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良性刺激”是是只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使人愉快的外界刺激。而“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满意、不舒服、不愉快的外界刺激。适当的“劣性刺激”对常被娇惯宠爱的孩子...
2025-08-28
专家认为:通常我们会觉得宝贝任性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娇纵出来的,而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是:任性其实是儿童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揭秘宝贝任性的本质原因:
1、任性是宝贝在解决心中的疑惑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种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得出结论。
比如,他不明白为什么成人用的擀面杖就能擀出圆圆的皮,而妈妈给自己的小擀面杖就不好用,所以他就非要试试妈妈手里的大擀面杖不可。于是在成人眼中他的任性行为就出现了。
2、任性是宝贝在满足心中的好奇
处于独立萌芽期的宝贝,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比如,宝贝吃饭时总爱做的事就是把固体的食物和液体的食物混在一起;把固体的食物揉碎;把液体的食物倒的四处都是……其实他是在急于探究各种事物间的关系和每个事物的特征,但不想却惹出麻烦来。但不通过这种办法,宝贝怎么更快地认识世界呢?
3、任性是宝贝在了解环境的规则
这个世界的各种环境中都有人为制定的规则。宝贝刚来到这个世上自然不了解,所以在他的心中是没有规则可言的,他只能为所欲为,当宝贝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规则的时候,成人就会出来管教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了解和学习环境中的各种规则及自己行为的合适尺度。
4、任性是宝贝在试探父母的底线
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独特的做事风格和对事物的观点,宝贝在成长过程中也在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自己做什么样的事。在他经验还不够多的时候,他就会先以表达自己的需求为主,然后得出与父母相处的经验,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更多地得到父母的认同,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正确应对宝贝的任性行为:
1、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宝贝任性行为
更多地去理解和尊重宝贝的任性,多提醒自己,宝贝只是想更多地探知和了解世界。所以在没有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宝贝,给宝贝更加宽松的探索环境。
2、用理性的思维去对待宝贝的任性行为
父母要根据当时的实际,理解地做出判断,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比如,那些时候是需要放纵宝贝;哪些时候是需要让宝贝了解自己,切不可一味放纵或一味要求。
3、用良好的方法去引导宝贝的任性行为
如果总是用强行的方法来要求宝贝,就会对宝贝心理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对待宝贝任性行为的问题上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
通常的步骤是:
A、先判断宝贝的任性行为要不要管,如果不是非常危险,不干扰他人,只是探索行为,就尽量多监护,给他更多的探索空间。
B、如果需要管,先想想是否有游戏的办法 可以引导他的行为达到你的想法。
C、游戏的同时也要告诉他道理,为什么希望他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
D、严厉地制止更合适在危急的情况下,平时最好不过多地使用这种方式与宝贝沟通。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96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给孩子适当的“劣性刺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所谓“良性刺激”是是只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使人愉快的外界刺激。而“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满意、不舒服、不愉快的外界刺激。适当的“劣性刺激”对常被娇惯宠爱的孩子...
2025-08-28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如今不少父母,却把这件最可怕的礼物不断地揣在孩子身上。有...
2025-08-28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如今不少父母,却把这件最可怕的礼物不断地揣在孩子身上。有...
2025-08-28
性格有时候和你的工作能力,工作条件以及赚钱能力有关,大量的研究表明,至少有十二种性格容易导致贫困和失败。你有导致贫困的性格吗?1、知足只要有吃有穿,腹饱体暖,就...
2025-08-28
内向并不等同害羞首先,害羞并不简简单单地表示内向。如果你在周末的晚上呆在家里不出门,只是为了看一本好书,不去参加吵闹的聚会,没必要因此说你是一个害羞的人。除非聚...
2025-08-28
就算是常在外人面前表现强势的你,当然也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心理压力,这时,光凭自己的“坚强意志”去硬行承受,是非常不理智的,你应当及时寻找专业的帮助,例如和心理...
2025-08-28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日臻完善,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的儿童比例却在逐年上升,这引起了许多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日本...
2025-08-28
老实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弱势者,他们不愿争或争不到世俗社会中各种被视为成功标志的东西(如权力、财富和名声),这样,自尊便成为其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筹码,任何小小的...
2025-08-28
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得什么样的疾病。人类关于性格与疾病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早有专家提出,共患某种疾病的人,其性格有类似之处。你的性格决定你会患什么疾...
2025-08-28
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心直口快、不违心说话办事的人,不易患精神病,也不容易患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痊愈得也快。性格有相对的稳定性,体现着人的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
2025-08-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