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再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俨然...
2025-09-16
亲密关系,可以说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所在。不记得曾经在哪里看到,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隆的一个亲身经历,他说:有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从一个很高的滑梯上滑下来,兴奋的大喊:妈妈,妈妈你看看我棒不棒!他做这个梦的时候早已功成名就,而母亲也已经去世多年。这个梦让他有些沮丧,他说没想到他已经是取得很高成就的人,但潜意识里,却依然希望获得妈妈的夸赞,似乎人终其一生所奋斗的目标,只是为了所爱的人一句:你真棒!
想到这些是不是觉得还蛮讽刺的,原来很多人嘴里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理想,核心只是为了获得所爱的人的肯定,亲密关系对我们是如此重要。
因为重要,所以教人经营亲密关系的课程也好,视频短片也好,层出不穷,看起来说的都很有道理,教我们真诚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教我们要学会营造一些仪式感,教我们体谅关系中对方的难处,但又有谁觉得这些技巧是管用的呢?
今天我想谈谈为什么不管用,那天我无意中点入了一个同行的直播间,看到她娓娓道来,在指导一个粉丝如何和老公表达感受,如何主动关心老公。这时下面有一个很有攻击性的留言说:凭什么!他都不关心我,我凭什么关心他!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是的,“凭什么!凭什么他不关心我,不理解我,我还要去理解他!”看起来很愤怒,这个愤怒的背后是什么呢?我想是羞耻感,对方对我不好,我还主动降低姿态,这显得自己太没有尊严了。这种感觉一上来,什么样的技巧都会抛诸脑后。
我们为了保护自己免于体会羞耻感,用愤怒把对方推开,把关系拉远,但这个疏远的关系又让我们不舒服,因为我们需要爱,需要关系的温度。
羞耻感对人类来说是可以致命的,在关系中也是,我们会不惜破坏关系来保护自己的尊严,但尊严和关系真的是对立的吗?我们需要和爱人成为权利争夺的对象吗?我们自始至终要的不是爱吗?
我们人类既需要关系,在关系中被滋养的同时又经常被关系所伤。这就是关系的悖论,没有一段关系是完美的,只有爱没有伤害的,这是事实。我们想要有一个相对满意的关系,可能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投入真实的自己,第二点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当然今天讲怎样在关系中保护自己,具体来说是怎样涵容自己的羞耻感。我想在这里,区分几件事情,是会对我们有所帮助的。记住几个不等式:
我们的需要≠对方有能力满足我们
对方没能力满足我们 ≠对方不爱我们
对方没能力满足我们≠我们是不好的
对方没能力满足我们≠我们不应该有需要
在生命的维度来讲,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当然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需要,但同时作为人的局限性,关系中的对方,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全满足我们。这往往让关系中情感需要多的一方,倍感羞耻,羞耻于我们需要依赖对方来满足自己,让自己觉得安全,觉得自己是可爱的。
更有甚者,当我们遇到了不能够涵容焦虑的另一半,我们会被对方评判,觉得我们要求太多。这时我们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太不知足,是不是真的要求太多。
这里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每个需要都是真实的,都值得被尊重,只是对方满足不了我们,让他们很挫败,才反过来指责我们而已。但也是因为爱你,在乎你,才会体验到不能够满足你所带来的挫败感。所以在这里你们都是没有错的,都是因为爱。
所以坦然的说出自己的需要,然后顺其自然,如果对方能满足更好,满足不了,我们可以创造性的用其他方式来满足自己。当然你对他的期望落空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失望和失落,但落脚点最好是表达自己的渴望“我多希望……”,而不是“我对你太失望了”。我想这个过程确实很难,因为羞耻感一上来,我们会很快的拿起愤怒的茅,要么指向外,都是你不好,让我这么不开心,要么指向内,都是我不好,我不该这么要求他。这个过程快到我们难以及时反应。
所以这是需要学习的,学习觉察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的真实需要。拨开情绪的迷雾,像剥洋葱一样,遇见那个渴望爱的柔软的自己,当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己柔软的部分,才可能涵容自己的羞耻感,真切的感受到种种的冷漠,愤怒的背后深藏的爱!爱出现了,羞耻感就隐身了。
作者简介:
董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552人入驻年限3.8年预约咨询私聊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6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再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俨然...
2025-09-16
精神分析认为,我们总是在异性伴侣的身上寻找父母的影子。比如,有的女生会按照自己认可的爸爸样子,去寻找男朋友;有的男生会按照自己喜欢的妈妈样子,去寻找女朋友。这很...
2025-09-16
抑郁让你悲观多疑,这是对自己深深的伤害。通常,抑郁的人不会去伤害他人,他们只会越来越多地伤害自己。伤害,并不一定是指身体上的伤害。抑郁的人总是伤害自己伤得越来越...
2025-09-16
一个人有痛苦,是因为我们总是戴着“理想化”的眼镜看世界。这既可以满足我们自己尚未完全成熟的“全能自恋”,也可以把自己的自卑转化或投射为,你不能满足我。婚姻是两个...
2025-09-16
有些多子女家庭中,会存在一个被家长偏爱的孩子。这个孩子,在享受家长特殊照顾的同时,却往往要品味孤独的滋味。当存在兄弟姐妹时,孩子对家长的要求往往很简单,不是独占...
2025-09-16
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即将结束,在感叹“暑期余额不足”的同时,新学期已悄然而至。面对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你是否在期待之余也有一点焦虑和迷茫?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开...
2025-09-16
当代精神分析学家NancyMcWilliams说过:心理咨询的目标并不是制造一种廉价的甚至虚幻的开心,恰恰相反,它应当致力于让来访者有更高的内省力,更强的自主感...
2025-09-16
超准的曼陀罗心理测试曼陀罗(Mandala),源自梵文,本指圆形之物。而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曼陀罗不仅是佛教的特别符号,它更是我们内心种种想法的外部投射。而心理学者...
2025-09-16
从微信头像看微信主人的性格在现实环境中,我们的脸、着装和气质会透露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身处网络社会,头像就是我们的脸。通过头像,可以看出我们对自我形象的一种认...
2025-09-16
01你活得累,因为你缺少攻击性我有一个同学,他属于老好人的那种。只要同学有事求他,他一般都不会拒绝,即使有时候自己有事真的忙不过来。比如,拿个快递啊,打印份东西...
2025-09-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