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状厌学面对问题不思考,直接就说“太难,不会做”,自暴自弃。解决:老师们建议广大同学,正视中、高考。重视复习的过程;不必在复习时过于担心自己能考多少分。事实...
2025-09-02
目前是毕业生们离开母校、踏入社会的最后时刻。“离别的哀伤、失恋的煎熬、对未来的迷茫”等情绪弥漫大学校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项针对大学毕业生心理状况的调查表明,有40.6%的毕业生面临毕业时“感觉不好”,“烦躁、紧张、哀伤、悲观”成了他们表达毕业心境的主要词语。如何来管理、调试毕业前的心理,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北京大学前不久专就此话题请相关的心理学专家举办了一场关于毕业生情绪管理的讲座。
大学四年,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情值得留念,毕业离别时感到哀伤是不可避免的。适度地表达哀伤,既有助于毕业生处理分离,也能够使自己与周围人的情感联接更加紧密。
离别:目的是吐故纳新
“啪”得一声,一个暖壶从北京一高校的宿舍窗户里被扔了出来,摔得粉碎。刺耳的声音,吓了大一女生曹燕一跳。通过询问,她才知道,这是还有几天就要毕业离校的师姐在发泄离别的情绪。
然而,在毕业生陶力看来,扔一个暖壶,远远不能宣泄他目前离别的伤感。他和同寝室的三个兄弟在宿舍的墙壁上涂满了“毕业了”、“滚蛋了”的字眼,画完了,就大口地喝酒,喝醉了就东倒西歪地抱在一起哭喊。尽管觉得这样“脆弱”很没面子,但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自己内心的感伤。
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杨眉在讲座时说,任何情绪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时、适度的问题。毕业了,很多同学通过扔掉不要的东西、涂鸦、喝酒等方式来表达离别的伤感情绪,确实是一种宣泄方式。但宣泄应该有个底线,那就是不能太过于任性和放纵。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汪智艳建议毕业生“适度表达哀伤”。她说,分离的本质是与过去拥有的东西告别,释放内心的容量,去接纳更多新的经验。
毕业生在学校学习了四年,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情值得留念,面对毕业时的离别感到哀伤是不可避免的。但哀伤同时也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情绪。过于强烈的悲伤会使人变得非常脆弱,而适度地表达哀伤,既有助于毕业生处理分离,同时也能够使自己与周围人的情感联接更加紧密。她说,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记录自己的心情,找重要的人诉说分享,或者自己一个人孤独地流眼泪,都是不错的表达哀伤的方式。
汪智艳说,尽管有些毕业生可能还会见面,也会再有机会回到校园,但以现在的这种身份、这样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见面的机会将一去不返。也正是因为这样,离别才会显得那么伤感。
“尽管你不能搬走学校,但是你能够带走属于你的记忆或者有关它们的线索。”最后,汪智艳建议那些伤感的毕业生收集一些与过去有关的线索:“把自己留恋的地方用照片、录像、文档的方式记录下来。几片树叶、几本书、同学留言、自己办过的杂志、一个发夹、一个背包等,都可以帮助毕业生减少离别的愁绪。”
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谈恋爱时考虑的大多是性格是否相投,而没有过多考虑家庭、工作等现实的客观因素。客观、公正地认识分手的原因,可以帮助失恋者减少痛苦。
失恋:给彼此更好的未来
“毕业了,我看到好多相爱的人不得不分手了,非常痛苦。”在讲座中,一个毕业男生向杨眉教授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调查显示,在恋爱的毕业生中,有六成以上的人要经受分手或暂时分离的痛苦煎熬,恋爱的分合已经成为带给广大毕业生巨大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
“从相识到相爱,这个过程肯定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而临近毕业,就不得不分手。这的确是一个焦心而痛苦的过程。”杨眉建议多角度、积极地看待这一问题。首先,杨眉认为客观、公正地认识分手的原因,可以帮助失恋者减少因愧疚、自责带来的痛苦。杨眉分析说,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谈恋爱时考虑的大多是性格是否相投,而没有过多考虑家庭、工作等现实的客观因素。随着其与社会接触程度的深入,考虑的事情越来越现实,而爱情则被边缘化了,于是众多校园情侣分手也是必然的。
与此同时,杨眉启发学生从三个好的方面看待毕业分手:一方面,爱情需要经受社会的考验。如果自己没有信心让单纯的校园爱情经历这场考验,那么,提前分手,是给彼此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加美好的未来,未尝不是件好事;另一方面,失恋并不完全是痛苦的情绪体验。
毕业生可以告诉自己“在这场单纯美好的恋爱中,自己也学会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这可能是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情感体验和财富。” 再者,校园恋爱失败了,并不代表一生感情的失败,未来自己可能因为这次失恋而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感情归依。不过,杨眉也不赞同失恋者过度压抑自己的痛苦,必要的时候可以找朋友倾诉,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面对新的环境,每个人都需要花时间来适应,只是不同的人所需的时间长短会不一样。但正是这个试探的过程培养了人对环境的信任和安全感,使其生存并发挥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工作:需要时间适应变化
“老师,我一离校就要去工作,突然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间一点调整的时间都没有,感觉好害怕,好紧张。”北大一毕业生一个月来就出现了这种焦虑的心理,实在受不了时,他走进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对于即将进入新环境的毕业生,焦虑和不安总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需要时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汪智艳说,面对新的环境,每个人都需要花时间来适应,只是不同的人需要的时间长短会不一样。但正是这个试探的过程培养了人对环境的信任和安全感,使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继续发挥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汪智艳建议毕业生可以试试下面四个方法放松自己:
首先,通过各种途径提前了解新环境。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如果能够提早开始花一些时间到新单位实习,就能够给自己一个过度的空间。再不行,毕业生可以找相关的人交谈,或者去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总之,一定能够找到一些办法,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近自己马上要进入的新环境。
“也可以把自己熟悉的线索带到新环境中去。”汪智艳认为,这是一个既简单又方便实用的方法,“带上你喜欢的音乐、你的电脑或者茶杯,这些东西会唤起你过去曾经有过的安全和美好的感觉,帮助你克服新环境带来的焦虑,给你力量以应对各种冲突和挑战。”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01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名师支招:“快乐备战”高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典型症状厌学面对问题不思考,直接就说“太难,不会做”,自暴自弃。解决:老师们建议广大同学,正视中、高考。重视复习的过程;不必在复习时过于担心自己能考多少分。事实...
2025-09-02
一、家长情绪力求稳定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
2025-09-02
究竟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是怎样的机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一间不大的屋子,挂着蓝色的窗帘、铺着蓝色的地毯,一张淡黄色圆桌和一对蓝...
2025-09-02
要诀1:密切亲子关系。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就必须密切亲子关系。因此,家长应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始终是关心和接纳他们的。最重要的是,父母与...
2025-09-02
考前成绩突然滑坡不少考生出现“高原现象”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中考的...
2025-09-02
心理学家对30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高考获得成功的关键,第一是考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第二是高考前、高考中考生的心理状态。越临近高考,调整心态...
2025-09-02
一、家长适度关注家长的行为及情绪表现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心理变化,因此,家长应营造一个适合于考生学习习惯的家庭备考氛围,以乐观的态度积极与考生进行有效沟通,尊重考生...
2025-09-02
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考试频道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解答考生考前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主持人娄雷: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
2025-09-02
产生怯场的生理原因,是大脑的皮层中由于情绪高度紧张而出现了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又因为免诱导规律而使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产生抑制,简单地说,就是大脑中紧张...
2025-09-02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学校的压力,甚至很多人都觉得感受的压力远远超出他们的承受之外。学生们这个时间,甚至在这之前就是非常的需要帮助。我们应该努力让他们知道,如何...
2025-09-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