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不少男性喜欢追求年长于自己的女性,而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男人虽已成年,由于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恋母情结,使他们在心理上一直无法长大。因此,他们在做...
2025-08-02
要协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应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如害怕黑暗,应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增加面对黑暗的勇气;如果恐惧暗影造成的幻象,应先让他看清楚阴影的真面目。藉由父母亲的陪伴和情感支持所给予的安全感,应可得到纾解。
女儿今年已经五岁了,从懂事开始,她就一直不敢单独睡觉,连上厕所都一定要有人陪才敢去,特别是晚上的时候。他总是那么「怕黑」、「怕鬼」,如果没有人陪同,她就一直忍着,甚至尿裤子……。 为何产生恐惧心理? 害怕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验。有些人怕狗、有些人怕高,还有些人连自己怕什么都不清楚。「我的孩子怕黑、怕鬼怎么办?」许多父母都曾有过这个困扰,其实孩子害怕的感觉是不是来自鬼、黑暗呢?父母应多仔细思考这样的问题。道生华城托儿所教学组组长陈桂盈老师表示,有一些原因和情况,在不知不觉中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是父母必须注意和避免的:
1. 大人的恐吓:当孩子不听话或淘气时,有些父母会用鬼来吓他,「你如果再不乖乖听话、坐好吃饭,待会恐怖的虎姑婆就会找你!」或是将孩子关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间、厕所等,藉以处罚、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绪。
2. 独处: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当他说「有鬼」时,可能是害怕黑暗里看不清楚的对象、可能是暧昧不明的阴影,也可能是自己不愿一个人独处、害怕孤独……。
3. 过份的渲染和夸大:幼儿如果有父母、亲人的陪伴,给他安全、亲密的安慰,幼儿是不会怕黑的。但如果父母亲本身就怕黑,经常大惊小怪或尖叫,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对黑暗的畏惧感。同样的,「怕鬼」也是大人对此过分的渲染和夸大所致,尤其是动作和表情,让幼儿永生难忘,影响将来一辈子。
4. 电视传播媒介的影响:一些电视节目或灵异节目,都会将鬼和黑做关连的搭配,再配合一些诡谲的音效、动作和道具、化妆,经过大众传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会出现在黑暗的地方……,」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对它的恐惧感。
了解原因、化解疑虑
造成孩子害怕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鬼怪」、「黑暗」只是常见的一种而已。害怕在形成之后,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褪,但有些人则不会,相反地,反而会增加其害怕的程度,久而久之则会变成「恐惧症」,进而影响人格发展与日常生活行为。陈桂盈老师表示,大部分的恐惧,其实都可以藉由父母亲的陪伴,或是情感上的支持,给予安全感而得到纾解。
对策:
1.多搂抱或爱抚 父母甜蜜温馨的搂抱、爱抚,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情谊,这份「爱的感觉」,会使他觉得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下,都是温馨与安全的,对于未知的事物,又何惧之有?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孩子,随时观察他的情绪和动向,以最确实的行动,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2. 利用语言互动、沟通 少数孩子怕鬼的原因是害怕死亡,或是无意间听说人过世后,会变成鬼,鬼会取走人的性命等。像这种情况都会导致他害怕鬼,这时大人就得费一番工夫,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和他沟通,向他解释死亡的问题,并协助他去寻找能令他安心的方式。
3.慎选电视节目 为了孩子,父母应慎选电视节目,尽量避免让孩子看那些怪力乱神的节目,或是一些凶杀、弃尸的新闻,加深对鬼怪的恐惧感。此外在睡觉前,切勿让孩子一起和大人观看恐怖影集,影响睡眠品质,导致晚上频频做恶梦。
4..当作是防卫机制 除了暸解孩子害怕原因、克服心理障碍外,害怕真的是一件不好的事吗?其实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防卫机制,如果人的心里少了害怕,那么就会降低对周遭环境里潜在危险的警觉性,比较容易使自己暴露在危险当中。
所以当我们在协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的同时,也不应该忘了提醒孩子,害怕某些事物有时是正确的、是健康的表现。例如:看到尖锐的东西会有害怕的感觉,而让我们在使用或接触尖锐物品时,会加倍的小心,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所以大人千万不要在孩子害怕时,说他是「胆小鬼」或是「不勇敢」,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没用更退缩,或是认为天不怕、地不怕,才是好事情、好孩子。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71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恋母情结”易致性自卑心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生活中有不少男性喜欢追求年长于自己的女性,而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男人虽已成年,由于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恋母情结,使他们在心理上一直无法长大。因此,他们在做...
2025-08-02
日常生活中,您可能经常听到有人这样描述:“我得了抑郁症”,“我患了焦虑症”,“这人性变态啊”……然而,很多时候这恐怕只是大众对其自身及他人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描述...
2025-08-02
场景是模糊不清的。一条漆黑的巷道,被沉沉的雾笼罩着。身后什么也看不见,两旁遥不可及。背后响起渐渐逼近的脚步声,耳旁的呼吸声越来越清晰。心理恐惧蔓延全身,感觉有人...
2025-08-02
压力大一直是现代人的心病。他们因为社会、工作、生活等的重重压力而患上各种心理综合症。因而各种压力宣泄法也会层出不穷。适当、适时、适地地宣泄,对于维护心理的健康和...
2025-08-02
口吃是指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除了先天疾病的口吃,心理压力也可能导致口吃。口吃,被医学界认为是世界上最奇怪、最复杂的疾病之一。...
2025-08-02
在灯红酒绿的大街上赤足狂奔,在郊外的小河中趟水捕鱼,在泥潭中用“泥巴”涂满全身,在寒冬腊月的树林里上滚下爬,在偏远的村落里纵情跳跃,在荒芜人烟的高地起居,在黎明...
2025-08-02
前段时间,正当亚运会在广州如火如荼举办之际,一个令广州年轻人兴奋的时尚热点引爆全城。广州中华广场首次上演了数百名市民通宵排队抢购H&&M全球同步发售限量...
2025-08-02
当代的80后,在家庭和工作的重压之后,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考验,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心理问题1:抑郁情绪——没意思,真没意思习惯性麻木、审美疲劳、新鲜感过度……这...
2025-08-02
场景是模糊不清的。一条漆黑的巷道,被沉沉的雾笼罩着。身后什么也看不见,两旁遥不可及。背后响起渐渐逼近的脚步声,耳旁的呼吸声越来越清晰。恐惧蔓延全身,感觉有人扯拽...
2025-08-02
导语: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一个4岁以上的儿童,就能在成人的帮助下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状态,知道自己的兴趣与愿望和别人的兴趣与愿望并不相同,学会多角度...
2025-08-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