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活的压力,一大部分爸爸们工作都很繁忙,孩子多是老人或者妈妈教育,爸爸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然而,确实爸爸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利影...
2025-09-15
“内卷”是从英文Involution翻译来的。
内卷化,原本是社会学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它是指一个社会,长时期停留在一种简单的自我重复的状态。
家庭教育的“内卷化”是指家庭内部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来培养孩子,刷各类家长群,陪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检查作业等等,理由是,如果不“内卷”进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拼,别人家的孩子往上走,你的孩子就会被挤下去。
每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家长和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无限重复刷题的训练,它的产出并不总是正效益的;当家长无限重复习惯性重复性的管教方式,比如吼叫、威胁、逼迫、唠叨、哄骗,它的产出也并不总是正效益的。
所有内卷化的产出都有一个边界,到达这个边界之后,你再继续投入更多,非但不能取得进一步的结果,甚至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家庭教育终归要突破“内卷化”,实现“反内卷化”!
比如:一个孩子上课的时候玩手机,而学校规定学生是不能把手机带到课堂上来的,如果你是老师,会怎么做呢?
内卷化的做法是没收,然后通知家长,等着孩子的很可能就是挨揍。
即使这样,过一段时间,孩子又开始玩手机,而且变本加厉;或者又出现新的行为问题!
因为孩子觉得受到了羞辱,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反内卷化”的做法是:你是一位老师,你在在课堂上看到孩子在玩手机,但是一直到下课时间,你才把孩子叫出去。
对孩子说:我看到你上课的时候玩手机了,我感到失望,按照学校的规定,你有三个选择,第一,让我今天替你保管手机,直到放学,第二,让校长替你保管手机,直到放学,第三,你自己保管,但是我会通知家长过来,以后请家长替你保管。
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做出哪一个选择?
你很可能选择让老师保管,因为后面两个选择一个比一个风险大,但是,在决定哪种后果时,孩子已经学习到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学习到与大人合作是面对错误的最好方法。
反内卷化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老师尽量私下里让孩子做选择,以免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丢脸。
1.反内卷化的家庭教育——只关注解决“眼前”的问题
举个例子:有一天,一个孩子在客厅看电视,可能有些馋了,偷偷拿冰激凌吃,结果一不小心,“哐”的一声,把一大桶牛奶打翻了,整个厨房的地上都流淌着乳白色的牛奶。父母听见声音就过来,确认孩子没事后,就想着必须给孩子一些管教。
内卷化式的教育是:你看到孩子打翻牛奶,就气得把孩子关进卧室让他面壁思过!
晚上不许看你喜欢的动画片了。
对孩子吼叫,你怎么这么笨,这时我最后一次允许你吃冰淇淋,以后再也不准吃了
你在按照你重复的惯性思维来管教和惩罚孩子,结果是,你讲了一万遍,孩子仍然不听!
反内卷化的教育是——只解决眼前的问题。
你走过去看着地上的牛奶,问孩子:哎呀,现在你需要做什么?
令人惊奇的是,孩子通常都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有利方法,可能趋利避害使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孩子们往往会说:
我自己清理打翻的牛奶吧。
2.反内卷化的教育——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
这时候,孩子开始打扫地板了,可能打扫的不够干净或者有些马虎,你又开始生气了,认为孩子没有吸取教训,你说:
为了确保你接受教训,我要你擦干净整个屋子的地板。
这样,你又陷入了内卷化的怪圈,用你重复的愤怒情绪,重复的惩罚方式来管教孩子!这种管教一定是无效的,因为它又演变成具有羞辱的惩罚。
反内卷化的教育理念是,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
你想想,也许孩子是因为没有扫除经验,所以打扫的很慢,不利索,并不是和你对着干,也许你平时对孩子的训练的还不够,你可以耐心的看着他做,给了一些指导。
所以,你也可以拿起拖把,教他怎么拖地,态度一定要尊重而和善,这样一来,既完成了对孩子打翻牛奶的“惩罚”,又教会了孩子拖地,并且教会他一个重要的人生理念:随时随地承担自己做事的后果,承担责任。
3.反内卷化的教育——订立一些家庭生活的原则,在每件事情上重申原则
内卷化的教育是在每一件事情上重复无效的惩罚,重复发无效的火,重复生无效的气。
反内卷化的教育则是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如果自己犯了错,应该自己承担后果”就要成为你家的一条原则,把它写在纸上,贴在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所以,你可以在孩子打翻牛奶的第一时间补充这个原则:哎呀,你把牛奶打翻了,弄脏了厨房,我们家的原则是,谁把地板弄脏,谁要负责清理,谁犯了错,谁就要自己承担后果,现在,你需要做什么呢?
哦,你说自己把厨房清理干净。
好的,我相信你能够处理好。
到这里,你会发现,内卷化的家庭关注的是让孩子不要做什么,反内卷化的教育关注的是如何教孩子做些什么,思路从关注惩罚转向关注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
廖峻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807人入驻年限4.5年预约咨询私聊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4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因为生活的压力,一大部分爸爸们工作都很繁忙,孩子多是老人或者妈妈教育,爸爸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然而,确实爸爸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利影...
2025-09-15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避免犯一些错误,但重点在于,我们不能用一生的时间来避免犯错。过度苛刻要求责备自己,只会限制你未来的发展、耗尽你的资源。当自己失落的时候,看着...
2025-09-15
在最困难的关系里修行,你的障碍将转化为你的智慧,而从亲密关系中流淌而出的智慧甘露,就是你送给下一代的最好礼物。“你总是忽视我!”“你对我说话太大声了!”“你太抠...
2025-09-15
最近,心理咨询确实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心理健康已经走到了公众话题的中心。在过去一年关于健康和财务危机的讨论中,许多人承认抑郁、焦虑和成瘾行为是...
2025-09-15
3岁前的孩子需要依恋,家长应该及时地满足其生理需要;3-12岁的孩子需要规矩,家长应该坚定地对其说“不”;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选择权,家长应该耐心地将其当作朋友.....
2025-09-15
我有两个孩子,我儿子已经26岁了,我女儿14岁,正在青春期。所以,有一些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再加上过去24年从事心理行业工作学习到的一些心理学知识,跟大家分享一...
2025-09-15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过完了。今年过年,我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感觉:年淡了!仔细想来,不是年淡了,而是经历着过年的我的体验变淡了。我老了吗?老是不老,如果可以活到八十...
2025-09-15
身体和你的情绪是并行的,懂得清空,才能容纳更多的内容。身体垮掉之前,这7个信号,一定要注意了!畅销书作家何权峰曾在书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位知名大学心脏学系主任心脏...
2025-09-15
如今,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推崇这样的放养教育,觉得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童年一定要过的肆无忌惮,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放养教育,可能是部分家长懒惰的借口,他们不愿...
2025-09-15
来源:喜心舍焦虑、抑郁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情感、睡眠、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出现持久的症状;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在不良情绪与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
2025-09-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