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现,智能手机走进平民百姓家,人们不管是在坐车、在工作、在走路,还是闲暇在家,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看资讯、看视频、看商品、看小说,把碎片化的时间填得满...
2025-07-25
全世界有很多人避免在黑色星期五安排做重要事情,因为他们担心这一天会带来坏运气。在商业领域,不仅航空公司弃用第13条通道或第13道门,而且世界上80%的高层建筑不设立第13层,一些酒店和医院也不安排13号房间或床位,用12A或14B取而代之。在中国,4也是个不吉利的数字,选购楼房时四层的价格要低不少,就连单元门有时也用5A或3B来代替。
世界各地有数十亿人有迷信思想。盖洛普公司在2000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美国有1/4的成年人认为自己迷信。最近的趋势显示,年轻人比老年人更迷信。例如,有19%的年轻人认为遇见一只黑猫是件不吉利的事,而这一比例在老年人中为12%;有21%的年轻人认为打碎镜子不吉利,老年人的这一比例仅为10%。七成的美国学生盼望凭借好运气来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中国人认为红色或数字8将给他们带来财富和幸福。就连商家也利用了迷信思想。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的营销学家对中国台湾省的消费者进行的调查发现,只要包装上的商品数量是个吉利数字,消费者就愿意多掏钱[1]。
大多数人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但仍然接受。为什么会这样呢?迷信是否起到了重要的心理作用?如何解释这种非理性想法的原因?心理学家分析了迷信想法背后的机制。
1 为什么我们愿意相信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迷信的有趣之处在于,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想法不可能真正实现,但我们还是执着地相信。
美国心理学会会员和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行为科学教授简·瑞森用所谓的认知双重过程模型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迷信。
她认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可快可慢。前一种思维方式快而直观,后一种思维方式更理性,后者的主要功能是在发现错误时推翻直觉判断。思维方式可快可慢的模式允许人们认识到他们原有的想法是没有意义的,但仍然采取了行动。人们能发现错误,但选择了不纠正错误的顽固做法,这就是默许。
然而,迷信并不仅仅是人们错误认知的表现。迷信有时提供了不少好处。
2 迷信能减轻焦虑
迷信有时能起到舒缓的作用,消除原因不明的焦虑,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感。这可能是迷信长期存在并代代相传的原因。
印度班库拉基督教学院的研究者发表在《国际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杂志》[2]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迷信之所以能在人类这个物种中有深远的影响,是因为人类的祖先无法理解自然世界的神奇力量。因此,经过进化,迷信能让人们产生一种对外部条件有控制的错误感觉,从而减轻焦虑。这也是迷信在缺乏信心、不安全、恐惧和威胁的情况下盛行的原因。
3 迷信能提高表现
此外,通过减轻焦虑,迷信能在客观上提高表现。美国康涅狄格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维斯解释说:“有证据表明,积极的、能增强运气的迷信想法有一定的心理益处,如提高技能。”
如果你对工作、学习或是参加某项体育活动感到紧张焦虑,那么随身携带幸运符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表现[4]。例如,NBA著名篮球职业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在参加比赛时总是在队服底下穿着他在上大学时校队发的短裤以祈祷好运,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在参加锦标赛最后一天时总是穿着红色衬衫以求获得冠军。
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一些志愿者的幸运符,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结婚戒指、纪念石和毛绒玩具等。研究者将这些幸运符拍照后,将一半的幸运符归还给了志愿者,而让其余的志愿者在稍等一段时间后再拿回幸运符。随后,这些志愿者参加了记忆力测试,手中拿着幸运符的志愿者的测试得分明显高于后者。在另一项实验中,28名大学生参加了高尔夫球测试,使用球面上标记了“幸运”字样的高尔夫球的选手的比赛成绩明显出色。在第三项实验中,51名德国女性参加了运动灵巧性实验,她们将一些小球放在平板上并保持它们不滚动滑落,那些事先被告知自己手指灵活性强的女性表现得更好。
研究者认为,当人们感到不安全或是希望增强自信心时,幸运符的确有增强自信心的作用。虽然幸运符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至少比没有要强,也许它就会成为制胜武器。激活迷信想法能提高人们对掌握即将到来的任务的信心,进而提高了表现。
4 迷信的成本低
一旦你知道迷信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人们就想用迷信来主导命运。例如,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些话能让人有好运气,它们大都是境外和一些非法运营商用来窃取私人信息和号码的一种隐蔽手段。然而,与潜在的不良后果相比,转发微信朋友圈的成本非常低,为什么不试一下呢?万一能撞上大运呢?这就是骗子在利用人们的侥幸心理。
同样,避免数字13的成本很低,却有望带来潜在的巨大好处,这就有助于解释迷信持续存在的原因。
5 迷信与强迫症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
有强迫行为的人会从反复的习惯中得到安慰,他们往往有迷信的思想。例如,过度洗手、仪式化的沐浴或梳理、反复检查某种行为和囤积物品,它们都是迷信的表现。
然而,关于强迫症和迷信是否在一个连续体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5]。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迷信和强迫症分别使用不同的大脑区域。但是,强迫症和迷信有许多重叠的特征,比如举行固定的仪式来避免伤害。强迫性行为的目的是预防或减少与强迫想法相关的焦虑。,这就与迷信有类似之处。
小结
最后,小编提醒广大读者,虽然迷信的成本低,也能减轻焦虑和提高表现,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心理暗示,作用有限;尤其是不能相信封建迷信,盲目信仰和崇拜某人某事某物,其后果害人害己害社会。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
参考文献
[1]Lauren Block, Thomas Kramer, The effect of superstitious beliefs on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June 2009, Volume 37, Issue 2, pp 161–169
[2]Fatik Baran Mandal, Superstitions: A Culturally Transmitted HumanBehavi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8; 8(4): 65-69,doi:10.5923/j.ijpbs.20180804.02
[3]Lysann Damisch et al., Keep Your Fingers Crossed!: How SuperstitionImproves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May 28, 2010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0372631
[4]ChristopherPittenger etal., Clinical Treatment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Psychiatry. 2005 Nov; 2(11): 34–43
[5]https:///articles/326330.ph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63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随着科技的发现,智能手机走进平民百姓家,人们不管是在坐车、在工作、在走路,还是闲暇在家,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看资讯、看视频、看商品、看小说,把碎片化的时间填得满...
2025-07-25
今日,#张紫妍案延长2月#的消息上了热搜,张紫妍是在十年前自杀,为什么张紫妍案延长2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张紫妍自杀案让小编陷入深思,自杀的人真的就是只求一死?...
2025-07-25
患者,男,26岁,未婚,初中文化,无业。以“情感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发作3年,兴奋话多伴冲动4天”为代主诉于2017年7月21日入院。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家族...
2025-07-25
你听说过正念冥想吗?它有什么作用?又是如何帮助人们摆脱抑郁、压力和焦虑?正念又是如何改善人际关系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正念练习,使注意力更集中、更有效率?让我...
2025-07-25
在游乐园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男人满脸血浆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拖着他残破不堪的身体,嘴里还是念念有词,胡乱摆弄自己破破烂烂的衣服。如果你看这个场景的话,看来已经离万圣...
2025-07-25
现在社会中有很多的人存在人格障碍,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举动,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必须早点接受治疗的,如果拖延下去的时候心理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建议每个人都要...
2025-07-25
当今世界很多年轻人因为巨大的压力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有一种叫做恐狂症的心理疾病十分常见,恐狂症患者必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才行,否则一直保持这样的心理状态的话最终受害...
2025-07-25
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大了,人就会陷入无限的焦虑中无法自拔,而...
2025-07-24
春节本身阖家团圆的好日子,按理说应该每个人都是高高兴兴的,但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却出现了“春节心理恐慌征”,尤其是以下这几类人,最容易出现春节心理恐慌。1.白...
2025-07-24
《柳叶刀》杂志曾发表了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费立鹏对我国4省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7.5%,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
2025-07-2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