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随着宝宝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去独立尝试...
2025-09-13
调查发现,中国的爸爸妈妈比其他国家的爸爸妈妈更普遍地存在着育儿焦虑,因此有专家认为,由于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由此使得爸爸妈妈们普遍缺乏养育经验。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充斥冗杂,令他们无所适从。
part1 育儿焦虑面面观
中国的爸爸妈妈普遍对宝宝过分关注,这种过分关注常常导致爸爸妈妈溺爱子女。尽管不少爸爸妈妈已经意识到自己对于宝宝的关注过度,知道根据“物极必反”的古训,太多的关爱既没有必要,对宝宝心理发展也是弊大于利。他们打心眼里要改变这种现象,但一到具体情境中依旧是“情不自禁,难以抑制”。
专家认为,导致爸爸妈妈对宝宝过分关注(即溺爱)的根源是他们心中那种潜在的、难以言表的、深深的育儿焦虑。
现象1
小叶的宝宝刚过百天,不知从何时开始,她成天担心宝宝的体重、睡眠问题,这个月宝宝体重增加了多少,昨天中午宝宝没睡午觉等等,整天精神负担很重。没多久,她的奶水日渐稀少,人也消瘦憔悴,习惯了吃母乳的宝宝得不到充足的喂养整日哭闹不休……
现象2
晓莉教女儿认识了数字1时,感到兴奋不已,随即迫不及待地训练宝宝从1数到10,根本不管她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宝宝现有的发展水平。
现象3
打儿子出生以后,原本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晓钢就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脑子里的这根弦总是绷着,牵挂着宝宝。宝宝快半岁了,爸爸还是每晚下意识地醒来几次,检查宝宝的被子有没有盖好。而妈妈呢,则担心宝宝生病和吃奶。要是宝宝咳嗽几声,或是哪天不怎么吃奶,妈妈就会如临大敌,心里七上八下。
现象4
自从有了小樱,妈妈就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宝宝身上。早晨一睁开眼睛,就手脚不停地给小樱穿衣、洗脸、喂饭,然后送到幼儿园。碰到刮风下雨,她肯定第一时间赶去给女儿送衣服。如别的小朋友欺负小樱,她就会怒气冲冲地去找老师和家长。平时妈妈都让小樱呆在家里,不让她随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现象5
欣欣这两天有点便秘,焦急的妈妈便不停地四处打电话咨询,虽然大家都说没关系,给宝宝多喝水、吃点降火的食物就好了,但妈妈还是给她吃了很多润肠通便的药,还补充了些维生素,这才放心。
陈国鹏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获得荷兰哲学博士学位。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涉猎心理测量工具编制,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十余部。
成因调查
追究育儿焦虑形成的原因,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惟恐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自宝宝诞生之日就对他今后的成长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态。另一部分原因可能与你较为敏感的个性心理特点有一定关联,即你自身的心理特性是产生育儿焦虑的成因之一。
有了宝宝之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妈妈面临着工作与照料宝宝的双重压力,爸爸则体验到巨大的责任感。面对宝宝的出现所导致的对全新生活的接纳问题,你很可能暂时难以调适,没有做好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感到了对宝宝教养、成长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这时焦虑的产生就在所难免了。
此外,调查发现,中国的爸爸妈妈比其他国家的爸爸妈妈更普遍地存在着育儿焦虑,因此有专家认为,由于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由此使得爸爸妈妈们普遍缺乏养育经验。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充斥冗杂,令他们无所适从。既不敢相信传统经验,但照搬书本又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是经常处于两难之间,这恐怕是造成我国爸爸妈妈育儿焦虑比例高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part2 专家解释育儿焦虑
育儿焦虑是爸爸妈妈意识中一个非常典型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因子,主要体现在对宝宝的饮食起居、生长发育、行为举止、衣着外貌、性格脾气、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紧张不安和过分敏感,它与父母对宝宝的过分关注密切相关。其表现是:宝宝一有“风吹草动”,爸爸妈妈便会“草木皆兵”,对宝宝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诚惶诚恐,担心宝宝发展不良落后于人。
此外,为了求得养育上的安全感,爸爸妈妈还严格限制宝宝的探索行为。由于总在担心宝宝的成长和发展,情绪过于焦虑,久而久之,导致食欲减退、睡眠不良、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凡事容易紧张,形成了育儿焦虑的恶性循环。
焦虑表现
育儿焦虑的内容随着宝宝年龄的逐步增长不断变化。婴儿期,育儿焦虑更多表现为对宝宝饮食起居的过分关注;幼儿期,常常会转为过分关注宝宝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最常见的莫过于宝宝生病所引起的焦虑不安,有的妈妈还表现为对宝宝的过分保护、对宝宝身高体重的过分关注,或者专注于将宝宝与同龄宝宝的攀比之中。当然,随着养育经验的逐渐积累,大多数新手爸妈的育儿焦虑会随之减轻,但有些也会“变本加厉”,将焦虑不安扩展到宝宝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总体上来看,适度的育儿焦虑能够加强亲子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宝宝的信心,鼓励他取得成就。但如果育儿焦虑过于强烈,则易招致你对宝宝的过度保护,产生过高的期望,宝宝长大以后导致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力的匮乏,或是你自身会因为宝宝不能满足你过高的期望而对宝宝感到失望和否定。
part3 育儿焦虑双重伤害
育儿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源于你对宝宝过度担忧。它不仅伤害了你的身心健康,同时,这种不良情绪还会传染给宝宝,给他造成不良影响。
影响A
育儿过程中,如果你对宝宝的照料过于投入,事无巨细都要费尽心思,时间长了,便会感到自己情绪低落、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的还会变得脾气暴躁,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等生理不适症状。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活质量下降,仿佛育儿生活成了让人烦恼的责任,过去平静的小家庭似乎因为宝宝降临而被扰乱,丧失了生活最初的乐趣。这种长期的焦虑不安有可能导致你和宝宝的心理、行为失衡。
影响B
育儿焦虑会导致你对宝宝的期望值提高。不少研究已经发现,高育儿焦虑的爸爸妈妈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独立吃饭、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等早期行为的期望值均很高,希望宝宝在行为与心理方面能尽早成熟。“望子成龙”的心情当然不为过,在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宝宝能够培养起自信的品质,但是过高的期望带来的就并非都是益处。
宝宝作为生命的延伸,你往往会将自己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宝宝身上,从诞生一刻起宝宝就背负着你的理想与期望。
例如对1—3岁的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宝宝可以用“排泄”或“不排泄”的方式来获得赞同或表示反抗,在此过程中,你对宝宝过于放纵或过于严厉的训练都可能对他今后的人格发展造成一定影n向,可能会导致不良的人格类型,如固执、吝啬、做事缺乏条理等。此外,你根据自己的期望给宝宝设计的发展之路,会给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以及主动性与创造性的。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2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宝宝的“反抗”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1.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随着宝宝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去独立尝试...
2025-09-13
宝宝的暴力行为让新妈妈很头疼,其实不用太担心,改掉宝宝的坏习惯其实很简单!我们来为妈妈支招。第1招:鼓励宝宝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宝宝展示自己表现欲,想得到别人...
2025-09-13
废气、烟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妈妈的不良情绪也会成为污染源,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紧张、焦虑、急躁、害怕、漠视……这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期伴随...
2025-09-13
孩子爱心的生长既是自然天性的,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学习的。“六一”将至,让孩子从小知道祖国最重要,懂得要有同情心,可能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份最好的节日礼物。案例:上...
2025-09-13
苏州读者周素娥:贝多芬的父亲常常迫使贝多芬练琴,一练就是长长的几个小时,弹得不理想就施以家庭暴力,让小贝多芬感到痛苦不堪。这也大概是形成他暴躁脾气的原因,而因为...
2025-09-12
记者: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要孩子自己教育自己就更是难上加难。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张梅玲:家长们都知道,生一个孩子很容易,养一个孩子却很难——难就...
2025-09-12
绑架、恐怖事件、性侵犯……想到这些,危险就似乎离你近了一些,使你不由自主地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将他严严实实捂在自己的双翼之下。而这样“护犊”,是不是就能万无一失...
2025-09-12
从出生起,孩子就显示出了性格上的差异,有的孩子好哭,哭声高亢;有的孩子哭几声就止;有的孩子哭起来,嘤嘤泣泣,让人生怜……人的确存在着先天的秉性。但要知道,在性格...
2025-09-12
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只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不过,在通过电话采访张琳的时候,我感觉她明显违背了这个原则,她为儿子的问题而焦虑,...
2025-09-12
造成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智力落后或超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类孩子或者由于智力低下,上课无法听懂讲课内容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由于过...
2025-09-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