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如今不少父母,却把这件最可怕的礼物不断地揣在孩子身上。有...
2025-08-28
所谓“良性刺激”是是只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 使人愉快的外界刺激。而“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满意、不舒服、不愉快的外界刺激。适当的“劣性刺激”对常被娇惯宠爱的孩子来说是必需和有益的。这将会对孩子成长后适应复杂的社会,经受各种挫折和困难起到良好的作用,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2-3岁的孩子虽小,但也可根据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一些“劣性刺激”。
“饥饿”刺激:父母要让孩子感受一下饥饿的滋味,因为有些孩子的营养补品多,零食不离口,经常挑食拒食,饭到嘴边没胃口。不妨有意识的给一点“饥饿”刺激,饿了就能使食欲旺盛。同样,孩子在心理上也需要“饥饿”刺激。每个孩子都有欲望,父母如果无限制的满足他的一切欲望,孩子的兴奋感会处于饱和状态,就回失去追求的热情。因此,父母就要制造欲望的空腹状态,让他有“饥饿感”。比如有些父母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这反而会使他东挑西捡,兴趣不专一。相反,当孩子缺少玩具时,他会专心的玩,玩得更津津有味。
“困难”刺激:再父母温暖怀抱长大的孩子,生活一帆风顺,长大后稍遇困难就束手无策,表现出胆小、依赖成性、意志薄弱。因此父母有必要从婴幼儿时期有意识的给他设置一些障碍,增加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得意志。比如,孩子学走路会摔跤,要让他克服困难,在多次摔跤后,终于学会走路。要孩子独自一人关灯入睡,就需要他克服胆小、惧怕的心理。喜欢睡懒觉的孩子,早上不肯起床,父母不妨安排好生活日程,让他早起早睡,跑步锻炼。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要让孩子感到人生的道路并不是畅通无阻的,而碰到困难和障碍是经常有的事。
“劳累”刺激: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做不了什么事,就包办代替,孩子从小不劳动,不知什么是苦累,以后就会逐渐变得懒散、依赖、怕苦,活动少,缺乏锻炼,不仅对身体发育不利,而且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并促使不良性格的形成。尽管孩子还小也要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学习自己穿脱鞋袜、洗手洗脸、整理玩具,还可以帮助大人拿报纸、浇花等。
“批评”刺激: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听到批评就不高兴,父母要能够让孩子从小学会分清是非。知道对错,要让他明白做了不对或不好的事情要听从父母的劝告,否则要受到批评。使他感受到“约束”,不敢随心所欲。比如,有一个孩子乱翻爸爸的抽屉,把里面的东西仍了一地,妈妈看见批评了他,他就大哭,妈妈又给他慢慢讲道理要他接受批评,去将东西拾起来,对爸爸说“对不起”。几次批评后,孩子再也不乱翻爸爸的抽屉了。
其实,“劣性刺激”也是一种教育,能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像小树一样,经受了风霜能长得更为茁壮。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96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小皇帝”、“小太阳”的角色错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如今不少父母,却把这件最可怕的礼物不断地揣在孩子身上。有...
2025-08-28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如今不少父母,却把这件最可怕的礼物不断地揣在孩子身上。有...
2025-08-28
性格有时候和你的工作能力,工作条件以及赚钱能力有关,大量的研究表明,至少有十二种性格容易导致贫困和失败。你有导致贫困的性格吗?1、知足只要有吃有穿,腹饱体暖,就...
2025-08-28
内向并不等同害羞首先,害羞并不简简单单地表示内向。如果你在周末的晚上呆在家里不出门,只是为了看一本好书,不去参加吵闹的聚会,没必要因此说你是一个害羞的人。除非聚...
2025-08-28
就算是常在外人面前表现强势的你,当然也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心理压力,这时,光凭自己的“坚强意志”去硬行承受,是非常不理智的,你应当及时寻找专业的帮助,例如和心理...
2025-08-28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日臻完善,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的儿童比例却在逐年上升,这引起了许多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日本...
2025-08-28
老实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弱势者,他们不愿争或争不到世俗社会中各种被视为成功标志的东西(如权力、财富和名声),这样,自尊便成为其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筹码,任何小小的...
2025-08-28
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得什么样的疾病。人类关于性格与疾病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早有专家提出,共患某种疾病的人,其性格有类似之处。你的性格决定你会患什么疾...
2025-08-28
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心直口快、不违心说话办事的人,不易患精神病,也不容易患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痊愈得也快。性格有相对的稳定性,体现着人的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
2025-08-28
男人比女人暴躁吗?也许吧。我在临床经验中经常碰到一些从心脏科转科而来的病人,他们的医生认为,这些病人存在着一些愤怒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提高他们心脏病发的风险。根据...
2025-08-2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