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做咨询,家长可以跟咨询师沟通吗?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向孩子的咨询师提出要求。但是你需要了解,即使是你的孩子,咨询师也需要遵循保密设置的规定,考虑专业...
2025-03-16
一个孩子,对自己有怎样的认知,他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轩轩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些经常眉头紧锁,动不动就唉声叹气的人,他们一般都很悲观?
那些遇到一点小事,就喜欢抱怨的人,他们一般脾气不好?
而那些每天乐呵呵,口里总说一些如“太好啦”之类正面话语的人,他们一般都很开朗,而且积极乐观,并且过得都不差?
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什么,在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呢?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会有偏差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巴纳姆效应”。
它指的是,一个人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很容易接受外来信息的暗示。
并且,他会笼统地认为,这些暗示很准确地描述了自己的特点,从而,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说,她从小到大听到父母说的话是:
你是猪吗?看你那丢人现眼的样,长大能干啥?你能不能上点心......
被一直这样贬低,她真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出错。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公司的大小比赛,她都不敢参加,哪怕别人觉得她有这个实力。即便大学毕业,她却觉得自己不适合待在公司,而应该去小餐馆当服务员。
当一个人,长期接受错误的暗示时,他就会对自己出现认知偏差。
他真的以为自己很差劲,做不好、做不到。但他不知道的是,真实的自己,到底是怎样。
父母常说的话
会成为孩子未来的预言
孩子在形成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家庭。
尤其是6岁前的孩子,很容易就把父母对他的评价,直接当成自己的真实个性。
比如孩子看见人不喜欢打招呼,父母就解释说:“我家孩子太害羞了。”
孩子做不好某件事,父母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什么事都做不好。”
孩子不愿意分享,父母强行抢过玩具,还不忘指责说:“你怎么这么自私呢?”
这样的暗示多了,孩子就会自动把“害羞”、“笨”、“自私”等标签,内化成自己的性格。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指出,一个人的心灵,会引导他的行动。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笨”,那每搞砸一件事,他就会让自己相信一次:看来我真的太笨了,连这都做不好。
而若孩子觉得自己能行,那他就会昂首挺胸,做什么都积极。因为他乐观的心灵,会引导他做出正面的行动。
“慢养”教育创始人黑幼龙,他的孩子,曾经也“不优秀”。
老二甚至在一次考试中,还得了0分。
看着这张挂零蛋的试卷,黑幼龙强行压制自己的怒火,他没有生气指责,而是询问孩子:
你是不是很紧张,才导致考成这样?
接着,他又鼓励孩子说:“没关系的,下次努力一点,一定能考好一些的。”
老二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不断发生着改变,甚至在30岁那年,成为了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
“谢谢你们,始终相信我是一个善良且充满巨大潜力的好人,因为你们的耐心和不放弃,让我从未放弃我自己。”
一个孩子,对自己有怎样的认知,他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经常说的话,真的会成为孩子未来的预言和命运。
做孩子最好的“预言师”
《心理暗示力》一书写到,如果一个人,每天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正面暗示,那他就能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唤醒最强大的自己。
我们平时可以怎么做,给到孩子积极的暗示,唤醒他强大的一面呢?
①描述具体行为,不说概括性语句
比如孩子主动分享,不概括说“你真好”,而是说:“我看见你把零食分享给了朋友,玩得很开心啊。”
孩子得到的暗示是:我是一个能分享的人,并且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孩子有些害羞,但当某一次他面对陌生人不怯懦时,不概括说“你太厉害了”,而是说:“我看见你表现得很大方,哪怕不认识这个人,你也应对自如。”
孩子得到的暗示是:原来我也能落落大方,那下次我能表现得更好,面对不熟的人不怯场。
孩子在这样的暗示下,会慢慢忽略自己的缺点,加强自己的优点,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②不急着给答案,多用“我相信”句式
我们跟孩子说“我相信你”,是相信只要他肯动脑筋、努力尝试,稍微多往前走一步,就一定能办得到。
比如孩子跟你抱怨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不要急着给答案,而是回答:“我相信你能借助工具找到答案。”
父母的肯定,会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它告诉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都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
③将破坏式交流,改成建设式沟通
“你为什么不?”“谁让你”“怎么又”这类话语,都属于破坏式交流。孩子一听到你这些话,就会自动屏蔽双耳,甚至还有逆反心。
比如孩子对地上的纸屑视而不见,不要说:“你为什么不把纸捡起来,屋子这么脏没看见吗?”
你可以说:“地上这么多纸屑,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才能让屋子干净整洁起来呢?”
孩子做作业时,眼睛离书本太近,不要说:“你怎么又看这么近,眼睛瞎掉你就开心了吗?”
你可以说:“把书本放远一点,这样眼睛不累。”
和孩子沟通时,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和提问,少一些破坏式交流,孩子会更愿意听从。
家庭,是孩子的起点,更能决定孩子未来的终点。
而孩子将来的格局如何,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难题。
这些,都可能藏在父母的语言里。
所以,我们常说的话,真的会成为孩子未来的预言。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57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健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我的孩子做咨询,家长可以跟咨询师沟通吗?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向孩子的咨询师提出要求。但是你需要了解,即使是你的孩子,咨询师也需要遵循保密设置的规定,考虑专业...
2025-03-16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期,对于特殊的孕产妇来说,长时间宅在家里,面对着各种涉及疫情的信息,还增加了对自身和胎儿、新生儿健康的担心和焦虑,这种情况下如何调节自己...
2025-03-16
“惠民实践团”联动宣讲在行动心理专家为高三学子释压赋能高考越来越近,我县高三学子状态怎样?心情怎样?为了增进高三学子心理健康,缓解可能出现的焦虑情绪,做好疫情防...
2025-03-16
一般来说咨询的标准设置为:一次个体咨询持续50分钟,咨询师在咨询初期会和你商定相对固定的见面频率,之后你们的咨询都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咨询设置的意义在于:固定的时...
2025-03-16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所承载的,既可能有指向男性的情感,又可能有指向女性的情感,很多时候咨询师是作为中性人出现的。所以心理咨询师的性别并不会影响到实际的咨询效果。...
2025-03-16
咨询价格与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受训背景以及咨询经验有一定的联系,莉琳心理按照咨询师的经验值和培训背景制定出不同的价格。在我们这里:即便是收费最低的咨询师,也是业内...
2025-03-16
哪位咨询师最适合我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能有的咨询师专业能力很好,看着背景都很优秀,但是你和他一起工作的时候,却觉得...
2025-03-16
1心理咨询是什么?心理咨询不是普通聊天,不是治疗某个疾病,更不是学习一些隐秘的心理知识。而是指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咨询师,基于心理咨询的科学理论,遵循专业且符合伦...
2025-03-16
5月25日是心理健康节。为筑牢场所安全稳定防线,增强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意识,提升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近期,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片省成...
2025-03-16
「应该选择男咨询师还是女咨询师?」「与咨询师产生除咨询以外的私人关系是被允许的吗?」或许你也有同样的疑问,或许对此你有自己的理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你了解更多心...
2025-03-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