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父母乐于放下身段,跟孩子平等地交往,与孩子共同成长。如此变化令如今的亲子关系产生微妙的张力,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的角色亦师、亦友、亦偶像。新亲子关系朋友型父母...
2025-09-13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聪明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夸奖孩子、赞赏孩子、鼓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艺术。对幼儿来说,表扬这个词似乎太正规了点,因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表扬”的词义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幼儿的行为好像还没拔到那个高度,所以我们采用“夸奖”一词似乎更贴切。
夸奖是阳光雨露
幼儿与成人一样,是喜欢被人夸奖称赞,不喜欢被人批评指责的。越是夸奖他,他就会做得越好。生活的例子证实,还没到周岁的宝宝就喜欢看别人的笑脸、听别人的夸奖。他听到赞扬的话,会高兴地拍手,还会在别人的鼓励下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演小把戏。
父母的夸奖不仅能使幼儿获得愉悦快乐的情感体验,还能帮助孩子获得自信心,激发他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愿望,而这种自信心和积极性,是培养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动力。
可以说适当的夸奖,对幼小的孩子像禾苗遇到阳光,得到的是光明、温暖和成长的希望。但如果夸奖过多过滥不得当,就像酷暑的烈日,能把幼苗灼伤枯萎。我们现在的许多家长尤其是妈妈,总是对自己的独生子女赞不绝口,时常把“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真是个好孩子”的话挂在的嘴边,希望能夸出个孩子来。然而实际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呢?
美国的一些幼教专家专门就夸奖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他们为幼儿园的孩子设计了一些非语言性的难题。当孩子们完成后,他们对其中的一部份孩子说:“你们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而对另外的一部份孩子却说:“你们答对了8道题,你们确实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了。”在此之后,立即给这些孩子两种新任务让他们选择:一种是较容易完成、并有把握做得非常好的任务。另一种是比较难完成、并有可能会出点小差错,但能够从中学到一些重要的新技能的任务。
接下来专家看到,那些被夸奖为聪明的孩子中的一大半都会选择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因为他们只想再次得到聪明的夸奖,不想承担失败或出错的风险。而那些被夸奖付出努力的孩子几乎都选择了比较难完成的任务,他们对挑战新事物很感兴趣。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如果你总是一味地夸奖孩子聪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把一切好的结果与脑子聪明画等号,今后他做成了一件事情就会认为自己很聪明。如果遇到了挫折,他则可能以此判定“我不聪明”,还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只有当你为孩子付出的努力而夸奖他时,他才会明白父母最看重的是他付出的努力,他愿意在父母的鼓励下加倍努力,寻求更多的挑战。
你用什么方式夸奖孩子
夸奖孩子也是有学问的。儿童心理学家们通过深入的研究,把夸奖、赞赏儿童的方式分为三种:
第一种——个人取向。针对儿童的个人特质的夸奖,常说:“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夸奖方式对孩子起到的效果最差。因为,常受到父母用个人取向方式夸奖的孩子,遇到新的任务时,更愿意挑选那些能使自己成功的任务,以换取再次的夸奖,想永远当大人眼中的聪明宝宝。他们害怕失败,也总是逃避有困难的任务,实在躲不开的话,他们多数会放弃努力,甩手不干了。
第二种——过程取向。针对儿童完成任务的过程所做出的努力和运用的智慧来夸奖,常说:“你真努力!”“你的方法很好!”。这种夸奖方式起到的效果最好。因为,儿童常常听到父母这样的夸奖后,不会感到有压力,既不会因为一个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会碰到一次失败而灰心丧气。他们能够正确面对失败和错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任务都会自己加倍努力坚持到底,试着用各种方法和窍门去攻克难关、完成任务。他们把心思放在提高自己的技能上面,并不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如何。
第三种——结果取向。针对儿童完成任务的结果去夸奖,常说:“你做对了!”“你干得很棒!”。这种夸奖方式起到的效果比过程取向的夸奖要差一些。因为父母仅就儿童某次行为成功的结果去夸奖,使他们觉得好的结果是最重要的,“如果下次我失败了,我就是愚笨的”。因此,当他遇到失败时,就会变得沮丧、自我价值感降低,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减弱。
可以说,个人取向和结果取向的夸奖方式,都存在严重的欠缺,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父母夸奖孩子应该多采用过程取向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肯定他们努力完成任务而开动脑筋所付出一些辛劳和技能。
那么参照心理学家的研究,看看我们身边的妈妈们又是怎样夸奖孩子的呢?
★玲玲画了一幅“我家的房子”,兴冲冲地举着画让妈妈评价。玲玲妈妈像大多数家长那样夸奖说:“真漂亮!你画得好极了。”这样的似乎夸奖很自然,好像没什么错。但是仔细想来,如果你总是这样夸奖孩子,她会觉得不过如此,今后不再相信你的评价,或者认为画画很简单,一旦遇到问题反倒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其实,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说:“你一定动了脑筋有了灵感,才画出了这么美的颜色和线条。快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这里为什么要画成圆形,为什么要选翠绿的颜色?”孩子会很乐意回答你提的问题,给你讲她画画的过程。
采用这种方式是重本质,是在评论孩子为画画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单纯地对事情的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重本质的夸奖能够激励孩子的积极行动,如同给他们增加了继续画画的动力。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2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亦师亦友新亲子关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年轻父母乐于放下身段,跟孩子平等地交往,与孩子共同成长。如此变化令如今的亲子关系产生微妙的张力,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的角色亦师、亦友、亦偶像。新亲子关系朋友型父母...
2025-09-13
教育上的过失有时会立竿见影地得到体现,有些则要日后才会慢慢表现出来,如对孩子过分溺爱就属于后者。以下三个提示,帮助父母把爱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提示1:过多帮助...
2025-09-13
调查发现,中国的爸爸妈妈比其他国家的爸爸妈妈更普遍地存在着育儿焦虑,因此有专家认为,由于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由此使得爸爸妈妈们普遍缺...
2025-09-13
1.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随着宝宝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去独立尝试...
2025-09-13
宝宝的暴力行为让新妈妈很头疼,其实不用太担心,改掉宝宝的坏习惯其实很简单!我们来为妈妈支招。第1招:鼓励宝宝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宝宝展示自己表现欲,想得到别人...
2025-09-13
废气、烟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妈妈的不良情绪也会成为污染源,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紧张、焦虑、急躁、害怕、漠视……这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期伴随...
2025-09-13
孩子爱心的生长既是自然天性的,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学习的。“六一”将至,让孩子从小知道祖国最重要,懂得要有同情心,可能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份最好的节日礼物。案例:上...
2025-09-13
苏州读者周素娥:贝多芬的父亲常常迫使贝多芬练琴,一练就是长长的几个小时,弹得不理想就施以家庭暴力,让小贝多芬感到痛苦不堪。这也大概是形成他暴躁脾气的原因,而因为...
2025-09-12
记者: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要孩子自己教育自己就更是难上加难。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张梅玲:家长们都知道,生一个孩子很容易,养一个孩子却很难——难就...
2025-09-12
绑架、恐怖事件、性侵犯……想到这些,危险就似乎离你近了一些,使你不由自主地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将他严严实实捂在自己的双翼之下。而这样“护犊”,是不是就能万无一失...
2025-09-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