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经历重大的变故或者一些重大的事件后,短期内都会出现一些情绪的波动,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我们该如何判断我们是属于正常的情绪波动还是我们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了问...
2025-07-22
为什么人会微笑?是开心?还是人们希望开心?选择这两个答案时一定要谨慎——根据社会心理学实验期刊的一份研究显示——坚持认为答案是后者的人,以后再微笑时,会没有以前那么开心呢。
第二种解释虽然有点犬儒色彩。实际上这种解释有完备的心理学理论支撑,这种理论叫做“面部回馈假说”,理论认为微笑和其他面部表情会对情绪造成积极影响。要证明这个理论难度很大——如何去测量人们在微笑前后的情绪变化?情绪的变化是微笑本身造成的?还是让他们发笑的东西造成的?要判定很难。
但是问题再难也难不倒聪明的研究人员,他们依然找出了研究办法。1988年Fritz Strack、 Leonard Martin、和 Sabine Stepper发表了一份研究了,在实验中他们让参与者用嘴或牙齿咬住钢笔,用牙齿咬住钢笔要用到和微笑相同的肌肉组,而用嘴唇含住钢笔则无法微笑,参与者要在嘴里有钢笔的情况下观看卡通片。结果显示,现对于用嘴唇含住钢笔的人,用牙咬的人表示看卡通片时更开心。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发出特定元音强迫他们做出微笑和其它表情,结果再次验证了之前的研究结果。微笑冷却了进入鼻腔的空气,改善人的情绪,这种理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微笑也有心理学的因素在起效:皱眉不会改变鼻腔气流,但是却能增加人们的难受程度。最新一份研究显示,影响微笑的还有另一重心理因素。在一项试验中,85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了Strack/Martin/Stepper的口含钢笔实验,其中一半参与者在将钢笔放进嘴巴之前被告知微笑是快乐的反应(研究人员称为“反应式微笑理论”),另一半被告知微笑是用来使自己高兴(“前摄式微笑理论”)。试验完成后,参与者被要求填写问卷,用来评估他们的快乐程度。
研究发现,被告知反应式微笑理论的人们微笑时感觉更快乐,但是被告知前摄式微笑理论的人们不微笑时反而更快乐。所以,一旦告诉你微笑让你快乐,微笑就失去了让人开心的作用。
研究人员同时让63名学生——一半被告知反应式微笑理论的学生,一半被告知前摄式微笑理论的学生观看图片,如果看到有趣的就笑。其中一组展示了10张搞笑图片,另一组只有一张搞笑图片。每组图片中都有不搞笑的图片。结果显示搞笑图片更多的一组里人们笑的越多,但是微笑只能让“前摄”组的人心情更差。
实验结论是强迫心情低落的人发笑反而适得其反。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60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3个因素教你判断心理健康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很多人在经历重大的变故或者一些重大的事件后,短期内都会出现一些情绪的波动,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我们该如何判断我们是属于正常的情绪波动还是我们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了问...
2025-07-22
疲惫可能是很多问题的表现,不一定只是因为忙,也许还有其他原因。 维生素B12水平低。维生素B12是维护健康神经细胞和红血球的“发电机”。缺少它,你可能感觉肢体...
2025-07-22
了解心情两步走认识自己的情绪:面对不愉快的事,你是否感到很愤怒?很受伤害?或是怒火中烧?专家建议:先尝试正确地描述自己的感觉,做到这些之后,你就可以按照自己...
2025-07-22
自以为是,也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事业成功的拦路虎。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公正的评价他人。别太主观了,过分自信其实就是自卑。一个人认清自己很难,一旦认清了自己,...
2025-07-22
来自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情感,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明亮的光线下都感到更加强烈。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及罗特曼管理学院管理学助理教授Al...
2025-07-22
1、愉快地接受孕期的各种变化。怀孕会使女人在体形、情绪、饮食、生活习惯、对丈夫的依赖性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所有这一切都是正常的而且必须经历的自然过程。想做妈妈的...
2025-07-22
癔病癔病也称歇斯底里,大多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心理受到伤害导致大脑失调,呈现出心理变态。患有癔病的妇女表现出意识模糊,阵发哭笑,胡言乱语。反应强烈时,抓自己的...
2025-07-22
研究发现,花更多的时间在社交网络上会让年轻女性对自己的形象抱有消极的想法,尤其是对自己的身材方面。研究被发表在西雅图的国际交流协会的年度会议上。会议应被视为初步...
2025-07-22
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通电话、打手机成了我们离不开的交流方式,有人甚至一人好几部,“专机专用”。可电话打得越多、需要联系的事越多,有人却渐渐发现,自己开始对电话“...
2025-07-22
20多岁的青春年华,常成为诗人、作家笔下歌颂和赞美的对象。可中国科学院神经疾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主任贺林却一语惊人:“经过研究证实,20岁左右是最容易患精神...
2025-07-2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