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生态度就藏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不要对所有事情都不在乎,也不过过于认真计较每一分的事,有的时候被否定了,未尝不是一种肯定。用宽容的心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
2025-05-29
敲打敲打键盘,用匿名的方式把秘密发布到各类供人“晒秘密”的网站上,正成为一些白领追捧的新减压方式。可是,这种减压方式真的安全有效吗?“晒秘密”网站流行的背后,又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白领喜欢网上“晒秘密”
在南京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李莹,最近迷上了一个专门供人晒秘密的名为“秘密”的网站,自称是该网站的超级粉丝。每天,她都会习惯性地登陆,查看“最新的秘密帖”;同时,她也经常把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帖到网上发发牢骚。
李莹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人,喜欢把事闷在心里。毕业后一个人在外地工作了六七年,其间换过两份工作。由于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她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事情李莹怕家人担心
,不好和家人说,也不可能和同事交流,朋友也都忙得很,只能自己憋在心里。她越憋越觉得烦心,常常会莫名地心情低落。自从发现了“秘密”后,李莹就迷上了这个网站。刚开始她只是看看别人的秘密,有共鸣地就发发笑脸;直到有一天,她下决心把一件让自己压抑多日的工作中的失误发布在网上,写完后觉得心里舒服了许多。慢慢的,只要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快,李莹就会在网上发帖,渲泄情绪。“在网站上匿名把秘密发出来,而且又没人知道是谁发的,感觉轻松多了。心里有太多的秘密,感觉太累了,又不好意思看心理医生,有这么一个地方发泄,真是太好了。”李莹说。
据报道,近日一项采用随机抽样问卷方式、对455名25至35岁的年轻白领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年轻白领愿意选择网上自曝隐私来缓解压力、发泄情绪。除了舒缓压力,还有一部分人希望借发帖请网友给自己出主意,做决定。记者纵览“秘密”网站上的“秘密”,发现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的是对初恋的怀念,有的是曝光自己的一夜情,有的是忏悔做过的错事,有的是童年的阴影,有的则是不想与人道出的生理缺陷,还有的是发泄对工作和领导的不满。
都市人群缺乏倾诉渠道
在外企工作的张瑶是这类秘密网站的常客,她表示当时喜欢上这类网站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在网上说一些平时生活中不能或不方便的话,安全性比较好。她说小时候曾经对母亲撒过一次谎,这个谎这么多年只要一想起来,便令她无法释怀,深深内疚,有时家人聚会碰到相关的话题,她便会紧张。可是,这个秘密她又不好意思对别人说。张瑶也想过去找心理咨询师,可是又害怕心理咨询师会告诉别人,总觉得不够安全。后来,她把这件埋藏在心里的秘密发布在了网上,得到许多网友的宽慰和原谅,心里舒坦了许多。她说,在网上发帖,担心相对会少一些,幸运的话还能找到“同道中人”,得到支持,这在某种程度上能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心理专家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缺乏倾诉者是秘密网站流行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渴望被人重视,被人理解,而在工作和生活节奏过快的都市,每个人都有倾诉欲,但当这类倾诉欲和个人过错、隐私相关时,很多人对同事、对朋友,甚至是对家人,就都选择了沉默。当这种心理包袱越来越重时,他就会想着借不同的渠道进行‘发泄’,比如跑到报社进行口述实录(对他来说,记者是陌生人)或是带着面具上电视台做一档节目,这些都是发泄的一个途径。而在网络上自晒秘密,则是更安全的一种倾诉方式,不用担心被别人‘对号入座’。”
“晒秘密”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既然是秘密,倾诉者必然不想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虽然这些晒秘密的网站大都在站规里标明要为倾诉者的身分保密,不公开IP地址等等,但还是有人对网上晒秘密的安全性提出质疑。面对不会说话的电脑,晒秘密的人把它当成可靠的朋友一吐为快,把不愿或不能道歉的事和盘托出,希望能减轻自己的内疚和压力。可是,俗语说,“说者无心看者有意”,电脑虽然不会说话,可另有数百万双眼睛盯着你,更有一些人出于好玩或者无聊,会根据你的描写推想出你的真实面貌。这时,你还能轻松地吐露自己的秘密吗?
在南京一家合资公司工作的陈俊龙说,他有段时间心理压力很大,便把自己一些恋爱、工作上的秘密以匿名的方式发布在网上。可能帖子里的一些描写涉及到自己的真实生活情景,结果网友跟帖中除了安慰之外,不乏推测。“看到他们的推测一天天接近我的真实情况,甚至推测出我所在的城市,真的很紧张”,陈俊龙说,“那段时间,每次看到网友的推测离事实又接近了一步,我就会坐立不安。”
“晒秘密”治标不治本
白领们通过网络晒秘密来减轻压力的现象也引起了心理专家的注意。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周正猷教授认为,网上倾诉秘密,只能达到“减压”和“放松”的效果,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是“治标不治本”。周教授说,首先网站要绝对保守网友的“秘密”,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把憋在心里的“秘密”通过网络倾诉出来,的确让人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似乎放下一个“包袱”,会有种解脱、轻松的感觉,一定程度上确实减缓了压力;但如果隐私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或者引起网友的讨论、猜测,反而会加重倾诉者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还不如不要倾诉。网络渲泄可以让人暂时获得情绪上的缓解,如果人们对此产生依赖,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倾诉需求。因此,周教授认为,如果“秘密”积累得太多,使自己的压力太大,还是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做一些专业的心理治疗,而不是简单地向这类晒秘密网站倾诉。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16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生活中捡到的朴实真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有一些人生态度就藏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不要对所有事情都不在乎,也不过过于认真计较每一分的事,有的时候被否定了,未尝不是一种肯定。用宽容的心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
2025-05-29
有些道理也许你知道,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却仍是不可自制地去犯错,做了让自己让别人都不开心的事,然后再来后悔。我想,多度几本书也许不能马上纠正我们这种奇怪的心理,...
2025-05-29
人生的大道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听,但是通过寓言故事让我们从中了解那些改变一生的道理似乎更为实际,以下的七个让你受用一生的寓言故事你又怎能错过呢?一、成长的寓言:做...
2025-05-29
疲惫不堪时,你会做什么来放松心情?听音乐、散步还是喝茶?英国一项研究表明,所有放松活动中,阅读舒缓心情效果最佳。放松心情英国银河巧克力读书俱乐部委托萨塞克斯大学...
2025-05-29
瑞典科学家研究发现,男人的健康和长寿往往与其自己所受的教育无关,却与他妻子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娶到聪明妻子的男人更健康和长寿。女人天生的细心使她们有本...
2025-05-29
如今。网络流行文化瞬息万变,前不久盛行的“寂寞文化”还未消散,近日,“浪漫风潮”又席卷而来,二者在互联网上形成了对峙之势。先是在国内甚为火暴的优酷网首页,一则标...
2025-05-29
美国《Glamour》杂志日前刊文,以下6个心理问题完全不必担心,也不必紧张到有点困惑就扣上心理疾病的帽子:1、“我想的事情太多了,脑子里每天都是一团糟。”想得...
2025-05-29
作者简介:Denovo,大名鼎鼎的科学松鼠会成员,生物学博士,科学工作者兼文艺女青年,海外飘荡N年,专业切换N次,在科学松鼠会里写文翻译凑热闹,聊以解忧。我们人...
2025-05-29
天地万物,最重要就是一个平衡的理念,不论是哪个方面的“失衡”,都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在工作和生活上尤其如此。你是否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家庭和工作,但是你却...
2025-05-29
如是思念是一种病,那么迟到更可能是一种病,尤其是当你经常性迟到或习惯性将事情拖延时,它就不再单纯是一种不良习惯。而可能意味着更严重的问题。迟到成为都市流行病迟到...
2025-05-2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