徳西效应是指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减少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在...
2025-02-06
多米诺骨牌(domino)是一种用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当时的骨牌多由畜牧动物的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寓意“牌救”,牌里面所蕴含的哲理,足以拯救苍生以及提醒人类停止那些冲动的做法。一位名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带回了米兰。作为最珍贵的礼物,他把骨牌送给了小女儿。多米诺为了让更多的人玩上骨牌,制作了大量的木制牌,并发明了各种玩法。不久,木制牌就迅速在意大利及整个欧洲传播,骨牌游戏成了欧洲人的一项高雅运动。后来,人们为了感谢多米诺给他们带来这么好的一项运动,就把这种骨牌游戏命名为“多米诺”。
(一)学校教育
大家耳熟能详的“害群之马”的故事,本质上也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学校教育中,通常会出现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整日游手好闲、不爱学习,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或是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面对这样的学生,有的老师会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经常把他们放到班级最后一排,认为只要他们不出格干什么都行。但是长此以往,这群学生可能会由不听课转变为睡觉甚至是旷课、逃学、打架等等,同时他们也会对身边的同学造成不良的影响,破坏班级的学风、班风,当教师再想去控制时,可能为时已晚。由此可见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当重视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学生,因为一个行为的产生可能会带来连锁反应。举个例子,小明在高二刚开学时成绩很好,是公认的三好学生,但他也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开始尝试抽烟喝酒。班主任发现后没有过多提醒,因为这些行为并没有对他的成绩产生影响。但是时间一长,小明不满足于当前获得的刺激,开始跟校外的小混混接触,旷课打架斗殴都是常事,最终小明被学校退学。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管理无小事,应抓住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以防出现不可逆转的局面。
(二)婚恋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风气浮躁,情侣之间之所以会分手,很多都是因为小事堆积,最后爆发。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小矛盾堆积,导致双方感情破裂,致使目前社会离婚率大幅提升。夫妻之间,一个小小的举动,比如突然之间给手机设置密码,回信息背对着对方,都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怀疑猜忌。那么如何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呢?首先,从小事做起,比如回家做顿饭,进行一次大扫除,接送对方上下班等等。家庭里,孩子的人格养成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孩子的身心健康取决于父母能否正确地加以引导。一般来说,家庭中的孩子有三种类型: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反抗型依恋和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离开或者陪伴表现得很冷漠;反抗型依恋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开大喊大叫,对他们的陪伴又表现出抗拒;安全型的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取了安全感,他们对父母的离开或者陪伴做出正常的反应方式。作为父母,要留意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纠正小错误,才不至于今后酿成大悲剧。
(三)人际交往
“多米诺骨牌”现象在人际交往中也会经常发生,有时候利于人际关系的维系,有时候却会破坏人际关系。例如,人与人之间产生好感是建立友谊的前提,俗称“有眼缘”。而这种好感既可能是因为一次聚会中你不经意间的一句问候,也可能是因为你一个善意的举动,还可能是因为你对他人工作中遇到难题的一次指点。正是因为这些小小的因素,使得你们之间的交往变得顺畅。同样,人与人之间也可能因为芝麻大点的事情闹矛盾,可能因为你一个不礼貌的言行,可能因为你一个轻蔑的眼神,就使得你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习“多米诺骨牌效应”,注重交往中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单位工作
在工作场所,对于新人职教师或职场小白而言,踏踏实实工作十分重要。若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你就得埋头苦干,做出成绩后,才会得到领导的赏识,职位可以得到晋升,前途一片光明。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几乎是在单位度过。那么,在单位工作过程中,“多米诺效应”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现举例加以说明:小王是新手教师,一开始教学经验不丰富,学生们在课堂上也不够尊重他。但是他教学热情高涨,教学态度端正,一有空就去听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并认真做笔记。不久,他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们也越来越喜欢他,尊重他。很快,他就被领导赏识,职位也得到了晋升。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严谨端正的态度,使他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最终成了一位受欢迎的青年教学名师。
启示1:不要忽视微小的力量
一个微小的力量起初也许微不足道,以至于我们都察觉不到,但最终可能给人带来重大影响。例如,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很多烟民就是无法成功戒烟,长期吸烟使烟民们对香烟产生了依赖。香烟对人体的伤害并不是立即呈现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慢慢可能才会出现疾病。同样,酗酒对人体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即使有很多人知道喝酒有害,但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喝酒。酒对肝脏的危害也是慢慢积累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肝癌或肝硬化。抽烟与酗酒的危害都是长期积累后才显现出来的,因此,生活中不要忽视微小的力量,以免积羽沉舟,后悔莫及。
启示2:重视平时的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的人,大多是生活中遇到的冲突事件没有及时解决,慢慢积累而成。因此,有心理问题时,切不可觉得难以启齿,一方面尽量自己调节,另一方面,就像身体疾病一样,如果自己无法调节的话,就需要及时找专业人士帮助解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心理疾病由状态性转为特质性,从而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7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徳西效应是指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减少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在...
2025-02-06
从众效应,亦称乐队花车效应或羊群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从众效应的发现背景阿希从众...
2025-02-06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望效应”,是指人们对未来某件事或人的期望能戏剧性地符合预期或实现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的发现背景美国心理学...
2025-02-06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半途”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
2025-02-06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巴纳姆效应的发现背景该效应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名叫肖曼·巴纳...
2025-02-06
责任分散效应亦称旁观者效应,是指在完成某项任务中,如果是单独面对,那么个体责任感会很强。相反,如果是群体面对,那么群体中的个体责任感会降低的现象。责任分散效应的...
2025-02-06
时钟效应,又称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确切的时间,但当拥有两只表时,反而会对时间准确性判断失去信心的现象。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
2025-02-06
巴纳姆效应名词解释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是指人们普遍倾向于接受模糊且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个人描述或表述。这种现象源于人们对于自我认同的需求,以及对于...
2025-02-06
南风效应又称“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沟通、相处方式可以让人觉得轻松舒适,产生较为良好的正面效应。南风效应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
2025-02-06
因专家身份而带来宣讲内容权威性增加、可信度、可接受性提高的现象叫名人效应。俄国心理学家符·施巴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进修班学生分成四组,请一位副教授分别向...
2025-02-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