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失眠,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2025-07-31 心理健康
【摘要】: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等。有研究表明,持续1周失眠会变得急躁、恐惧、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可出现定向障碍或共济失调,并可能出现幻觉、妄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等。有研究表明,持续1周失眠会变得急躁、恐惧、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可出现定向障碍或共济失调,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的精神障碍。连续失眠还会使人白天精神萎靡或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影响社会功能。

有人曾对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失眠症患者症状自我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说明心理社会因素与失眠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心理行为自我调适对改善失眠,具有重要的意义。克服失眠的心理调适方法:

一、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二、建立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一醒节律。

三、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

四、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五、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等。

六、自我调节、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七、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上行睡意及睡眠时间。

另外,对于部分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适量地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抑郁剂。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69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口吃的心理治疗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