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人格障碍心理治疗案例

2025-07-31 心理健康
【摘要】:概况:周女,27岁,未婚,湘籍,中专,无业。从初一开始,经常感觉紧张、恐惧、头晕、肌肉紧绷、颤抖(患者原话)。要求自己走路的姿势要潇洒大方,感觉自己不是在走路,

概况:周女,27岁,未婚,湘籍,中专,无业。从初一开始,经常感觉紧张、恐惧、头晕、肌肉紧绷、颤抖(患者原话)。要求自己走路的姿势要潇洒大方,感觉自己不是在走路,而是在舞台上表演。害怕碰见同学老师,担心表现不好,心里害怕,总是躲着他们。不断提醒自己走路要小心,不能把脏东西弄到鞋、脚或身上,看到脏东西心里就紧张,如果必须处于脏环境中,就浑身不舒服。平时洗澡洗衣服很费劲,耗时很长,老是担心哪里没洗干净,一提到洗澡就提不起精神,因为觉得麻烦经常不愿洗。

跟母亲一起居住,俩人经常发生争吵,动不动就打骂母亲,下手很大力,母亲左手因此受伤不能抬高。打过以后患者又觉得内疚,但一受到刺激又反复。几乎每天都不能高兴起来,郁闷不堪,觉得生活没意义,度日如年,对未来感觉一片渺茫。十多年来持续接受治疗,诊断混乱,在长沙和衡阳等地多次住院,花费十多万元,一直服药。最近还接受某心理学博士建议,食用卤牛肉进行食物治疗,这些治疗都没有明显效果。

诊断:心理导师观察或了解到,患者有动作表情夸张、表述喜欢用书面词语、渴求表扬和同情、注重穿着打扮等等表现,符合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故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还有洁癖、社交恐惧、冲动、依赖等表现。

背景:患者在数月前向觉悟洲心理咨询中心电话咨询,产生前来做现实心理治疗的想法,随后其家人亲往桂林了解咨询机构的情况,做出承诺并约定了治疗日期。可能是考虑费用问题,患者及家人未如约前来。在约定日期后患者来电希望电话指导,在得不到理想结果的情况下,患者生气,声言不再信任心理治疗。2006年10月2日,患者母亲因被患者殴打,离家一段时间后刚回到家,因几句话不和即遭患者激烈殴打。患者家属当即决定,让患者立即到觉悟洲心理咨询中心接受系统心理治疗。

治疗过程: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治疗在“亲爱的妈妈,感谢你生我出来,赐给我生命”的交流中正式拉开序幕。患者回顾母亲对自己含辛茹苦的抚养教育,重新认识了与母亲的关系,人格得到升华,面对母亲不再象以往那样动不动就怒发冲冠。以放松疗法使患者收获轻松体验并稳定下来,消除冲动情绪。用系统脱敏或暴露疗法解决社交恐惧和洁癖问题,这个过程比较简洁,效果非常明显。最困难的环节是表演特质的消除,采取了现场体验、角色扮演、风格比较等方式进行启发,最终达到治疗目标,患者及其家人都很满意。本次心理治疗时间为2006年10月3日至2006年10月11日,历时约一周(治疗师:封志宏)。

药物治疗心理障碍的伪科学性质:患者曾在湖南某著名精神(科)病医院住院并长期服用该院或其他医院开出的药物,与别的心理障碍患者一样,该患者所获得的“疗效”仅仅在服药期间使自己变得嗜睡、兴奋、头晕、乏力、颤抖、性功能减退等等。表面上原有的症状消失或减轻,实际上是用药物控制了神经活动,用另一种“症状”取代了原来的症状,患者的消极行为和精神痛苦并没有改变。

有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大脑内某些化学物质失去平衡造成的,用药物调节大脑内物质平衡可治疗心理障碍,这是骗人的鬼话。实际上,人的情绪与大脑物质是互动关系,大脑物质随人的情绪发生变化,通过非药物的心理治疗改善情绪,大脑内物质含量就会变化,根本不需要药物介入。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69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考试焦虑症可以治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