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1:理解宝贝的恐惧心理,不要嘲笑、忽视宝贝的恐惧行为,给予宝贝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想方设法让他确信没有人会伤害到他。提醒2:家人去世、宠物死亡,或者遭遇其他意...
2025-08-29
孩子有了错误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家长在指出他的错误时,孩子会若无其事,满不在乎,嘻皮笑脸。
孩子不听话,处事不认真,老是和大人嘻皮笑脸,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为了掩盖错误。当孩子犯了错误,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往往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对家长的询问或教育用嘻皮笑脸的方式来对待。
2、对错误缺乏认识。孩子有了错误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家长在指出他的错误时,孩子会若无其事,满不在乎,嘻皮笑脸。
3、过多批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对孩子的错误不论轻重不分场合,动辄训斥,唠叨个没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会用嘻皮笑脸来对待。
4、家长不能以身作则。一种情况是家长自己做错了某件事,被别人尤其是被孩子指出时,表现出嘻皮笑脸:另一种情况是家长在对孩子的嘻皮笑脸进行批评时,自己不严肃,嘻皮笑脸,从而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
怎样纠正孩子不听话,老和大人嘻皮笑脸的毛病呢?
1、对用嘻皮笑脸掩盖错误的孩子,家长要严肃批评。首先,家长要向孩子指出其错误的危害和严重性,让孩子明确用这种方式掩盖不了错误;其次,要抓住“第一次”,从严批评,其认识到这样是不对的,不允许的。家长切不可把孩子的这种做法看成小事不闻不问,一笑了之。
2、对第二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帮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所认识,使他知道自己做了错事。一旦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了认识,便容易接受批评,嘻皮笑脸的行为也会得到纠正。
3、家长对孩子的批评要适当,注意场合,一般不要在众人面前严厉批评。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是十分强烈的,很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家长应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用暗示、诱导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身教重于言教”。常言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看一看。”家长自己有了错误,不论是谁指出的,都要虚心接受,认真对待,及时纠正;在对孩子指出错误时,自己要严肃认真,不能嘻皮笑脸、满不在乎,这样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使孩子看到家长对自己行为不满时,能马上改正。
5、培养正常的自尊心。孩子有了自尊心,才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所认识。譬如,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要求父母替他们保密,这就是自尊心的表现。因此,家长应理解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认识到嘻皮笑脸的行为是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98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宝宝心中的“怪物”如何驱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提醒1:理解宝贝的恐惧心理,不要嘲笑、忽视宝贝的恐惧行为,给予宝贝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想方设法让他确信没有人会伤害到他。提醒2:家人去世、宠物死亡,或者遭遇其他意...
2025-08-29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家长的心也揪起来了:第一次过集体生活,要接受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要遵守幼儿园的制度,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家长的心也揪起来...
2025-08-29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
2025-08-29
表演式游戏,是改善孩子退缩行为的好帮手。最初做这项游戏单纯由家庭成员参与,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内容可以是讲一段故事、唱一首歌或演一段木偶戏。当然,把说话最多的角...
2025-08-29
记者:儿童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曾教授:我在这本书中对儿童所犯错误的原因、性质,以及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的错误,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我认为,儿童犯错误的原...
2025-08-29
雯雯是个文静秀气、乖巧听话的孩子,但非常害羞:在陌生和人多的环境常常沉默寡言,显得不合群。刚上托儿所时,她总是紧紧抓着爸妈的手,唯恐他们离开;一旦爸妈离开,便一...
2025-08-29
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妈妈省心,孩子也会受益匪浅。那么,怎样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呢......孩子到了两岁左右,模仿大人的举止的能力很强,比如你做家务,...
2025-08-29
意大利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儿童看电视太多,可能会导致青春期提前到来。褪黑激素是一种与青春期到来时间有关的人体激素。动物研究显示,褪黑激素水平降低在导致青春期提前方...
2025-08-29
性格内向的孩子,心理也比较敏感。外孙女4岁9个月,上幼儿园中班。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2岁半上幼儿园后,经常哭闹,不愿意去,还经常感冒。上中班以后,情绪好一点儿...
2025-08-29
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只靠家长、老师。还要靠孩子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在磨炼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以下四点:一、生活多经挫折。...
2025-08-2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