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心理治疗,必须要深入到无意识心理

2025-03-16 心理健康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物质需要得到足够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就开始呈现了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物质需要得到足够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就开始呈现了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对此并没有认识,加之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宣传极少,人们对心理疾病几乎不了解,甚至有很多误解。

而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主流的就是所谓的“药物治疗”,用化学药片控制症状,很多人得了心理疾病不知该怎么办,也就只有长期服药。

另外就是心理治疗,但是现在一说心理学,基本都是西方心理学,西方心理学流派众多,对于人类的心理现象、心理疾病的看法和治疗各执一词,主流的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流派。人本主义等,这就如同盲人摸象,并没有对人的心理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

在西方心理治疗流派中,认知行为疗法是比较常见的,似乎很多医院里的心理咨询都属于这个流派。

认知行为治疗由贝克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例如,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
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认知心理学流派认为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但是,这个理论和疗法忽略了人类心理的发展过程,从整体上讲,意识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是后进化出来的,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说,意识也是出生以后,在人类社会的环境中才发展出来的,人与生俱来的是本能心理活动,即围绕着人的本能需要产生的本能行为和情绪,意识是在7岁左右开始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的情绪、行为是由认知想法引起,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在人类个体还没有发展出意识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和行为是哪来的?而且说实话,很多即使是成年人的情绪和行为也压根不是认知引起的,而是本能反应,那一刻压根就没想法,可能一连串的情绪出去了,过后才会有想法。

再者,上面的例子中:“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确实,这个人的认知不合理,但是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他的认知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他要那样认为,我们要知道,想法是个认知结论,也就是人通过分析、判断后得出的结论,这是意识活动,但是分析、判断必须要有依据的,而这个依据就是他的体验感受,而体验感受的好坏又取决于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否,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体验感受就是愉快的,认知想法就是积极地,需要得不到满足,体验感受就是负面的,认知想法自然就是负面的,例如上面例子中那个人,认为自己不好,父母不喜欢,那是因为“接纳认可”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从小可能就是经常被否定的,而他小时候是无意识的,就会把这种否定全盘接受,内化为自我否定,他也就没有学会自我接纳认可,内心深处对自己就是负面的感受,认知想法自然就是自我否定的。

而要解决他的自卑,如果就是告诉他,他的认知是错误的,让他把错误的认知改变,道理如此,问题他能做到吗?很多人都是“知道做不到”,原因就在于,他的这种自卑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必须要深入到无意识的记忆中,从情绪和本能行为入手,打破无意识的“自我否定”,简单来说,就是回想被否定的创伤事件,回溯到创伤记忆中,用本能情绪和行为去反击“否定”,通过反击否定,就可以打破自我否定,然后就能学会自我接纳认可,自然就不自卑了,认知想法也就转变了。

更多原创好文:
从心理学角度理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强迫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心理学告诉你—为何知道做不到
“零和博弈”与“共同富裕”的心理学解读
家长必读:你的这几种行为必将养出一个自卑的孩子
你压力大吗?——“压力”的心理学解读
发现老公出轨,我彻底奔溃了—如何面对另一半出轨
“潜意识”到底是什么
“情商”的心理学本质
心理疾病:化解病因而不是压制症状
容易抑郁的性格
“化解痛苦”须看清楚你的“执着”
关于“自卑”最全面深入的解析
“双相情感障碍”的真相
抑郁症的真相
心理疾病,靠药物可以治好吗?
容貌焦虑怎么办
不自卑,才能活出自我
“缺爱型”抑郁症
心理问题,不要热衷于贴标签
心理治疗也要“辨证施治”
心理治疗,需要中医思维
抑郁症,预防胜于治疗
心理疾病的本质
被资本塑造的价值观,背后都是生意,不要成为资本的韭菜
心理学视角:社会价值观有多重要
抑郁症到底是心理疾病还是生理疾病
自卑会导致抑郁症
疗愈心理疾病—“心药”还是“吃药”
心理疾病的形成与疗愈
为什么控制不住发脾气
心理治疗,需要“扶正祛邪”
你为何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
“心理疾病”其实是个“假象”
放下“比较”,走出自卑的泥潭
强迫症的背后是恐惧
性格能改变吗?
“自私”的心理学解读
“知行合一”的心理学解读
《心经》是一部心理学经典
转化创伤记忆,才能彻底疗愈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根源在于心理营养不良
疗愈中国人集体心理创伤,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自我接纳和认可有多重要
心理疾病的根源是心理发展不成熟
孩子抑郁轻生,父母却还在强调上学,何以唤醒麻木的父母?!
自卑对人 的影响有多大?——成都49中坠亡男生心理分析
B站发布一则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视频,近百条留言看着令人心痛
中国人为什么好面子
善恶的心理学解析
为何“得不到的最香”
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回事?
“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婚姻中的争吵,在吵什么?
婚姻幸福的根本—心理发展水平
金钱至上、消费主义、娱乐至死……,不能让病态价值观成为主流
“重男轻女”,毒害无穷!你还在盲从吗?!
在欲望横流的时代,保持清醒的觉察
如何拥有强大的内心
建立中国本土心理学体系,是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根本
孩子厌学怎么办
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何越来越多
亲子关系冲突的本质
再谈双向情感障碍
警惕消费主义的陷进
花呗、借呗、白条、网贷,借贷消费,是欲望不是需要!
双向情感障碍的根源是严重的自卑感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心理机制
走出焦虑
抑郁,对爱的绝望
自卑,会绑架你的人生
师德问题的根源是教师的心理问题
还未绽放已凋落:青少年自杀的心理根源
觉知——超越意识的心理发展水平
她为什么会成为PUA的受害者
情绪压抑下来就会成为疾病
心理成长,走出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习得性无助
抑郁症的四种类型
父母的焦虑,正在毁掉孩子
你正在拉低孩子的生命层次
心理问题是怎么造成的
为何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胎儿期“性别期待”危害有多大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自卑
抑郁的背后是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抑郁……
自卑对人有多大的影响
重男轻女可以休矣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57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成年男女无法拒绝时的心理状态(敏感版)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