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虚拟玩伴可治疗孤独症

2025-09-06 心理健康
【摘要】:孤独症儿童的一个特征是,无法与真人进行虚拟的游戏及可变的交流。在2月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JustineCas

孤独症儿童的一个特征是,无法与真人进行虚拟的游戏及可变的交流。在2月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JustineCassell报告说,与“虚拟玩伴”的“交流”能够激发孤独症儿童潜在的社交技巧。


在Cassell的实验中,该“虚拟玩伴”是一个8岁的中性卡通儿童,出现在投影仪屏幕上。当与真实儿童交流时,一半的动作发生在真实世界,另一半发生在虚拟世界。通过玩具上的传感器,真实儿童能够来来回回地运动玩具。同时,虚拟玩伴则“观看”着他们玩耍。而且,虚拟儿童还能够发出声音并做出逼真的表情和手势。

Cassell表示,她和同事于10年前设计虚拟儿童,最初是为了研究正常儿童的语言能力。现在应用于孤独症儿童身上后发现,这种交流能够开启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技能。研究发现,在与虚拟玩伴开始进行玩耍20分钟后,孤独症儿童就能自然地提问或回答问题。在另一个实验中,让孤独症儿童“成为”虚拟儿童,当孤独症儿童隐藏在窗帘后面并通过控制器操纵虚拟儿童时,虚拟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流则显得非常具有社会敏感性。

Cassell认为,孤独症儿童能更自在地与虚拟玩伴进行玩耍,原因在于虚拟玩伴更具可预见性,这使孤独症儿童感觉更安全。初步的脑检测显示,普通人与虚拟人物交流会比与真人交流考虑得更多。Cassell推测,在孤独症儿童中,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不过Cassell表示,这一新发现能否应用于孤独症儿童与真实儿童的交流,目前还是个有待解决的大问题。

精彩推荐 权威调查:5%毕业生想过自杀 强档测试:你最迷恋哪种女人? 心理学家为你解析十大梦中“鬼” 最实用:从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潜意识 揭谎!娱乐圈大牌明星都是说谎精 职场攻略:怎样从小动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错?男人下半身压力源于女人 暴强!如今的大学生为减压去裸奔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06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成“学校恐怖症”主要诱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