奏的生活隔绝,进行自我放松。找个安静的地方,呆坐一下午,或者跑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对着美丽的风景冥想,都是减压的好办法,能让心情愉快很多。

孩子发呆容易自闭

不过冯教授也提醒,对于有自控能力的大人,发呆是一种休息和调剂,但如果孩子经常出现发呆的话,可一定要注意了。因为对没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发呆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如果任由孩子经常性发呆,完全沉浸在自己独立的状态中,而不及时干预的话,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自闭。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47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各国流行的心理减压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