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的8个标准近日美国“心理中心网”列出好爸爸的8个标准,爸爸们可以对照看看是否合格。1.多花时间陪孩子。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如果你能陪在孩子身边...
2025-09-14
从你楼下幼儿园里附属的亲子班,到各种私立、国际化的幼教机构开办的亲子班,亲子班已经成了妈妈眼中绕不过去的一道风景。到底该不该让宝宝上亲子班呢?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亲子班?上了怕投入太大,不上又担心孩子学不到东西,纠结啊!关于亲子班,心理专家本期跟你全面互动。
妈妈说: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其实我不能清晰地辨明,孩子的智商或情商是否真的会在我们用金钱和时间搭起的亲子班平台上提高。但我也没能摆脱亲子班这个魔咒。在女儿18个月的时候,我报了小区楼下的亲子课,每周3次,每次1小时,坚持了1年——这真是非常纠结的一段经历!不能说没有收获,但也并不顺利。它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有效,但也没有给孩子留下什么不好的影响,到底要不要上亲子班?
在得到幼儿园的录取通知书后,我将没有上完的亲子课程转让给了另一个家长,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收获。尽管至今我仍弄不清楚为什么她对亲子课程有如此大的抵触,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她成为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如果说我有什么收获,那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她心里非常清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需要的只是顺应性的引导和鼓励。当发现孩子爱看书以后,我就有意识地买一些绘本读给她看,直到有一天意外地发现她竟然认识很多字,这个连圆圈都画不完整的孩子提前开始了自主阅读的旅程。偶尔我有兴致主动要给她读故事,还被拒绝掉,“我自己看!”。
到底上不上亲子班?如果你在还在纠结着,那不妨把这个选择权交给孩子,只要他们觉得放松、快乐就好!
专家提醒你:亲子班不是唯一的选择
看上去这个宝宝是一个相对内向、在人际关系上敏感的孩子,也就是父母所说的“胆小”。这样的孩子适应群体环境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及成人的耐心。我们通常觉得外向比较好,羡慕那些很开朗大方的孩子,其实每种气质和性格都有它的好处,作为父母需要首先接纳孩子的独特性。所谓胆小,也可以理解为比较稳重、谨慎,比较注意观察环境中的细微之处,比较有主见,就如家长所说的“心里非常清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多看孩子的优点,家长的心态就能放松许多。
对于宝宝的现场表现,妈妈比较在意的是孩子只参与部分环节,在自我介绍和与互动方面参与较少。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孩子有一些愿意参与的环节就可以了。人际交往看上去是宝宝的弱项,她虽然在课上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能在家中对镜练习说明她已经有所学习和成长,在这方面妈妈不必过于心急。
孩子对参与亲子班以及对老师有一定抵触情绪,家长可能需要反思是否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比如在孩子不想参与活动的时候让孩子一定要参与。有一种学习叫做“社会学习”,即使孩子没有参与仅仅旁观,也能有所收获。如果一开始孩子不想参与的时候容许孩子在一旁观看,也许孩子的抵触情绪能够小一点。现在不上亲子班了,以后还会有各种社交的场合。在这些场合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选择,同时给孩子提供温暖、安全的情感支持,孩子在团体参与方面就会慢慢进步。
专家观点:重要的不是“亲子班”,是“亲子”
亲子班能有多大的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既有商家本身提供的产品品质,也取决于孩子的性格以及家长对待的方式。从孩子的发展来说,3岁以下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密切的亲子关系。当孩子能够和父母——主要是母亲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时,就能够主动探索外部世界,逐渐学习与人交往,与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事物互动。所以,如果你能够给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安全的、稳定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保障了。
在此基础上,亲子班可以成为一种拓展性的活动,是你和孩子共同参与和分享的快乐时光。反之,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再高端的亲子班也无法弥补这种缺失。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亲子班”,而是“亲子”。
“喜欢”是选择亲子班的第一标准!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都很喜欢这个亲子班的氛围,就不妨参加。如果不知怎么就是感觉不舒服,那么不管它的理论是什么,都没有必要勉强去上。亲子班之所以纠结,其实往往是纠结在金钱、时间、精力上的有限和对效果的不确定。放下“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心以及攀比的心态,上或不上,你都是自由的。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3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美国网站总结:好爸爸的8个标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好爸爸的8个标准近日美国“心理中心网”列出好爸爸的8个标准,爸爸们可以对照看看是否合格。1.多花时间陪孩子。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如果你能陪在孩子身边...
2025-09-14
孩子爱打小报告不能鼓励经常听到有人感叹,自己家的小孩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总喜欢向老师告状,一方面担心这样会不会造成孩子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一方面也担心这样会不会对孩子...
2025-09-14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小毛病,家长要对这些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指导,因为不良行为一旦变成“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羁绊。有些可怕的坏习惯,...
2025-09-14
钱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在孩子们和成年人看来,在4岁的小朋友和14岁的半大小子看来,每个人的解答绝对不一样。那么压岁钱到底应该谁来管?怎么花?这需...
2025-09-14
2011年,在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街头政治运动中,青年人是参与其中的主要力量。社会群体性事件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社会心理学机制,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群体性事件的三大成...
2025-09-14
妈妈学历高孩子易偏食?父母习惯影响孩子对此,首都儿科研究所教授戴耀华指出,孩子挑食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的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他们在孩子面前吃饭就挑三拣...
2025-09-14
父母容易偏心,可能是个公认的事实。可你知道,父母会更偏爱怎样的孩子吗?日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和社会发展学敎授凯瑟琳·孔戈尔等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65%...
2025-09-14
怕养成抱癖,在婴儿长到2个月时,大多数的妈妈都尽量不抱婴儿。她们把房间整理得漂漂亮亮,摆放许多玩具,就是为了让婴儿养成在床上老实睡觉的习惯。因此,除了吃奶、洗澡...
2025-09-14
曾经,早恋被家长和社会视为“雷区”、“禁区”,一旦发现苗头,家长会不由分说地掐灭。如今,却被很多家长大方地接受,甚至“欢迎带回家”。近日,上海一则对2354名高...
2025-09-14
每天都有多动症患儿就诊深圳市康宁医院儿童心理科医生张英张英介绍,多动症是学龄儿童的常见病之一,患病率较高,而且男孩高于女孩。在我国,一个班级中就可能有1—3名多...
2025-09-14
最新文章