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无,则连最简单的目标都显得遥不可...
2025-11-04
日本核泄漏,谁最担心自己的安全?从新闻上看,日本秩序井然,反而中国,甚至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国人心惶惶,谣言满天飞。难道是素质问题?心理学家发现,可能是由于认知失调导致的“心理台风眼”。当事人反而没有旁观者焦虑。
经验说:核泄漏灾难中心的日本人最担心自己的安全。
实验说:远离核泄漏的中国人更担心自己的安全。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泄露事件已经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普遍恐慌,特别是在中国的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有关核泄露的谣言。由于一些消息实在太过离谱,但又传播极广,新浪微博都不得不出来发个通知告诉大家不要轻信谣言了。
北京距离福岛大约有2100公里,但如果不熟悉地理的人看了微博上的各种谣言之后,会感觉核泄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传播谣言的人越多说明人们越是担心。反观灾难中心的日本居民,貌似没有如此大的恐慌,多数媒体报道的都是日本人仍然非常有秩序地在排队等车或领取生活必需品。
为什么身处灾难深处的日本人民如此淡定,而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国人却如此担心呢?即使核泄漏真得如切尔诺贝利事件那样严重,最先遭殃的也应该是韩国、朝鲜啊,为啥中国人那么紧张呢?
有媒体借此事件选择性地通过新闻报道批评中国人怕死、没有秩序,称赞日本人的文明表现。不可否认日本人确实表现出了应对灾难的强大力量,他们对秩序规则的尊崇值得我们学习。不过,果壳网心事鉴定员以为,中日两国人的不同反应背后也许隐藏着一个更深的心理原因,远非素质差异这么简单。
心理台风眼中的平静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月,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李纾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对灾区和非灾区的2262名居民进行了一项调查,让他们估计地震灾区对医生的需求量、对心理学工作者的需求量、灾区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的可能性,以及需要采取的避震措施的次数等。结果发现,非灾区居民的估计值要显着高于灾区居民;而对于灾区居民来说,重灾区居民的估计反而比轻度受灾的居民更乐观一些。
更有意思的是,若假设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心理创伤,没有过敏、呕吐等副作用,受灾群众应该服用多少合适呢?自认为轻度受灾的居民开出了最大剂量,其次是中度受灾的居民。认为受灾人所需剂量最少的反而是自认为重度受灾的居民。
由此看来,越接近高风险的人们,心里越平静;越远离高风险的人们,心里反而越担忧。这种看似矛盾的反应跟一种自然灾害中的现象很相似——“台风眼”。在气象学中,距离台风中心直径大约10km 的圆面积,其风力相对微弱,通常被称为台风眼。也就是说台风的中心地带反而比边缘地带更安全。李纾等人就借用这个气象名词,形象地将其研究发现冠名为“心理台风眼”效应。
为何出现“心理台风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对称的反应呢?李纾等人采用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认知失调来解释。所谓认知失调就是当你做了一件事以后,就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理由,让自己安心。比如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干了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就会告诉自己“ 我不是为了钱才干的,而是出于热爱 ”。
身处灾难中心的人因为短期内没有办法离开,甚至还将在那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就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失调——如果整天担心灾难还会发生,那就没有理由在这个地方继续呆下去了,所以为了证明自己留下来继续生活是合理的,他们就必须自己主动减少心中对灾难的担心,变得乐观一些。而远离灾区的人没有受到灾难的袭击,不存在这种认知失调,于是他们担心的是自己未来的安危。
除此之外,处于灾难中心的人们对灾难有更客观和真实的直接认识;而外围的人们则通过媒体上经过筛选的镜头了解现场,并用想象力为之添油加醋。这使得当事人可以做到平静面对,反而仅受轻微影响的人却高度警惕、反应过激。
心理台风眼内外差异大
有了“心理台风眼”的理论,再来看看中日两国人在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的反应,也就不难理解了。日本人今后还是要在本地生活,总不能都移民中国吧,所以他们必须给自己一个留守日本的理由,那就是“我在日本还是安全的”。相反,中国人不存在这种失调,他们对待可能存在的危险自然非常敏感,而且网络也放大了这种担心,所以才会出现谣言满天飞的现象了。
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国,现在为日本的核泄漏乱成一团,其实正是由于他们还没有遭受核辐射,却因为建有多个核电站而感到自己正在遭受核辐射的威胁。
当然,这种解释是否是唯一的解释,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的支持。日本的这次事件是一场灾难,但相信人类会像以往一样,从每一场灾难中领悟更多。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3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如何提高意志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无,则连最简单的目标都显得遥不可...
2025-11-04
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说服别人不但要有好的口才,其实更是一种微妙的心理互动,是心理需求和心理动机在不断改变的过程,因此,仅靠观点正确不足以取信对方,而微妙的...
2025-11-04
你“蛋疼”吗?无所事事的状态是无聊的,但如果能做一些蛋疼的事情,哪怕再没意义,也可以让你感到愉悦。为什么炒股?为什么科研?为什么发围脖?在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面...
2025-11-04
冷读术是一种瞬间打开陌生人心扉的方法目前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与其说是相信别人、接纳别人,还不如说是偏向怀疑别人、批判别人。因此,如果你认真努力的去了解别人的心意...
2025-11-04
1.男性在年轻时会交很多朋友,但女性过了中年以后才会有更多的朋友。2.约有25%的男性,在第一次约会时就爱上对方,但女性到了第四次约会,才有15%爱上对方。3....
2025-11-04
《卫报》1月6日:盈盈双珠泪,激素动我心。新研究发现,女性动感情后流的眼泪,可能会降低男性性欲。这有可能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机制。研究结果还有待验证,不过这似乎是一...
2025-11-04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吃饭,影响人的一生任何国家,...
2025-11-04
小刀和打火机?你试过用这种方式来缓解压力吗?虽然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是自残在短期内确实会带来一些快感。经验说:痛,并快乐着。实验说:疼痛确实能让人在短期内感觉变好...
2025-11-04
对80后心理问题的盘点,可以让我们看到共性,你面对的,大家都在面对……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可以放轻松一些去悦纳,就算是西天取经式的心灵旅程,你...
2025-11-04
心理防御机制种种你排长队上厕所,好容易终于轮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
2025-11-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