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称为二八定律,或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巴莱特定律、朱伦法则、关键少...
2025-02-07
归因偏差指的是认知者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并影响人的后续行为。Kingdom会见了东威斯康星州的33位参加过美国国会参议员、众议员以及五个州级官员竞选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当他向那些在竞选中获胜的人提问为什么能够成功时,这些人认为,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候选人的人格以及候选人是否有威信等;而当他询问那些竞选落选的人为什么失败时,他们则把原因归于缺乏竞选所需的资金、多变的外在环境以及选举人的愚昧无知等。与之相似,Johnson请正在选修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女性参加一项实验:教九年级的男孩数学,每位老师教两个男孩。在学习的第一部分,男孩A做得好而男孩B做得不好。在第二部分,A继续做得很好。在一半教师那里,B取得了进步;在另一半教师那里,B继续表现不好。当询问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归因时,认为学生B有进步的老师说,她们对学生的表现有贡献,而认为学生B表现不好的老师则将这种不好的原因归因于学生。上述两个例子中,对自己和他人相同行为不同理解的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归因偏差。
(一)学校教育
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得知自己的薄弱处,以查缺补漏;教师可以根据考试成绩改进教学;家长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知晓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在对考试成绩的分析过程中,人们发现,“归因偏差”的现象,屡见不鲜。考试成绩高的,总是将原因归结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认为自己能力强,复习得仔细认真。对于那些成绩并不理想的同学,他们则是将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比如这次的题目偏难、这次运气不够好、考场环境太嘈杂、影响自己的发挥,甚至有的人会说是因为监考老师监考不得当,从而导致这次成绩不理想。这种归因方式就是“归因偏差”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因素,如能力、努力或者好品格等,而对于自己的败绩往往从外在环境中寻找原因,为自己开脱。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认真反思,不逃避问题,将失败归因为自己的努力不够,避免产生外在的、无法控制的归因方式。只有做到全面客观的归因,才能够不断进步。
(二)婚恋家庭
在与伴侣的相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这时候,如何归因对感情能否顺利发展至关重要。小美最近经常跟男朋友吵架,起因是男生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每天都很忙,经常会忘了回小美的消息,小美便觉得男生变得冷淡了,不再关心她,也不再重视她了,于是便打电话质问男生为什么不回她消息。但在男生看来,他是在为了他们的未来而努力,偶尔不回消息只是因为真的没有注意到,而小美对他的态度,未免太小题大做,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两人大吵一架后,矛盾升级,甚至一度到了想要分手的地步。这两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就是“归因偏差”的影响。小美把男朋友的不回消息归因为不在乎她了,却忽视了男生每天忙于工作的情境因素;而男生将小美的质问归因为无理取闹而忽视了小美陪伴的需求。如果能够换一种归因方式,小美站在男生的角度,将不回消息归因为工作太忙,男生也能够站在小美的角度,将她的“无理取闹”归因为缺少安全感,两个人也就不会有太多的争吵了。
(三)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经常会对彼此的行为进行归因,归因又指导着后续的行为。但是,人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归因,即“归因偏差”。小明和小亮是同班同学,最近,小亮说有急事处理,需要向小明借三百块钱,并承诺下个月就还给他。但一个月后,小亮却没有按时偿还,小亮解释说是因为这个月太忙了,没有来得及回家拿生活费,过几天就会还的。小明心里却有点介意,他觉得小亮就是故意推脱,想要借钱不还,就间接提醒小亮还钱,小亮把钱还给了小明,但因为被催还而感到不舒服。小明和小亮的这种想法就是归因偏差的体现,虽然知觉的是同一件事,但是小亮把自己迟还钱归因为自己太忙,强调情境的作用,小明则把它归因为小亮的品性,觉得他故意借钱不还。因为这次借钱事件,他们的心里都产生了一点隔阂,相处起来反而没有以前那么融洽。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尽量避免不利于友好相处的“归因偏差”出现。
(四)单位工作
在单位工作过程中,出现“归因偏差”也是一种常见现象。李明和张华同时入职同一家公司,平时关系也很好。但是最近一段时期,正遇到公司评选晋升人员,李明本来以为,按自己的能力,这个晋升职位非自己莫属了,没想到最后名单上却是张华的名字。其原因竞是因为张华性格比较开朗热情,平时和同事领导的关系都比较融洽,而李明则相对有点内向,不善与人打交道,所以李明感到非常不服气。他认为上级选择张华完全是因为他的殷勤和溜须拍马的本事,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与他的能力没有半点关系。这种想法也导致李明后面的工作一点都不积极,反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对同事和领导献殷勤上面。他的这种做法其实对他的升职毫无作用,领导真正看重的还是能力。李明的行为就是受到了归因偏差的影响,把自己升职的失败归因于公司不公平的制度以及张华的献殷勤上,而不是自己的能力是否真正的达到了评选标准。如果他能够正确归因,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做出改变,或许便会迎来升职的机会。
启示一:换位思考与反思
很多时侯产生归因偏差都是因为双方所在的角度和立场的不同,这个时候,换位思考就非常重要。从他人角度出发,体会他人的情感世界,犹如体会自己的一样,以此打破视角不同而带来的偏见。发生争执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只有推已及人,以谦卑的态度去倾听了解对方的想法,矛盾才有可能缓和。很多时候信息不足也容易产生归因偏差,更何况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因此,当你要做决定时,务必要全面调查,深入思考与反思,注意并预防归因偏差。这样会让生活更简单,人际交往也更愉快。
启示二:正视成功与失败
人们习惯于将成功或者好的结果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或者不利的结果归因于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外部环境以及一些客观因素。这种“归因偏差”某种程度上可以在心理上保护自己,让我们更乐观地面对现实,对自己更加自信,但同时它也迷惑了我们的双眼,忽视了真相,让我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就不能做出改变和进步。当人成功时可以归因于他的能力强,这样会让人产生自豪感,充满自信,能够勇敢地面对失败与挫折。当人失败时可以归因于不够努力,这样既可以避免自尊心受损,也可以让人认识到自己是有过错的,这样才会更加努力。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8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称为二八定律,或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巴莱特定律、朱伦法则、关键少...
2025-02-07
咨询关系也常被称为“治疗关系”。它是存在于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给予这种帮助的人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达到改善心理困扰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
2025-02-07
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以及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被认为是影响心理咨询发展的两大源头。(一)职业指导运动现代的专业咨询服务一般以帕森斯(Parsons)的工作为发...
2025-02-07
在我国,许多心理咨询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在国外,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疔有着不同的称谓,但人们对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无...
2025-02-07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一样,没有公认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将心理治疗定义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
2025-02-07
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的现象称为“定势效应”。定势一词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在1889年提出,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
2025-02-07
“波纹效应”原指在两个重叠的线条形态所产生的干扰中,会生成一种波纹团的现象,现多指一呼百应的社会心理现象。波纹效应本是一种物理学现象,诸如视频波纹是来自光罩形状...
2025-02-06
自信法则,亦称杜根定律,指的是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自信的人的现象,即自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杜根认为:强者不一定是胜利...
2025-02-06
自己人效应,亦称同体效应,是指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以“自己人”的身份加以劝说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当本专业的教师向大学生介绍一种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025-02-06
延迟满足效应,亦称糖果效应,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瑞士心理学家贝特·萨勒对一群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了2块糖,如果你能...
2025-02-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