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河南一已婚男侍4女,内幕震惊全网:你在毁掉你自己!

2025-11-06 心理健康
【摘要】:01一已婚男侍4女,细节曝光后惊了最近,翻到一个让人三观炸裂的新闻。主播小腾谈了个姓凌的男友,他们的爱情源于凌某告诉她,他有个女友,因车祸去世,他为此抑郁了3年

01

一已婚男侍4女,细节曝光后惊了

最近,翻到一个让人三观炸裂的新闻。

主播小腾谈了个姓凌的男友,他们的爱情源于凌某告诉她,他有个女友,因车祸去世,他为此抑郁了3年。

小腾觉得这个男人很痴情,是个能处的好男人,于是就开始拍拖了。

起初还算甜蜜了一段时间,后来,小腾慢慢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凌某一直以各种的理由问她借钱,最让她羞恼的是,每次发生关系,对方都会拍照,说留下当纪念。

事情的转折在于,小滕意外发现了凌某居然还有另一个女朋友。

在她质问凌某时,“好男人”凌某当场变脸,威胁她如果不给他还贷,他就把两人的私密照发给小腾的亲友,说她在做se情主播。

小腾当然不肯继续给渣男钱,凌某却真的把私密照发出去了,周围的人几乎都看到了,导致小腾一度想要自杀。

幸好她坚持住了,并鼓起勇气报警,凌某的真面目得以彻底曝光。

原来,除了小腾,凌某还骗了两个女生,骗人的借口也变成了“前女友小滕做se情直播,他需要钱救回她”。

其中一个被骗女生,还没毕业就上了凌某的贼船,先后浪费了几年青春,还毁了自己的征信,能借钱的平台她都借过,钱全给了凌某,加起来约有20万。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来了,凌某压根没有什么“车祸去世的女友”。

相反,他在老家有一个领了证的合法妻子,妻子还给他生了个孩子,现在都十几岁了。

骗财骗色骗感情,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受害者双重打击,凌某被捕后还丝毫没有歉意。

只能说,人性的底线,真的永远都能吓你一跳。

想起严歌苓说过的:“女人一旦对男人动了怜爱,就致命了。崇拜加上欣赏都不可怕,怕的就是,前两者再添出怜爱来。”

这句话放在被骗的三名女生身上,可说是一语中的。

她们都是刚出校园,不谙世事,凌某则通过塑造一个“痴情男”的人设,成功获取了她们的同情,从而深陷其中。

而这种“TA好可怜,我很希望拯救TA”的模式,在亲密关系中并不罕见,心理学上一般称之为“拯救者情结”。

02

亲密关系中,这三种角色最为致命

还记得去年年底闹得沸沸扬扬的王力宏离和李靓蕾的婚事件吗?

这起一波三折,吃瓜吃到腻的事件中,给大家留下最深的印象的,还是李靓蕾逻辑清晰和小作文。

学过心理学的她,一条条地指出王力宏在心理上的问题,说他“巨婴”“性成瘾”“自恋人格”,乃至企图对她进行“情感操控”。

可字里行间,却透露着李靓蕾有心“拯救”对方的情愫。

人前光鲜亮丽大明星,人后却拥有各种不为人知的“小毛病”,这种反差戳中了李靓蕾。

据她自述,在关系中,她曾想过改造他、重塑他,作为以“拯救者”自居的她,在婚姻中为此牺牲了许多。哪怕到了撕破脸的地步,依然隐隐约约表露出这种感觉。

只可惜,她的牺牲无法真正地“拯救他人”,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

什么是“拯救者”?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认为,在一段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人们往往容易陷进这三种角色:受害者、加害者和拯救者。

受害者:“我的痛苦,是你造成的”

这也是最常见的角色,认为自己是无辜的,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站在道德高点。

然而,这也是一个弱势的地位,没有主动权,且经常处于一种被贬低、被伤害、被挑剔等状态之中,充满无助和恐惧,难以给予自己肯定。

加害者:“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加害者往往会选择贬低别人,控制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加害者并不会感到开心,他们看似拥有主动权和强大的力量,事实上却是在逃避心底的软弱,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找借口。

当意识到“受害者”的伤痛后,还会自责,以及更加愤怒自己的无能。

拯救者:“我很好,我还能拯救你”

那些在关系里,习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干涉,将“拯救”别人当成是自己的责任的人,往往都是拥有“拯救者情结”。

拯救者看似“伟大”,实则是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俯视别人,认为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拯救才能“幸福”,其暗藏的正是“因为你不够好,帮不了自己”的居高临下的心态。

而无数血淋淋的案例表明,无论是受害者、加害者还是拯救者,都无法让关系走向幸福。

03

在“拯救”别人之前,先学会“拯救”自己

拥有拯救者情结的人,通常以女性居多,其形成通常与原生家庭有关。

他们的心态大致分成两类:

  过于自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他人是“不完美的”,自己能改变别人;

  过于自卑:帮助别人能够获得一定的优越感,并证明自己是有价值、有力量的,以此逃避内心的脆弱和弥补自卑感。

那么,有没有方法,可以让我们放弃拯救者心态,在关心别人的同时,不至于过分干涉对方的人生,让彼此独立又亲密?

第一,划出界限,分做好课题分离。

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我们要做朋友,现在就得约定好,别打听我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过分干涉或退让,都会让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所以,如果看到身边的人遇到“困难”:孩子解不开数学题、朋友被渣渣骗了、爱人搞不定职场关系……

在你打算“指导”他们该如何做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想要‘帮助’他们?”

然后问问当事人:“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做好课题分离,是自我心理发展成熟的标志。”

只有分清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明晰哪些事情和责任属于自己,哪些属于别人,我们才能过上轻松愉悦的生活。

第二,学会聆听和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

首先,你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执着于成为别人的“拯救者”。

比如当你为某个人做了很多事,对方却不领情,觉得烦躁、不舒服时,就要意识到,自己可能过分侵入了对方的边界,你所做的未必是对方真正想要的。

然后,转变那种“我牺牲自己拯救他人,才值得被爱”的限制性信念,将焦点放回到自己身上。

拯救者的心态,大多是系统通过帮助他人进而明自己的价值,寻求认可。

而实际上,你最想要、最需要拯救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满足自己,疗愈自己。

04

写在最后

荣格说:“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过度的牺牲、付出、干涉……往往在消耗自己的同时,也在消耗你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只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无需肩负别人的人生。

在付出爱时,记得保持合适的界限。

先己后人的关系,才是最健康的关系。

共勉。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4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黄晓明离婚11天后,这对夫妇也“官宣”了,网友:怎么熬过来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