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孤独,就是缺乏正常社会接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
2025-07-31
提起暴力行为,许多人都会想到拳脚相加的打斗场面。但近些年,精神暴力如同“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正在伤害着越来越多的人。本期我们特请专家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精神暴力行为进行解析,为广大读者提个醒。
父母苛刻 也是施暴
“当父亲在一页一页地翻阅那本书之时,詹姆斯一直提心吊胆,唯恐他会突然抬起头来望着他,对他说出刺耳的话……詹姆斯想,要是父亲再对他视而不见或者唠叨讽刺,他就拿起一把刀子,直捅他的心窝。”
这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长篇小说《到灯塔去》中的一个细节。詹姆斯因为长期遭受精神暴力,对父亲怀恨在心。唐登华表示,家长对孩子施加冷暴力往往是不经意的,有些家长还保留有“父严子孝”的教育观,对孩子比较苛刻。还有些家长忙于事业,供给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忽略了亲子交流。
家长要想避免亲子精神暴力,首先,要有做家长的思想准备和责任心。还要懂得孩子各个心理年龄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了解自己孩子的气质、性格特征。另外,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也很重要。尊重孩子的知情权,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
互不理睬 折磨伴侣
在外人眼中,小梅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自己有稳定的职业,丈夫是政府官员,家境宽裕。但小梅却向心理医生道出了她的痛苦:丈夫几乎半年没和她说话了,在家中见面就像是陌生人,从不打招呼,即使说话也是言语粗鲁,就像一把刀子直插她的心窝。她因此得了抑郁症,最近发展到了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程度。
“小梅是典型的家庭冷暴力受害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治疗科主任唐登华教授告诉记者。中国法学会关于全国家庭暴力现状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在发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会出现夫妻双方互不理睬的现象,30%多出现负气而走、摔门而去或摔东西的行为,48%的家庭存在互相辱骂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唐登华指出,之所以会出现家庭精神暴力,是由于夫妻性格不合、家庭背景不同、婚外恋、性生活不和谐等“暗伤”,造成一方对另一方感情破裂,却又因客观原因未能离婚、因修养约束不能动手,因此就采用这种更“高级”的方式来折磨伴侣。有调查表明,精神暴力以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居多,女性更容易成为受害者。但是,近年来“妻子太唠叨”成为男性对精神暴力的控诉点。
如果夫妻间出现精神暴力,该如何应对呢?专家表示,首先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大吵大闹。然后冷静地分析原因,并与配偶主动交谈,逐步地、真诚地进行沟通。
缺乏交流 受到孤立
身为职场新手,杨光为人际关系饱受煎熬:领导对他不闻不问,拼命工作也没得到相应赏识;有些同事视他如无物,有些则对他的努力冷嘲热讽……虽然杨光意识到自己被孤立了,但领导或同事并没有直接攻击和训斥他。因此杨光每天上班都很痛苦,为此有了辞职的打算。
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显示,职场中像杨光一样遭受过精神暴力的人高达71.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表示,职场精神暴力多是由于误会引起,由于同事之间处于一种上下级或者同级竞争关系,所以很容易出现误会或者妒忌,此时会招致同事的联合抵制。另外,自己对职场人际关系期望太高(如“所有人都要一团和气”)、身边有看谁都不顺眼的“愤青”,都是可能的原因。
对此,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给出了一些应对方法。一是要积极找当事人沟通,消除误会。二是理智地对待工作和同事。同事之间难免存在着利益关系,处理同事关系的最好方法是“相敬如宾”,同时心理上要坚强。三是不要过于敏感。让自己成为没心没肺的“缺心眼”,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态度,心里也会舒服很多。
老师偏心 孩子厌学
5岁的辉辉一听说要去幼儿园就哭。原来,辉辉的幼儿园老师对他不理不睬,老师看到其他小朋友会微笑,看到他却会露出不高兴的样子。老师提问时,辉辉举手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的区别对待,让敏感的辉辉对幼儿园充满了厌恶。
许多孩子厌学、性格发生转变都与校园精神暴力有关。唐登华介绍,学校和幼儿园精神暴力是对孩子的精神惩罚。由于某些社会环境因素,老师对孩子也会有偏倚和喜好,例如孩子的家庭背景、是否乖巧或漂亮等,都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老师对孩子的精神暴力包括:无视孩子的存在,对孩子漠不关心;一味批评,教育变教训;动辄以吓唬、威胁的语气来批评孩子;对孩子进行不公正的孤立等。
如果一提起老师,孩子拼命逃避,不愿去学校,不愿见老师,家长就要警惕校园精神暴力了。这时,家长一方面要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原因,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孩子多与老师接触。同时,学校也应提高教师素质,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69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直面孤独成功走出它的阴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所谓孤独,就是缺乏正常社会接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
2025-07-31
天气异常,天灾时有发生,很容易引发大面积人群的心理创伤。根据灾难心理卫生理论,每一位见证灾难的人心理上均会被灾难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灾后心理变化特点及简单...
2025-07-31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人长吁短叹:虽然工作、学习都很紧张,但依然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内心十分寂寞。空虚即无实在内容、不充实的意思。当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人们无所适从时...
2025-07-31
第一次见到他时就被"电"到了,虽然是在笑,可我却能看到他眼底里有一抹忧郁在停驻,知道他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是后来的事,可是已经没法放手了。每次看到他痛苦着折磨自己的...
2025-07-31
名人想不开抑郁了,某明星想不开自杀了……生活中“想不开”似乎处处都有。小小的心结打不开,后果真有那么严重吗?其实,许多常见的心理疾病,如焦虑障碍、社交恐惧、考前...
2025-07-31
有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坐在那里想要看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脑子里充斥着各...
2025-07-31
许多人经常感觉人际关系紧张,总幻想自己被亲人抛弃,被朋友背叛,于是选择逃避。这种心理上的孤独感会在实际生活中造成自己的孤立。其实,这些人是患上了“边缘型人格障碍...
2025-07-31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
2025-07-31
当众摔跤、叫错人名、没拉拉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当众出丑的经历。同样是尴尬,有些糗事让我们一笑而过,有些丑事却可能让我们担负长久的心灵阴影。出丑多因角色错位从...
2025-07-31
导语:你自认脾气很好、个性很好吗?明明大多时候是很温柔和顺的一个人,但是有时候却忽然会忍不住就飙火了,凶起来的时候可能连杀人的冲动都有;明明是挺活泼的姑娘一个,...
2025-07-3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