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到底有哪些原因呢?路路越来越“不听话”大家都夸两岁的路路聪明可爱,可妈妈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早上我急着去就上班。他就急着跟我捣...
2025-09-11
孩子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个阶段常常会咬人、打人,这时候他是在发展他的口、齿和手的功能。但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就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变得缺乏同情心,养成自私、冷漠的性格。
宝宝说
我喜欢撕扯家里养的花啊草啊,总是把漂亮的植物撕得乱七八糟。我还喜欢我们家的小猫,我总是把它的毛拽得一撮一撮掉下来,拽得小猫直叫唤。跟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也喜欢拿手打他们,拿嘴咬他们。
妈妈说
我家宝宝就是喜欢动手。他似乎天生有一种攻击欲望。有时候他打了爸爸的左脸,爸爸还把右脸也伸过来让他打。我想,孩子还小,让他自由放纵一下也没什么吧。这样等他上了幼儿园,也不至于被人欺负。
专家说
孩子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个阶段常常会咬人、打人,这时候他是在发展他的口、齿和手的功能。但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就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变得缺乏同情心,养成自私、冷漠的性格。这不是正向的培养方向,也会使人在社会中处于孤立状态,难以融洽与他人的关系,不利于其发展。
因此,当孩子有上述行为时,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纵容鼓励,而要告诉他,打人,别人会疼的,“如果小朋友打你,你会不会疼?”要告诉孩子,小动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你把它撕烂了,它会哭的”。用这样的方法一点一点培养出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的安慰行为能力,从而使他学会在别人碰到问题的时候,去安慰他、帮助他。
从同一个起点,迈向不同的方向,带给孩子的,也是不同的未来。
什么是安慰行为?
安慰行为指我们觉察到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如烦恼、哭泣等,并试图通过语言或行动帮助他人消除消极情绪状态,变得高兴起来的行为。
安慰行为是关心他人的一种表现。其产生基于儿童对他人的情绪具有理解能力,同时要有关心他人的意识,也就是同情心。
安慰与助人、分享、合作行为,是人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
安慰行为对宝宝的未来有什么意义?
安慰行为对宝宝顺利融入社会、协调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安慰行为能力发展好的孩子,富有同情心,能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个性,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其亲社会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则会导致孩子的不良个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1—1.5岁是儿童安慰行为能力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因此,父母要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安慰行为能力。
怎样培养宝宝的安慰行为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游戏是培养儿童高级情感的最好途径。如:在“学做事”的游戏中,由孩子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各种角色,享受做大人的“特权”,扮爸爸妈妈的,要做大人应干的事,打扫卫生、做饭、上班……而扮演宝宝的把平时的拖拖拉拉、撒娇也认认真真地表现出来。“爸爸”、“妈妈”觉得“宝宝”真难管。这种转换角色的游戏,让孩子很容易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体谅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父母的感情也会由此加深。
在榜样模仿中培养。同情心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需要的是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是从外在到内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情感修养,以良好的行为去激发孩子的美好情感。另外,还要善于从周围人中找到具体的榜样,或在专门的儿童早教图书、电视中,为宝宝寻找富有同情心的榜样,创造时机让宝宝去学习、去模仿,培养他的同情心。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机培养。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随机对宝宝进行同情心的教育,从而把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例如在游乐场玩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要及时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拍拍他、拉拉他。当他看到小朋友在他的安慰下不哭了,就会获得内心的成就感,进而促使他强化这种安慰行为。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0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孩子不听话背后心理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到底有哪些原因呢?路路越来越“不听话”大家都夸两岁的路路聪明可爱,可妈妈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早上我急着去就上班。他就急着跟我捣...
2025-09-11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在现代家庭中,孩子不自觉地或不知不觉地以家庭的“中心人物”自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私的性格,这就提醒我们,家长在把希望和爱...
2025-09-11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的最新调查显示,目前,“隔代教养”已成为上海婴幼儿早期教养的一大特点,有88.9%的0-3岁婴幼儿是由祖辈(祖父母/外祖父母)带养。早报记者昨日...
2025-09-1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栽得好;养蜂的人,先...
2025-09-11
经常会听到父母抱怨“每次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只要我赢了他,他就会很不开心,闹着不算,硬要重来……”,“我们家的孩子不会交朋友,游戏、比赛只能他赢,不能输,现在没有...
2025-09-11
许多家长在“鞭子底下出孝子”的思想引导下,教育孩子时,动不动就非打即骂,以期孩子长大成才。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家长们发现,孩子是越打越不听话,越打越犟...
2025-09-11
突然,3岁的儿子变得异常任性,偶尔还有暴力倾向。比如,一生气就将玩具扔得满地都是,经常是踩、摔、扯轮番上阵。最郁闷的是越劝他就越来劲,常常把我的脾气激到爆发的临...
2025-09-11
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一些暴力刺激的来源,使强强在一种平和安静的气氛中能静心从事一些阅读或手工制作类的活动,从而减少他冒险行为的可能性。胆大迫人的冒...
2025-09-11
0~3岁的宝宝受到遗传素质、生活环境以及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一些性格的偏差会在身上出现,父母如果无视孩子这些偏差,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偏差可能就会成为孩...
2025-09-10
bLHCJF转贴:/b(写于8/10/20029:48:05AM)患自闭症的孩子大多是从3岁左右开始的,专家指出,很多患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没有人关心、缺乏爱...
2025-09-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