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是什么意思?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从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又称伪药效应、假药效应或代试剂效应。安慰剂效...
2025-02-08
奖惩效应是指通过奖励或惩罚对人的行为产生“强化”或“弱化”的现象。
心理学实验表明,鼓励、赞赏和奖励,常常能提升一个人的自信心,增强动力。但奖励的原则应是重精神轻物质,不然就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产生虚荣、攀比、物质主义的心态。另外,奖励要考虑时机的把握,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在学生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时,进行嘉奖,肯定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学生表现出错误的行为时,适度批评或惩罚,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改掉错误的行为习惯。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奖惩的频率。心理学研究发现表明,当奖惩比例为5:1时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学校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有效奖惩是老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比如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教师会奖励给学生小红花、奖状等等;同样,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教师也会及时惩罚,如打扫卫生、多做练习等等。有效的奖惩不仅是教育某一人,实质是以点带面,让班级全体学生都能吸取教训。同时,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因此,虽然都是想通过奖惩达到预期目标,但是,积极的奖励效果往往胜于严厉的惩罚。当然,有时教师会凭借个人情感或对学生的主观印象而盲目实施奖惩,没有明确的规则也没有明确标准,这样无法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无法达到“奖惩效应”的教育目的。
(二)婚恋家庭
在家庭教育中,“奖惩效应”使用面很广。比如,孩子调皮捣蛋,不小心打碎了家里昂贵的花瓶,为了逃过家长的数落责罚,孩子可能会选择说谎,此时往往会被家长惩罚。事实上,家长可以不急着惩罚,而是让孩子认识到诚信比花瓶更可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诚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更重要。如果真能实现这个效果,虽谈不上奖励,但却收获了诚实的品质,也是值得的。另外,家长设立奖惩规则去约束孩子的行为,也要意识到自己就是行为标杆,也许孩子的不良行为就是从自己身上习得的。比如,每天晚上孩子不愿写作业,就想着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殊不知,作为家长也是一进家门就刷手机,家长在此时又给孩子起到了什么样的“榜样作用”呢,与其责怪孩子,不如反思自己的行为。因此美好积极的家庭氛围需要每个人共同的努力,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力量感染孩子。最后,在表明奖惩结果的时候,要以理服人,遵守规则,履行约定,珍惜孩子的信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三)人际交往
古人云:“赏不可虚设,罚不可滥用”。同朋友交往中的“奖惩效应”也是一样。谁都喜欢和会说话的人在一起相处,远离出言不逊的人。因此,良好的互动关系需要奖励。奖励可以是对朋友有理有据、实事求是的赞赏,这是朋友真心付出后获得的回报。在朋友一番努力终于成功时,给予积极的情绪回应和毫不吝啬的夸赞,会激励朋友的继续努力,不断超越。当然,需要注意奖惩的时机和频率,对于轻易取得的进步和成功,不用过多赞赏,显得不够真诚。总之,通过奖励让朋友享受和你待在一起的时光,同时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单位工作
一个公司里面对员工所做的工作难免会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奖惩效应”起何作用呢?例如,小王所在公司中采用积分制管理,所谓积分制就是员工完成相应任务,就加分;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就扣分,根据积分进行反馈和评价。这里的积分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积分是用来衡量人的价值,而不直接影响员工的薪酬,易于员工接受。这样,假使小王在工作中做错事情就要扣分,虽然扣分不影响他的工资,但会影响到他的福利,还有年底各种奖金,所以小王自然就会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另外,小王的公司会通过积分排名的方式评选出每月度最佳员工,季度最佳员工,年度优秀员工等项目,并会在公开会议上加以表扬,领导对员工工作的认可和夸赞无疑是对员工最好的精神激励。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鼓励优秀员工,还能激励其他员工努力工作。所以,“奖惩效应”的目的就是全方位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了获取更高的积分,员工会自觉改进和提升自身,积极工作,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启示一:奖励激发积极性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促使个人成长和付出的动机,不外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几个需求,人的一生都在围绕这些需求努力着,而努力和行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别人的认可,即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如果顺应个人的努力,对其行动进行积极肯定甚至奖励,将极大地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在企业的运行中,奖励制度有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实现其人生价值。健全的奖励制度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打造具有超高执行力的有效法宝。在企业的奖励制度中,比较常见的手段有鼓励、表扬、加薪、升职等,对于一个有进取心和责任感的员工来说,这些奖励都是对他的肯定,在得到肯定的基础上,他往往会为单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启示二:惩罚激发反省心
相对奖励而言,惩罚是否定员工在工作中的某些不合理观念和行为。一般来说,通过惩罚,会引起员工的羞耻心,而知耻的过程也是反省的过程。这样通过促使员工主动反省,有助于员工获得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员工正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素质,适应企业需求。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8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安慰剂效应的生活例子和启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安慰剂效应是什么意思?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从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又称伪药效应、假药效应或代试剂效应。安慰剂效...
2025-02-08
在说服过程中,信息可以通过引发人们的恐惧情绪起作用,称为“敲警钟效应”或“唤起恐惧效应”。心理学家贾尼斯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进行的一次实验表明,引起不同程...
2025-02-08
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等,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晕轮效应是由测量心理学大师爱德华·桑戴克于1920年提出,并通过研究证...
2025-02-08
异性效应是什么意思?异性效应是指在个体间关系中,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和激发力,对学习、工作等活动通常起积极影响的现象。异性效应的发现背景美国科学家曾发...
2025-02-08
“天花板效应”指的是设置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人在组织中进一步上升的现象。“天花板效应”是莫里森及其团队在《打破天花板效应:女生能够进入美国...
2025-02-08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不同于其他由心理学家通过科学实验得出的效应理论,“踢猫效应”的发现是在日常生活中逐...
2025-02-07
苏东坡效应是指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心理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后来心...
2025-02-07
墨菲定律是指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的现象。墨菲定律由爱德华·墨菲(EdwardA.Murphy)提出,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爱...
2025-02-07
近因效应,也称为“新颖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多种刺激连续出现时,后来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1957年,心理学家洛钦斯做了这样的实验,分别...
2025-02-07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将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且巨大的链式反应。蝴蝶效应发现背景1963年的一次试验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用...
2025-02-0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